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仲鹊在景明月身上几经试验之后,终于调配出了可以克制疫病之苗。但由于景明月多次强用内力镇压疫毒,体内的真气开始出现紊乱的迹象。
景明月正在看着京城送来的文书急报,上面的字字句句都让她怒火中烧。方才竭尽全力才调整好的内息,又开始波动。
千里之外的京城传来消息——中秋当夜,摘月楼顶楼横梁断裂,是齐贤妃舍身相护才没让横梁砸到萧明鼎身上,齐贤妃自己因此昏迷了数日。
萧明鼎大怒,命皇昭司和都察院联手彻查此事。都察院的御史发现摘月楼所用木料以次充好,内藏白蚁,才导致横梁断裂。皇昭司在萧守恪府邸后院池塘中,挖出十万两白银,坐实了萧守恪贪污摘月楼建筑用款的罪名。
萧明鼎褫夺了二皇子萧守恪的爵位,禁足宗人府听候发落。
朝中不少大臣都不相信二皇子会做出此等行径,大皇子萧守正更是坚信萧守恪是被奸人陷害,与崔贵妃、顾皇后一同在紫宸殿门口跪了一整晚,等来的却都只有禁足的命令。
大坤朝堂已是人心浮动,山雨欲来。
以次充好,贪污银钱是小罪,真正的大罪,是为何横梁好巧不巧,就在萧明鼎站在横梁下的时候断了。
以及萧守恪要那么多白银,到底要做些什么。
十万两白银,足够豢养百人私兵了。靖宁帝时,同样是二皇子的萧明盛就用从茶马道上捞的油水,在川蜀养了大量私兵。
景明月气得将手中的奏报揉成一团。
当时的她放过理会摘月楼一事时,万万没想到,摘月楼原来不只是萧明鼎单纯的享乐宴游之所,而是他整顿各方势力的杀局。
知子莫若父,萧明鼎不会不知道萧守恪是个粗率马虎的性子,萧守恪顶多犯的是失察之罪,给萧守恪一万个胆子他都不敢干出弑君犯上,贪赃枉法这等悖逆之事。
但是萧明鼎根本就没有深究,立刻就给萧守恪安了罪名,将大皇子、崔贵妃、顾皇后通通禁足,随后崔远被迫辞官还乡,顾启称病在家,萧明鼎假模假样地要将内阁首辅的位置给宋清。
宋清自然不敢受这个位置,都察院参与了摘月楼一案,如果此时他取崔远而代之,必会被怀疑是他故意设计二皇子和崔远。
内阁首辅之位这个烫手山芋最后还是落在了她景明月头上。朝中翻天覆地的时候,她景明月南下除疫正好不在朝中,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越是置身事外,便越是容易让人起疑。最终受益的是她景明月,再加上一个暧昧不清的“摘月”之名,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她和陛下故意做的局。
萧明鼎在长安封她做的内阁首辅,她远在岭南,连推辞的机会都没有,圣旨就已经下来了。
这是把她架在火上烤的同时警告她,不要再和那些世家大族往来,尤其不要和大皇子与二皇子,以及他们背后的崔氏再有任何联系。
她只能做帝王的孤臣。
一箭好几雕,萧明鼎的帝王心术玩得是越发纯熟了。
萧明鼎要动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巍巍百年世家大族。正巧这段时间柳定远赴南海取棘黍之种,宫廷内外陆撷英和皇昭司作为萧明鼎手中最趁手的刀,短期之内重新得势,深得萧明鼎信赖。
大坤皇室打压世家也不是从萧明鼎开始的,萧氏皇族一开始想让衡阳书院率领天下寒士对抗世家,但衡阳从来不管什么世族还是寒族,只论个人才能。只要才能足够出众,就能在衡阳取得要职。
世族有足够的家学渊源,有足够的财富和能力为族中子弟创造最优质的环境,请天下最好的老师。所以无论朝廷如何打压世族,世族中仍旧人才辈出,芝兰玉树生于庭阶。
崔氏顾氏百年望族,萧明鼎必然也知道,不可能一口气将这几个世族铲除殆尽,不过是要逼得他们暂避锋芒,不要想着左右帝王,操控皇储废立。
提及皇储废立,又是一件头疼的麻烦事,景明月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站在陆撷英的角度,崔绍节如此强硬地站在她这边反对宦官干政,那崔贵妃的两个皇子绝对不是合适的皇储人选。陆撷英要想谋求未来,最好的合作对象就是无依无傍,但如今正得圣宠的齐贤妃。
在摘月楼一案中,齐贤妃的舍身救驾,势必会让萧明鼎对齐贤妃及其膝下所处三皇子萧守愈更加青睐。
齐贤妃和三皇子没有强大的母族傍身,能依赖的就只有宦官,陆撷英很容易就能将他们母子拿捏掌中。
景明月强行咽下喉头翻涌的血腥之气,但最终还是没有忍住,一口鲜血呕出,殷红的血绽放在白纸黑字上,仿若地狱红莲。
“姐姐!”赵冰河惊呼出声,连忙扯过景明月的手臂,伸手探向她的脉搏。
景明月已经喝过很多药了,是药三分毒,这药不能再喝了,只能靠景明月自行调息。
赵冰河将景明月案头前的奏报稍微往旁边推了一点,拉着景明月的手万分心焦:“姐姐,我求你多顾着自己的身体一些好吗?京城那些破事咱们暂且放一放好吗?”
“妈的!”尹燕泥实在没忍住痛骂出口,“萧明鼎是个蠢的就算了!京城那些大官都是死了吗?你不在他们就活不下去了?他们也拿着朝廷的俸禄,凭什么出了什么事都要你来解决?明月,我也就求你这么一次,你能不能多为自己考虑考虑?”
赵冰河和尹燕泥的眼神语气里满是恳求,可景明月知道她不能停下。
景明月摇了摇头,她只是人不在京城,京城已是一团乱。
“侄子就算了,为了打压世家,萧明鼎对自己的儿子妻子也下得去手,真是好手段。”景明月冷笑着抬手用拇指指腹擦掉唇上的鲜血。
“顾平君当初为了会稽顾氏抛弃先掌院嫁入皇室,如今他的儿子反过来要针对顾氏。真是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