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找过来的?”
阮玉薇看着眼前乔装成普通民妇的隋兰琴,为了遮挡容颜,还特意将脸上化成了一个麻子脸。
隋兰琴看了一眼一旁的小福,“我跟着他来的。”
“我?!”小福一脸懵地指着自己,然后连忙摆摆手,“你可别陷害我,我都不认识你!”
陆大人可是再三警告过他,千万不能将这里泄露出去,他守口如瓶,就连花爷爷都不知道这里,现在这个女人说是跟着他来的,陆大人岂不是要将他抽筋扒皮?!
想到这儿,小福还抬手立誓,“姐姐,你可要给我作证,我是真的不认识她!”
阮玉薇面色有些复杂的看了眼隋兰琴,然后又转头看向小福,“这事儿与你无关,你先回去吧。”
小院儿静得都能听见风吹过的声音,墙角的那只小黑猫正在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还时不时甩甩尾巴,赶走在它身边飞舞的小蝴蝶。
隋兰琴的脸上画着斑斑点点,低垂着脑袋,还真像一个误闯小院后,生怕被主人家责骂手足无措的普通妇人。
“玉薇,我来寻你,谁也不知道。”
阮玉薇怎么也没有想到,和琴姐姐相认是这样的情况,她三番两次地想和琴姐姐相认,可是都被琴姐姐冷漠地推开了。
“琴姐姐,你……是不是在锦城王府被欺负了。”
隋兰琴抬眼就看到了她眼底的担忧,“不是,我很好。”
“我来寻你,是有求于陆大人。”
阮玉薇曾经听她说过她的故事,隋家曾经也是官宦人家,为蓟州通判,隋大人被人一纸诉状告上了京城。
状告隋大人贪污受贿,隋大人被判了斩立决,家中的儿郎尽数流放,女眷充贱籍。
万花楼和京中紧密相连,而琴姐姐去了万花楼,明明好不容易相遇,还一反常态地装作不认识,莫非……
“琴姐姐,可是寻到了翻案的证据?”
隋兰琴点点头,从怀里拿出一条丝绢,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丝绢也微微泛黄,一看就是多年的旧物。
“这是我在锦城王的书房里找到的。”
“虽然没有落款,但是我一眼就能看出,这就是我爹的字迹!”
“还有这帕子——”
她连忙将丝绢翻过来,反面的一角绣着一条小锦鲤,她颤抖着将丝绢递到阮玉薇的眼前。
“这是我娘绣的,绣这条帕子的时候,我不小心将丝线打湿了,我娘没有绣完,所以这尾锦鲤缺了一半的尾鳍。”
隋兰琴一边用手指摩挲着那尾少了半个尾鳍的小锦鲤,一边哑着声音道,“我爹真的是冤枉的!”
“这明明就是我爹没有贪污的证据,锦城王却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把柄!”
“隋家上下百余口人命,就成为他们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阮玉薇伸出双手覆在她的手背上,“你为什么什么都不说,明明我见到了你那么多次,你都不承认,你这次这样出来,若是被王府的人抓住了把柄,你该怎么办。”
隋兰琴摇头,“玉薇,在吴州的时候,我不想你跟我一样又被抓回去,既然已经逃脱了就远远地离开。”
“我也不知道你和世子认识,所以我看见你被宣宁郡主身边的刁妈妈虏回王府的时候吓到了,恰好世子路过,我才冒险求助,这才知晓你们是认识的。”
“也从世子的口中,得知了一点你和陆大人的事……”
说着她抬起头来,“玉薇,以前我不和你相认,是不想拖累你。”
“可是现在……我知道我今日来十分地唐突,现在整个京城,除了你,我谁也无法信任!”
隋兰琴,“我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我什么都不怕,但是我知道锦城王有更大的秘密,作为交换条件,陆大人还我父亲清白,我做大人的线人。”
阮玉薇看着她这双异常黑亮的眼睛,“琴姐姐……”
“你不是一直都想和我相认吗。”隋兰琴的唇角含着笑,“现在又是这样的一幅样子。”
“玉薇,我没和你说过,当初在船上我第一眼见到你,就好像见到了我姐姐当年的样子,我也有私心,我护着你,也是想弥补我心里的缺憾。”
“当年抄家的时候我只有五岁,姐姐带着我躲了起来,我却想去捡姐姐给我做的小陶人,结果被搜查的人发现了,我们一个都没有逃脱,所有的女眷都被押送京城,姐姐死在了上京的路上,连个坟头都没有。”
她定定地看着阮玉薇,就好像透过她,看到了另外一个人,声音也不可抑制地颤抖。
“玉薇,我看到你的那一刹那,我觉得是姐姐回来找我了,所以我拼了命的护着你,拼了命地护着你……”
阮玉薇上前伸手揽住隋兰琴,“琴姐姐,当年的你只是孩子,你没错,错的是诬陷隋大人的恶人,你和家人本应美满地过完这一生,是他们打破了这一切。”
“我没错……”隋兰琴愣了,片刻后她眼眶里的泪再也盛不住地流了下来,口中反反复复地喃喃地念着这三个字,“我没错……我没错……”
这一刻她就像当年五岁的孩子一样,蹲在姐姐衣不蔽体的尸体旁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她的双手紧紧地攥着阮玉薇的衣襟,低哑的声音似乎透着沉浸了十几年的恨意,“玉薇,我父亲真的没有贪污!姐姐被那群畜牲逼死,母亲受尽凌辱!她们死不瞑目啊!”
阮玉薇搂着孩童一般的隋兰琴,“琴姐姐,乌云蔽日也终将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隋兰琴慢慢坐直了身子,却看到自己将阮玉薇胸前的衣衫弄成了一团黑,她伸手抹一把脸,脸上画的麻点已经被眼泪冲刷掉。
她有些不好意思,“把你衣裳弄脏了……”
阮玉薇毫不在乎地拉过她的手,“琴姐姐,一个人扛着太累,我们一起。”
隋兰琴红着眼睛,“好。”
阮玉薇,“那我该如何寻你?”
隋兰琴,“三日后暮食,望春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