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凌万胜就领着蓬雷去瞧那个粒子对撞机。
刚一看到那庞大的机器,蓬雷就直接开口了:“哎哟,这玩意还真是有点烧脑啊。”
“可不是嘛,光是从设计到建成,就花了不知道多少时间和精力,到现在都运转了那么久。”凌万胜点点头,“现在你们说出了毛病,搞不好就得从头再来。”
听到这话,凌万胜马上接腔:“如果真能推倒重来,我当然也乐意啊!我们研究院上下全都指望你蓬雷做决定了。”
“喂喂,你们这是不是故意给我挖坑?明知道事情这么复杂,还说什么推倒重来让我拿主意。”蓬雷皱起眉头。
“你们这不是明摆着想让我当免费劳力吗?当我不知道?”蓬雷毫不客气地戳穿。
“绝对没有那种意思!天地良心啊!我哪敢耍你。”凌万胜连忙解释,“这事对我们来说确实最紧急最重要的,所以才请你出马帮忙。”
听到这儿,蓬雷心里虽明白自己被拉来当苦力了,但一想到这个机器的重要程度,心里还是动摇了。
他寻思着,万一自己真帮上了忙,整个东海的科技实力不就能飞速提升了?
于是,他摆摆手说道:“行吧,我先看看情况,检查一下有没有什么问题,不搞清楚我也没法弄出新的东西。”
说完,他就开始四处仔细观察起来,这一圈下来后,蓬雷还真发现问题了——并不是其他部件的问题,而是一块核心芯片让他觉得不爽。
没错,就是芯片!粒子对撞机内部也是靠一块处理器运算来控制每一秒对撞的时间和次数,堪称精准到家。
这东西一旦稍微出差错,整个机器就会彻底跑偏甚至崩溃。
知道这点后,蓬雷看向凌万胜,认真地说:“别的都不算大事,主要是有一样——这块芯片,只有彻底搞定它,隐患才能解决,明白了吗?”
“芯片也有毛病?”凌万胜有点意外。
蓬雷点点头:“虽然你们现在的芯片表现不错,但说实话还不够格。
因为很显然,它的运算范围和速度早就跟不上粒子对撞机的需求了。
必须得换成更强劲的芯片才行。”
“量子级别的就差不多,不过我得重新研究怎么把它匹配进这个机器里。”他说着叹了口气,“这活儿肯定耗时费力。”
【任务解锁:开发适用于粒子对撞机的新型量子芯片】
【目标内容:在现有量子芯片基础上进行改良,使它能够融入粒子对撞机中。】
【系统已根据情况给出设计方案……】
【选项一:改用新材料;选项二:调整精密模块结构】
本来还在琢磨要如何入手处理这个问题,结果系统非常贴心地给了两个选择,这效率也是让蓬雷无话可说了。
于是他直接在脑海中敲定:“选一!”
【决策完毕,已完成适配最优路线生成。】
【相应蓝图与理论知识已同步激活,请用户勤加练习、提升能力!】
下一刻,各种数据和制作图表就像潮水一样涌进了蓬雷的大脑中,瞬间清晰无比。
“好,凌万胜,准备一间隔绝外界的安全实验室,我的工作可以开始了。”他对身边人吩咐道。
听他提到实验室要求,凌万胜简直欣喜若狂:“没问题!您既然这么要求了,我就立即安排,就等着这一刻呢!这台机器可是关系到东海整体安全,重要性不可小视。”
在真正宇宙航舰没成型前,粒子对撞机无疑是他们最大的科研重心。
“否则后续的麻烦只会更多。”
此时的蓬雷已经懒得纠结旁枝末节了,当前唯一的重点只有一条——既然精度有问题,就必须解决彻底。
他也明白,粒子对撞机平时看似平安无事,但一旦发作问题,那就是灾难性的局面,神仙来了也兜不住!
考虑到这一层风险,蓬雷自然不愿多拖延。
有实验室在手后,便迅速投入实验行动当中。
这次的任务正好为他的想法提供了契机。
不过看了系统提供的资料、讲义和施工图后,他又犯难了——尽管之前造过普通的量子芯片,但这台装置要求专门定制款,才是真正的挑战所在。
“实验精度最少得达到0.5微米级以下,这些还不是最难的;同时还得确保排除干扰场,以免引发粒子爆裂——到时候连我的命都要填进去!”一边琢磨,他一边嘀咕自言自语。
然而正如很多经验告诉他的那样,如果没有足够深的研究功底,根本啃不动这块硬骨头。
所以,在接下来的连续几天,蓬雷不分昼夜地投入其中,越挖越发现自己面对的不仅是高难度,还有诸多细节待突破……
渐渐地他意识到,这件任务果然非同一般:既需要应对芯片自身的刁钻特性,还得兼顾粒子反应的复杂条件。
对于蓬雷而言,这确实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不过即便如此,他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
这事儿没啥好担心的,反正只要一步步来,难题总能迎刃而解。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
眼下整个东海最忙碌的有两个地方。
一个是负责设计和研发宇宙飞船的部门。
因为工业体系还没完全搭建好,电力设备跟不上,导致飞船需要的动力能源还无法供应。
于是,这个部门只能和工业研发部门一起加班加点,联手解决问题。
另一个则是蓬雷所在的粒子对撞机部门。
大家目前都在等,等蓬雷的研究成果出炉。
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只有他的研究突破了,才能顺利进入大宇宙理论的后期阶段。
虽说这粒子对撞机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特别厉害的地方,但实际上它的作用至关重要。
粒子是原子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想要在未来研究原子核,就得先把它搞明白。
如今叶秋的努力也正是为了这件事。
正因为如此,他才必须把这玩意彻底吃透才行。
差不多半个月后,这一天蓬雷终于把粒子对撞机的一些核心参数琢磨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