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冥月聊完这些后,大哥像以往那般,留冥月一个人坐着想想。
自己则是回到屋内打坐,心中默念口诀;“天地无极,乾坤借法,金身不灭,元神出窍。天地无极,乾坤借法,金身不灭,元神出窍。”
“嗡~!”
视线跳转,大哥将意识投入到无忧身上,想看看这货最近在忙什么。
公园,湖畔旁,正在喂鱼的无忧心有感应,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没说话,而是在心中朝着大哥调侃道;“呦,这么有闲心啊老大?哈哈哈。”
“可不,看看你小子最近在干嘛,你们可真行,老子转生去修炼,你们三个居然跟着我过去设局,你等我有时间去找你们的,哼哼。”
“怎么的老大?还要收拾收拾我们啊?哈哈哈哈哈。”
“想什么呢?你老大我是那种人吗?最多也就是跟你们几个不醉不归,谢谢你们辛苦的为了我跑一趟。”
“老大你可拉倒吧,净整没用的,自己谢自己玩儿?多大个事儿?”
“自己为啥不能谢谢自己啊?没有你们,我也不能优秀成这般,是你们三个的境遇与感悟,才成就了如今的我,谢谢你们也是应该的。”
“你可别闹了老大,再这般说话,那我们几个该更想回归本体了。”
“别别别,可别滴,你们一回来那我的小我会变重的,我还是喜欢一眼望去,众生皆如孩子的感觉。
要是小我变重,那对我的影响会很大。”
“你还怕这个?”
“不是怕,我只是不喜欢跳来跳去的无聊,没有什么意义,小我太重闲不住你是知道的,我感觉那样太浪费时间了,毕竟你老大我的时间可是很宝贵的。”
无忧撇嘴;“你是自在了,非给我们仨丢红尘里练心是不是?”
“不在红尘练去哪练啊?难道给你们一人找个山洞,傻了吧唧往里一丢?
然后等个十年八年的,做梦觉得自己成仙了,一下山随便遇上一个调皮的孩子就被气得半死?”
“咳咳咳,那还是在红尘待着体验吧老大,那般更加无聊。”
“是吧,红尘才是最好的修心道场,在每一个当下做最好的自己,有障碍更容易显菩提,一点障碍都没有,怎么修炼心智呢?”
“也是哈老大,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呦吼,可以呀无忧?这词拽的,来给老大讲讲其中含义。”
“别闹老大,这个你还能听不懂吗?”
“我听得懂是我听得懂,你理解的是你理解的,说说嘛,探讨探讨。”
“好吧,既然老大你想听,那我这个分身就在你面前卖弄啦。”
“别扯那蛋,啥分身不分身的,我连蚂蚁都尊重,在我这别搞那些虚的,来吧,我听听。”
“好。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意思是说佛法并非存在于世间之外,而是与世间生活紧密相连,觉悟也应当在世间生活中实现,不能脱离世间去追求觉悟?。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进一步强调不能离开世间去寻找菩提也就是觉悟,因为这样做就像寻找头上长角的兔子,是永远也找不到的。觉悟不能通过逃避世间来实现?。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所说的出世,并非指离开世间,而是指去除执见,觉悟本心。正见是说对佛法的正确认识,理解。这样能使人超越世间的执着和烦恼。而邪见,则是对佛法的误解或歪曲,会使人陷入世间的执着和烦恼中?。
比如念经拜佛想成佛,执迷成佛更不可得,因,真佛非彼佛,佛本是自觉。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当去除所有的邪见和正见的执着后,菩提,觉悟的本性就会自然显现。因菩提本性原本就存在,只是被执着和烦恼所遮蔽,去除执着和烦恼后,就能见到菩提本性?。也就是明心见性,所谓的真我。又或者凡尘俗世所谓的二元对立之外。”
听到这些话,大哥笑了笑;“嗯,可以啊,一个修道的把佛学智慧讲成这般,老大我不得不夸夸你,阔以阔以。”
这边,大哥我正在与无忧探讨修行之事,了尘这犊子感应到后,也自觉加入其中;“哈哈哈,阿弥陀佛,此言出自六祖坛经,直指佛法真谛。而无忧所解,令贫僧我忍不住随喜赞叹,嘿嘿,南无阿弥陀佛,老大好。”
闻言,大哥嘿嘿一笑,调侃道;“呦,了尘大师这么有闲心啊?最近化缘不忙啊?还特么有时间连麦呢?”
一处破庙内,白衣胜雪,面容清秀的了尘,此时正在盘膝入定,突然面色一红,在心中回复道;“别闹老大,我喜欢装逼你又不是不知道,别闹别闹,怎么连自己都逗呢?哈哈哈。”
“行,那不逗你了,你有什么感悟没有,说来听听。”
“嘿嘿,阿弥陀佛,老大,贫僧与了尘一样,他修道不执着于道,贫僧修佛同样也不执着于佛,所以贫僧也讲讲关于道家思想的学说可好?”
“我靠,你别特么拽了,有屁痛快放。”
一听这话,了尘面色更润了三分,随后,顷刻恢复如常,缓缓道;“虽然修佛之人都讲因果,但贫僧对道家思想中的承负观念也是非常认可的。
这两点学术理论中有相似之处,却又存在不同。
因果讲,原因与结果,也称为因缘果报。
佛家思想认为,每一件事儿都有一个原因,没有原因就不会有结果。因果关系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还包括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今天种下的种子是因,那么之后的发芽就是果,而发芽也是因,将来收获果实也是果。
意思是指;一个事件即因,后面的第二个事件即果这之间的作用关系。
每一事件,都是前一事件的果,又是后一事件的因。而一个事件之中,由很多原因综合产生结果,这些原因发生在较早时间点,而该事件又可以成为其他事件的起因,往复循环。
哲学观点认为,因果关系中强调事物的生灭变化法则。已作不失,未作不得。
已作不失,是说已经造下的业力,行为、言语或思想所产生的结果,不会无因无缘消失。一旦某种行为或思想已经发生,那它所带来的后果或影响是必然存在的,不会凭空消散。
未作不得的含义正好相反,如果没有造业,没有进行相应的行为、言语或思想,那么相应的业果,结果,影响,也不可能会落到自己头上。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付出行动或努力,就不可能获得相应的结果与成就。
因果论认为,任何思想行为都会导致相应的结果,无论相信与否,它都绝对存在。
俗世佛学理论讲,因果观念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已。但通过不断的修行和努力,在来世是可以获得更好的命运。因此强调行善积德,避免作恶,以期望在未来获得善报。
而道家的承负思想,简单用一句话解释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意思是说;个人的善恶行为不仅会影响自身,还会影响到后代。祖先的善行会泽被子孙,而祖先的恶行则会由后代承受其后果?。
类似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因自己现在所做所为,会影响到后代的命运轨迹。
善行不仅影响个人,也影响整个家庭,会成为后代的榜样,促使后代家庭和睦、事业顺利。
恶行同样如此,会对周围的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特别是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不仅会影响到自己,更可能波及到亲人和朋友。当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常做不合理、不善之事,这个家庭以及其后代很可能会因此遭受不幸和灾难。这种善恶报应的机制并非仅仅局限于个人,而是广泛地影响着与我们有联系的人?,这种共振效应,最明显影响的就是行为与思想上互相作用。
祖先的行为会在家族系统中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后代的命运和福祸。如果祖先积德行善,后代会享受福报;反之,如果祖先作恶多端,后代则会遭受苦难?。
这种学问与因果有很大共同特性,但区别就在于因果所说,自种其因,自得其果。而承负所能影响的更深远。
依贫僧之见,不矛盾它们,取两者特点中和操作。
先做好自己,被动会影响他人,即积善因,有复函承负。”
听完了尘所说之后,大哥想想补充道;“我无极之道,包容万象,吸万物所学化己用。这个承负论中其中又会衍生出一些微妙的变化之道。
比如,我妈妈每天给我钱花,然后我给我自己认为的,关系很好的小伙伴一起花,当有一天我没有钱的时候,那么这个小伙伴就会逐渐疏远我,甚至是会认为我跟他不好了,这就是人性中的弊端。
又好像,此时我家里有很多下蛋的母鸡,妈妈每天给我煮十个,我分给了我认为很好的朋友五个,这样的事情一直持续了三年,三年后,家里的鸡卖了。妈妈也不给我煮鸡蛋了。那个朋友发现我不给他鸡蛋之后,还以为我变了,跟别人好了,对他不像以往那般,从而对我升起怨言,甚至是疏远。
有些时候,善良,或者好的太过头,不光不会引起他人心中的善,反生其怨。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但大多数情况之下,事实确实如此。
每个人的秉性不同,认知有差异,以及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有区别,所以好事不一定好,坏事不一定坏。
很多人把这样的事情规划到承负一论上,说有的人做善事不得善报,是因为祖上的原因,有些人作恶还有好报是祖上积德的余茵。
我们理解包容这些观点之后,同时不去执着,跳出认知视角利用规律指导自己的生命状态。
既借这些学术中优秀的理论来活成我们想活成的生命状态,又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拘小节。”
“对对对,老大说的对。”
大哥刚说到这里,解无尘这个二货也加入了进来。
“我觉得老大说的对,任何观点它都存在着对立面,我们不对立它们,吸收它们其中好的东西,以及探究规律变化之道,来利用它帮助自己活得自在洒脱。
不管是因果也好,承负也罢,只要是对我们修行的方向有帮助,那便吸取整合,化己用。
运用因果一道做好自己。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又影响承负变化,从而影响周围之人,以及后代的生命状态,又或者可以说运用同屏共振效应,潜移默化的能够改变更多的东西。
但我们又不去执着这一点,不怨祖先,不愁后代,只管做好如今的自己。
不管是前生亦或是来世,这一世的认知只在当下这一时空,能够在这一世活得自在逍遥以是人生一大幸事,做好了今生该做的,来世差也差不了哪去。
而自己能够越来越好之后,身边之人也必将会受到影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向上的力量,在发生巨大蜕变之后,必将引起整个家族的改变。
于此同时,又不能过于的因为这一点,就太过的去帮助那些低纬生命状态,或者说心境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之人,不然你今日所帮助之事,来日不做之时,会将好事变坏事。
人要学会适可而止,对人好也要看清是什么人。
一个心境不到之人,不一定会因为他人的恶变恶,但保不准会因为他人对他太好之后心里开始发生扭曲。
要我说,都是给惯的。像很多世俗亲戚那般,看不得你过得不好,又见不得你过得比他好,你未好起来之前他们心里看不上你,嘴上却给你很多安慰的话,有时也会变成教育等等。
当你获得成功之后呢,他们会被动变成另一副嘴脸,甚至想从你这里获得很多帮助。
世人小我之心,跟与自己亲疏远近并无太大关系,而越是亲近之人越容易受到这种规律影响。”
大哥笑了笑,接着解无尘的话道;“帮急莫帮穷,穷人乍富反生祸端,雪中送炭记忆犹新。人情冷暖,变化无常,问心无愧才是长安之道。
很多东西,哪怕是善意,一旦失去平衡之后,也并不一定是好事儿。
习惯了免费的午餐,花钱买饭反会怨恨。习惯了花钱买饭,获得别人赠与之后反生感恩,铭记于心。
人生无常即有常,一切变化之道除了天道的规律外,无外呼人心之中那一念的善变,修行之人应念起即觉,反观自我,以确保邪念起时及时灭却,而善念生时时长善养。养心中之浩然正气,破万般严寒酷暑。心不动,则不痛,心若动,那必然是应该痛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