【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兴去世,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但是滁州和和州的军队,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叙和张天佑有勇有谋,并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实上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帅。朱元璋本不甘受制于小明王,但考虑到韩宋势力强盛,可借助其威势,遂以龙凤纪年号令军中。】
“这个小明王他父亲自称宋徽宗的八世孙,打着正统的旗号反元,各路起义军也是打着他们的名号,所以哪怕是朱元璋前期也得尊他为天下共主。”姜瑜补充了一句话。
“哼,朕可不姓韩,指不定是从哪里瞎扯的。”赵匡胤一听到那些后世败类就心烦。
想到此处赵匡胤又下令让赵光义的后代都改姓韩,他当时虽然说要灭了赵光义的族,但也只是气急说说,他的那些后代除族贬为庶民倒也是还活着。
【接下来朱元璋听从谋士的意见,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慢慢发育,扩张自己的实力。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地带发起攻势,进攻江南元军。乘此机会,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设应天府,成了朱元璋的大本营。
到最后朱元璋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与陈友谅部相邻,被韩林儿封为吴王。】
“江左、浙右?先天不足啊。”刘邦说道,自古得关中者,才有了统一天下的底气。
昔日项羽占彭城,放弃关中之地,这不早就是历史之鉴吗。
这真是让刘邦好奇,这后世人是如何从南方打到北方的。
显然看到这一点的也不止刘邦一人,曹操不屑的说:“还吴王呢,江东皆鼠辈,只会苟缩的家伙。”
“这时在北方的是谁,那个蒙古吗?”李世民也没有听说过哪个大一统皇帝是从南方发家的,还驱赶了善战的胡蛮,当真是了不起。
“这还不是那所谓的宋朝把北方霍霍了。”程知节道。
【朱元璋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
陈友谅此时成为了他最大的敌人,陈友谅称帝,与下游的张士诚联手夹击应天,势要灭了朱元璋瓜分地盘。
在谋士刘基的谋划下,陈友谅节节败退,张士诚乘机攻打小明王韩林儿所在的地盘,朱元璋分兵去救,陈友谅借此卷土重来,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坚守八十五天,等到了朱元璋率领的二十万大军。
最后二人在鄱阳湖展开决战,朱元璋最终取胜, 陈友谅被乱箭射死。
后又调转目标对准张士诚,在围攻张士诚的同时,朱元璋派人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来,但在瓜步渡江时悄悄将船底凿漏,小明王沉于江底。
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韩宋纪年,称此年为吴元年,后又灭掉其他势力,江南一统。】
姜瑜还把这时期的地图摆在了上面,所有人也能清楚的知道朱元璋是如何统一的。
“只凭定远一小城,最终统一了南方,当真是天命所归。”刘秀这个人多少是信天命的。
邓禹深有认同,但是论天命,这谁能比的过他家陛下,他至今都不相信姜瑜所说的后世没有神。
“这怎么还能说是得位最正呢,不也是把人家的正统沉了江。”柴荣说道,这天下哪有得位正的皇帝。
“这朱元璋既然是自封吴王,应该叫大吴啊,最后立国怎么会叫大明呢,是因为那小明王吗?可这不是我宋的后裔。”宋哲宗好奇问道。
汉王刘邦建立了大汉,隋国公杨坚建立大隋,唐国公李渊是唐朝,太祖封地在宋,于是他们国号为宋,这明是为什么。
朱元璋想起当时鄱阳湖水战也不由得感慨,“当初咱可是把家底都扔了进去,孤注一掷啊,这陈友谅当真是一劲敌。”
罗贯中也在感慨这一世纪大战,这时突然来了灵感,抓起笔杆子就库库一顿写,总算把赤壁这一战填补了上去。
【吴元年,朱元璋派兵北伐,发起“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朱元璋提出先取山东,撤除蒙元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
大军按照朱元璋的部署顺利北上,次年,也就是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洪武元年七月,明军逼进大都,蒙古在中原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看到这里宋一朝的百姓发出一阵欢呼声,哪怕并不是他们宋收回来的,那可是幽云十六州啊,但凡是个有识之士,做梦都想收回故土,都快成了执念了。
赵匡胤也发了狠,他必须收回燕云十六州,哪至于等到四百年后。
这件事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宋朝的百姓武力更加充沛了,该撸铁的撸铁,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随军北上。
目前最有希望挥师北伐的还得是岳飞的部队,此刻宋廷已经重新还都汴京城,被金人洗劫过的汴京依旧是满目疮痍,他大宋宗庙也毁于一旦。
这让年轻的小皇帝和岳飞一拍即合,北伐,必须北伐,他要让金人去地下为他大宋的列祖列宗赔罪。
“这,朕的大元存在了多少年?这后世子孙这么无用了,骑射学哪去了。”忽必烈一来就听到了他大元覆灭的消息,心态也绷不住了,好歹多说一点啊。
哪怕是整日担心反清复明的清朝,对明的赞誉都是颇多。
“洪武乃英武伟列之主,非寻常帝王所能比。”康熙也称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