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55年的“首止之盟”,是由齐桓公发起的,为了拥戴周太子郑能够顺利继位,树立太子的威望,打击篡位谋权的周王次子带,所以联合八国诸侯,在首止举行拥护太子郑的集会。
可是在正式开会前,郑伯接到周天子的密信,要求郑伯与这个联盟分手,回头去投靠楚国,与楚国联合起来帮助次子带继承周朝的王位。
尽管郑国没有参加这个“首止之盟”的大会,齐桓公还是如期举行,成功地与宋、鲁、陈、卫、许、曹等诸侯签约,共是七国诸侯,歃血为盟。
太子郑亲自参加,但是不参与歃血,以表示诸侯不敢与太子平起平坐。
盟词曰:“凡我同盟,共翼王储,匡靖王室,有背盟者,申明殛(ji)之!”
次日,太子郑要返程回京城了,各国都派出战车兵士护送,齐桓公与卫侯亲自送出卫国边境,太子郑垂泪而别。
史官有诗赞云:
君王溺爱冢嗣危,郑伯甘将大义违。
首止一盟储位定,纲常赖此免凌夷。
郑文公(郑伯)听说诸侯会盟后,将要讨伐郑国,心里害怕了,就打算违抗周王的密令,不去投靠楚国了。
楚成王得知郑伯没有加入“首止之盟”的团队,大喜:“这样一来,郑国就得向我靠拢了。”
于是派使者前往郑国先联系申侯,表达想要与郑国处好关系的心意。
这里先介绍一下申侯。
申侯,春秋时期楚国申地人,以前在楚国为官,口才好,讨好领导,贪污受贿,楚文王挺喜欢他,宠信他,到楚文王死的时候,楚文王害怕后来的君主不能容忍他,就给了他大量财物,让他投奔别的国家避祸,于是申侯逃奔到郑国,在栎邑(河南禹州)为郑厉公做事,郑厉公也非常宠信他,就跟楚文王宠信他一样。
等到郑厉公复辟即位,就任命他为大夫。
由于申侯的这些工作经历,所以楚国的官员都认识他,跟他关系很好。
注:【申国:姜姓,初封为伯爵。其封地在宗周(周王室京城周边的区域)以西,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因位于宗周以西,故别称“西申”。后来申侯之女(就是周平王的母亲)成为王后。之后,申伯晋爵为申侯。在周宣王时期,改封申国在南阳,称为“南申国”,后来南申国被楚国灭亡,所以这里的地盘就成为楚国的申地了。
南申国被灭亡后,其族人东迁徙到信阳,形成“东申国 ”。
一说申国始封地在河南南阳的唐河、白河流域,建都在今南阳市北谢地。
周宣王改封的“谢地”,位于淮河上游的今河南信阳,形成“东申国”,而仍以“谢”命名其城,以不忘旧地也。】
申侯私下里对郑伯说:“当今天下诸侯,只有楚国才能够抗衡齐国,况且还有周王的指示要你投靠楚国呢?您如果不投靠楚国的话,齐、楚两国都会对你不利,那样,郑国就完蛋了!”
郑文公被他忽悠的相信了这个理论,于是暗地里派申侯输款于楚(向楚国暗通情谊)。
注:【输款:暗通情谊】
周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54年
注:【《东周列国志》原文周惠王二十六年,有误。周惠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52年薨。】
齐桓公率领同盟诸侯讨伐郑国,围攻新密(河南郑州新密市)。
当时申侯还在楚国,听到这个消息,就对楚成王说:“郑国之所以愿意归附楚国,是信奉只有楚国才能够抗衡齐国的信念。现在郑国在我的劝说下,已归附于楚国了,危难时刻您不去救援郑国,那么我拿什么说辞去交差呢?”
楚成王向众官员询问对策,令尹子文说:“召陵(河南漯河市召陵区)战役,许穆公病死在前线军营中,齐侯爱惜,给与高规格厚葬,所以许国对齐侯感激,关系亲密。如果您现在出兵攻打许国,诸侯必然来救,那样郑国就可以解围了嘛。”
楚成王同意这个建议,亲自率兵攻打许国,围困许国都城(河南许昌)。
齐桓公听说许国被围攻,就撤出围攻郑国的军队,前去救援许国。
楚国得到消息,也退兵了。
申侯回到郑国,自认为说服了楚军出兵许国,从而保全了郑国,这是个大功劳啊!因此洋洋得意,满心指望郑伯封赏呢,谁知郑伯因为上次被齐侯胁迫把虎牢关(河南荥阳市西北)赏赐给申侯而非常不满,所以这次就没有封赏。
申侯不免口出怨言,牢骚不断。
次年,公元前653年,春,齐桓公又带领军队攻打郑国。
却说陈国大夫辕涛涂,自从公元前656年“召陵之盟”撤军时,就返程路程的选择发生分歧,对申侯就有反感。
这时就给郑国大夫孔叔写了一封信,意思是说:申侯以前巴结齐国,独自享受了虎牢关封地的赏赐,现在又巴结楚国,让你的君主负德背义,招致战祸,殃及民众。只有杀了申侯,才能使齐国退兵,避免战争。
孔叔就把这封书信给郑文公看了。
郑伯因为以前没有听从孔叔的建议,在“首止之盟”开会前不辞而别,以致招来齐国的两次派兵讨伐,心中悔恨,同时也归罪于申侯。
于是就把申侯找来了,斥责道:“你说只有楚国能抗衡齐国,现在齐国又派兵来了,楚国的救援军队在哪里呢?”
申侯正要辩解,郑伯喝令武士推出斩首。
然后把申侯的首级装在盒子里,派孔叔送到齐军的大营,说:“我家主公当初错误地相信了申侯的话,没能一直跟齐国交好,现在把这个小人给杀了,以此前来谢罪,希望君侯能够原谅我郑国。”
齐侯了解孔叔的人品,很佩服他,于是就答应了郑国归顺的请求。
然后邀请各路诸侯在宁母(山东济宁)召开同盟大会。
(好家伙,齐桓公就喜欢主持开会呀!)
注:【宁母:山东济宁市金乡东南,春秋时期鲁国地盘】
郑文公心中始终挂记周惠王密信的事,所以不敢公开出面去参加这次同盟大会,就派世子华代替自己前去参会。
再说说郑文公的儿子,子华和弟弟子藏都是嫡夫人所生,夫人最初受到宠爱,所以立子华为世子。后来又立了两个夫人,也都有儿子,嫡夫人逐渐失宠,没多久病死了。
有南燕国(姞姓,河南延津)姞(ji)氏之女,作为陪嫁来到郑国的后宫,还从来没被宠幸过呢。
注:【南燕国:姞姓,轩辕黄帝的后裔,始封君为伯儵(shu)。小国无世家,没有君号。今河南延津东北45里处,小地名‘城上’。南燕国与北燕国不同,北燕国是召公的后代,姬姓,其地在河北、辽东,都城蓟,即北京。】
一天夜里,梦见一个伟岸的男人,手持兰草对她说:“我是伯儵(shu),是你的先祖。今天把国香赠给你作为儿子,帮助你的国家发展壮大。”
然后就把兰草交给她了。
醒来后,满屋子都是香气,就把梦里的事说给同伴听,同伴都笑着嘲讽说:“当生贵子!”
当日,郑文公来到后宫,看到这个女的,很喜欢,很有好感,左右同伴就都嘻嘻地笑了,郑文公问怎么的了都这么高兴?大家就把梦里的事说给郑文公听,郑文公说:“这是吉兆啊,那我就成全你吧。”
于是就采摘兰花给她佩戴,说:“以兰花为信物,晚上召见。”
共度一晚,怀孕,生下一子,名兰。
此女也渐渐受宠,称为燕姞。
注:【生下一子,名兰:即后来的郑穆公。
郑穆公:姬姓,郑氏,名兰,亦称子兰,春秋时期郑国第11任国君,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06年在位,在位22年。郑文公庶子,母燕姞。
郑穆公生于公元前649年,幼年居住晋国,为晋国大夫。公元前630年被迎回郑国立为太子。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去世,郑穆公继任郑国国君之位。公元前606年,郑穆公去世,其子郑灵公继位。】
世子华眼见父亲宠爱那么多庶母,担心以后会发生废立的事情,就私下里跟叔詹(郑文公的弟弟)商议对策。
叔詹说:“得失有命,你只尽心行孝就好了,别担心那么多未来的事(得失有命,子亦行孝而已)。”
世子华又向孔叔请教,孔叔也劝他尽心行孝。
子华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悻悻离去。
子藏性格喜欢稀奇古怪的东西,收集鹬(yu)羽(鹬蚌相争的鹬)做成帽子,师叔说:“这东西不符合礼仪,请你不要再佩戴了。”
子藏讨厌他的话,就跟哥哥子华说了。
所以子华就对叔詹、孔叔、师叔这三个大夫心存芥蒂。
宁母盟会就要召开了,郑伯派世子华前去参会,子华顾虑齐侯会责怪,就不愿意参加。叔詹督促抓紧时间,快去!子华心中怨恨,思量保全自己的办法。
子华来到宁母,见到齐桓公,私下里对齐侯说:“郑国的政权,都掌握在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之中。‘召陵之盟’提前逃走,都是这三族人主谋的。如果在您的帮助下,除掉这三族,我愿意率领郑国归附您齐国,就算做个附庸也行。”
齐桓公说:“好的。”
然后齐桓公对管仲说起这件事,管仲连声说:“不可不可!诸侯之所以归附齐国的原因,是我们一直坚守礼法与诚信这两条基本原则。儿子违背老爹的命令,这是不遵守礼法;以个人的喜好谋乱国家,这是不诚信。况且听说此三族都是贤能的好官,郑国人们称为‘三良’。所以,盟主的可贵之处,是顺应人心。违背人心的,必然遭到灾祸。所以依我看,子华恐怕今后将会招致灾祸,您别答应他这件事。”
齐桓公于是对子华说:“世子你所说的,那是国家大事,等你的君主来了,我再与他商议。”
子华满脸通红,汗流浃背,于是告辞,返回郑国。
管仲厌恶子华的奸诈不道德的做法,就故意向郑国人透露子华的不当言论,马上就有人飞快的向郑伯汇报去了。
等到子华回国交差,就对郑伯撒谎说:“齐侯怪罪您不亲自参会,不肯接受投降归顺。那咱们就不如投靠楚国。”
郑伯大喝道:“你这逆子!差点把我国家出卖了,还敢在这扯谎吗?”
叱令左右卫士将子华囚禁在小黑屋子里。
子华在囚室中挖掘墙洞,想要逃跑,未遂,被郑伯杀了。
公子藏逃奔宋国,在途中被郑伯派人杀死。
郑伯感谢齐侯没有听子华蛊惑的恩德,再次派孔叔来到齐国,表示感谢,并请求接受结盟条件,归顺齐国。
胡曾先生咏史诗曰:
郑用“三良”似屋楹,一朝楹撤屋难撑。
子华奸命思专国,身死徒留不孝名。
这是周惠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年发生的事。
注:【《东周列国志》原文周惠王二十二年,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