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与付出,
《穿越万里,寻找善意的力量》短片第三期终于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短片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情的旁白,将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娓娓道来。
山区支教老师张晨光,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指引他们继续前行。
画面中,张晨光老师站在简陋的讲台上,手持粉笔,在斑驳的黑板上书写着知识的种子。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从未有过丝毫的抱怨与退缩,而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
社区志愿周阿姨的一席话,引得无数观众纷纷落泪。
“孩子,无论你现在面临什么困难,都请记得,你不是孤单的。”
这句话化作弹幕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
当人们看到国际医疗救援队救出奄奄一息的小女孩时,心脏更是被一双无形的大手狠狠揪紧,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弦。
画面中,小女孩弱小的身躯被小心翼翼地抱起,她的手臂无力垂下。
她父亲沙哑的哭喊更是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无尽的哀伤与无助。
他被压在废墟之中,双手紧握成拳,却又无力地颤抖着,眼神中满是绝望与痛苦。
他的声音穿透了画面的寂静,仿佛能直达每一个观众的心底,让人感同身受那份即将失去至亲的恐惧与不舍。
随着救援进程的推进,短片巧妙地穿插了小女孩获救前后的对比镜头。
从最初躺在救援队员的怀中毫无生机,到逐渐在医生的精心照料下恢复意识,露出久违的笑容,这一幕幕变化让人不禁泪目。
观众仿佛能感受到那份从绝望到希望的转变,以及背后无数人的努力与坚持。
旁白的声音温暖而有力,它讲述的不仅仅是这几位嘉宾的故事,更是无数在灾难中挣扎求生、最终迎来曙光的生命的赞歌。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群人愿意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将希望的火种传递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
十月下旬,秋收。
桃源村被一片丰收的喜悦所笼罩,金黄色的阳光斜洒在广袤的田野上,与成熟的稻穗交相辉映,绘出一幅绚烂的秋日画卷。
村中老槐树下的石碾旁,几位老人悠闲地抽着旱烟,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偶尔抬头望向远方那片繁忙的景象。
“瞧瞧这地里的庄稼,多亏了顾丫头带来的新品种啊!”
李大爷一边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石碾,一边对身旁的王伯说道。
他的脸上沟壑纵横,记录着岁月的故事,但此刻却显得格外精神焕发。
“是啊,往年这时候,咱们不是忙着排水就是担心干旱,今年可好,那抗旱耐涝的水稻,站得比人都直,玉米棒子也一个个饱满得快要撑破衣裳了。”
王伯接过话茬,眼中闪烁着对顾婉清的感激之情。
他站起身,指向不远处的一片田地,那里,村民们正忙碌地收割着水稻,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只见稻田里,男人们弯腰挥动镰刀,动作娴熟而有力,汗水顺着他们的额头滑落,滴落在泥土中,仿佛是对大地最真挚的献礼。
女人们则紧跟其后,将割下的稻穗捆扎成束,整齐地码放在田埂上,偶尔抬头,与同伴交换一个鼓励的微笑。
孩子们提着小篮子,在田埂间穿梭,帮忙捡拾遗漏的稻穗,小脸蛋上洋溢着纯真的快乐。
“娘,这马铃薯长得可真大,都快比我的的脸大了!”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兴奋地对她母亲喊道。
她手里捧着一个圆滚滚的马铃薯,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惊喜。
母亲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温柔地说:
“是啊,这都是顾婉清姐姐的功劳,咱们得好好谢谢她。”
不远处,顾婉清正站在一片花生地里,与几位村民一起挖花生。
她身穿一袭朴素的布衣,长发简单地束在脑后,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与村民们亲切交谈,不时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品种的特性提高产量。
“婉清姐,里正叔喊你嘞!”
小女孩清脆的声音在田间回荡
顾婉清闻言,抬头望向小悦,眼中闪过一丝温柔的笑意。
她轻轻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站起身来,对身旁的村民们说:
“大家辛苦了,我先去见见里正叔。”
村民们纷纷点头应和,有的还关切地问候顾婉清几句,表达对她的感激。
顾婉清一一回应,转身跟随小悦走向村中心的方向。
阳光洒在蜿蜒的小径上,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柔和的金纱。
顾婉清与小悦并肩而行,两人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仿佛是在诉说着一段段温馨的故事。
不久,她们便来到了村东头的一处新建筑前——刚刚竣工的花生油厂。
这座油厂虽不大,但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石墙青瓦,显得格外坚固耐用。
油厂门口,一条由细碎石子铺就的小径蜿蜒而至,两旁野花烂漫,香气袭人。
里正站在小径的尽头,满脸洋溢着笑意,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满是期待与自豪。
“婉清啊,你可算来了!”
里正热情地迎上前来,指着油厂说道,
“这就是新建好的花生油厂,你看看,满意不。”
顾婉清闻言,轻轻迈步上前,仔细打量着眼前的油厂。
她缓缓绕着油厂走了一圈,观察着每一个细节:
步入这古色古香的花生油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精心雕琢的石门。
石门巍峨挺立,石匠们以非凡的手艺,在门楣上雕刻出繁复而精美的图案,莲花盛开,祥云缭绕,瑞兽奔腾,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与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跨过石门,便来到了油厂的核心区域。
这里整齐排列着一台台的榨油设备,它们虽由木材与石料简单构筑,却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汗水。
木榨床硕大无比,厚重的木质结构透露出岁月的痕迹,每一根横梁、每一块木板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打磨,以确保其能承受住榨油时的巨大压力。
紧邻榨油区的是宽敞明亮的晒油场。
这里是一片开阔的空地,四周被篱笆围起,以防止外界的尘埃与杂物侵扰。
阳光如同金色的绸缎,毫无保留地倾泻在这片空地上,将每一寸空间都照得明亮而温暖。
在晒油场上,一块块石板被精心铺设,它们平整而光滑,为花生油提供了理想的晾晒环境。
这些石板不仅坚硬耐用,还能有效地吸收并辐射阳光,为花生油提供了一个既温暖又干燥的晾晒环境。
石板之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木桶。
这些木桶由优质的木材制成,经过精心打磨处理,既结实又美观。
木桶的口部被仔细地用麻布或竹篾封住,以防止灰尘和杂物落入其中,同时也便于控制晾晒过程中的油脂蒸发速度。
榨油区新鲜出炉的花生油,经过初步过滤与沉淀后,就可以倒入这些木桶之中,在晾晒中带走油脂中的水汽与多余的杂质。
而在油厂的另一侧,则是错落有致的储藏间。
这些储藏间被巧妙地设计在油厂的各个角落,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便于管理与取用。
走进储藏间,一股淡淡的木香与石料特有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目光所及之处,一排排整齐的货架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它们由坚固的木材制成,既美观又实用。
虽然目前货架上暂时还没有堆满原料与成品,但随着花生的丰收,这些储藏间很快就会变得满满当当。
储藏间的墙壁上还挂着一些简单的工具与记录本,这些都是油厂日常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工具们静静地躺在挂钩上,等待着被使用;
记录本上也等待着记录每一次进货、出货的日期、数量与品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