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犬出击-识破真身上》这本书发行一段时间后,各地读者热烈讨论,热度不断发酵,尤其在大城市的初高中校园内,更是掀起一阵热潮。
这本悬疑连环画风靡一时,成为众多学生课余时间热议的焦点。
许多富裕家庭的孩子几乎人手一本,而那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一代,同样热衷于购买此书。
他们既有经济实力,又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对于这类作品自然有着浓厚兴趣。
更重要的是,书中并未明确指出特务的身份,这种悬念设计使得故事充满神秘感,激发了读者们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关于“谁是特务”的讨论在各大学校里愈发激烈,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且互不相让,无法达成共识。
面对如此局面,不少读者选择拨打青岛出版社的电话咨询,希望能得到确切解答。
刘朔编辑得知此事后,叮嘱话务员如果再有人询问,就回答下册尚未完成绘制,请大家耐心等待第二册的出版。
这样一来,不仅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也为下一本书的推出埋下了伏笔。
就在《警犬出击-识破真身上》讨论的愈演愈烈的时候,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员云舟过来汇报工作。
云舟是主要负责书籍的发货安排,与各地的新华书店等销售渠道联系,确定发货数量和时间,安排运输方式等。
云舟轻轻敲了几下门后,便推门进入了宋文卿的办公室。他看到宋文卿正专注地审批着文件,于是轻声开口说道:
“社长,最近好多地区的新华书店纷纷要求再发一批《警犬出击-识破真身上》的连环画,需求量大增。仅北京新华书店就要求再次发一万册,但我们库房里的库存已经不够了。”
“库存不够?不是又印刷了十万册吗?怎么这么快就没了?”宋文卿有些惊讶地问道。
云舟挠挠头,笑着解释说:“社长,这次的题材特别受欢迎,所以销量很好。我联系了很多地区的新华书店,向他们介绍了我们的故事。结果他们对这个题材非常感兴趣,每个书店的订购量都比以前增加了不少!”说完,他不禁得意地笑了起来。
宋文卿满意地点点头,夸奖道:“干得不错!这说明你们的工作很有成效。”
云舟谦虚地说:“社长,其实主要还是这次连环画的题材太吸引人了。既有警犬破案的情节,又有寻找特务的紧张刺激感。”
宋文卿微笑着说:“连环画的题材固然重要,但你们的宣传推广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只有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的优秀作品,才能提高销售量。这样一来,大家的福利也会更好。”
宋文卿接着又道“云舟你去把印务调度员张建叫过来,我了解一下详细情况。
赵建主要负责青岛出版社与印刷厂沟通协调印刷的具体事宜,同时监督印刷进度和质量。
过了一会儿,云舟把张建叫了过来,宋文卿看到张建过来便开口询问道:
“赵建,《警犬出击-识破真身上》连环画现在我们印出来了多少了?库存还有多少!”
赵建回答道:“社长,已经印完20万册了,库存还有5千册左右。但是还有10万册正在印刷。”
宋文卿点了点头,然后转头对云舟说道:“云舟,现在所有的书店一共要多少册?”
云舟想了想,回答道:“社长,各大书店要货数量我算了一下一共还要5万册,还有和供销社谈好的5万册还没发呢。”
宋文卿惊讶地说道:“看来《警犬出击-识破真身上》这本连环画真的是太畅销了,我这定的30万册还是太保守了啊!”
宋文卿沉思片刻后,又问云舟:“云舟,你说我们再印多少册合适?”
云舟思考了一下,回答道:“社长,根据这本书的热度还有各大出版社要货情况来看,我认为再印30万册也都能销售出去。”
宋文卿听了之后,满意地点头表示同意:“那好,赵建,你再安排再加印30万册,云舟你那里赶紧联系让各大书店先等两天,北京那里就先给他们发5千册。”
“好的,社长,我们马上去办!我们就先回去了。”
“去吧!路过编辑部把老刘给我叫过来。”
两人走后不一会儿刘朔走进了宋文卿的办公室。
“社长你找我?”
“老刘,大江东去,的《警犬出击-识破真身上》第二册现在什么进度了?”
“社长我昨天问了已经开始收尾了,预计还有半个月就能收到画稿。”
“嗯嗯,进度很快嘛!这样就能衔接上了,今年咱们青岛出版社最少也能销售出去100万册啊!”
“这么多?”
“第一册太畅销了,我安排张建又加印了30万册。等到第二册出来直接印60万册,这样下来就是120万册。今年绝对要过个肥年了,哈哈。”
“社长这本连环画确实是太畅销了,话务员天天跟我抱怨每天接电话都不停,都是在问谁是特务的。”
刘朔忍不住又问道:“可是社长,市场需求真的有那么大吗?一下子印这么多会不会有些冒险呢?”
宋文卿笑了笑,拍了拍刘朔的肩膀说:“放心吧,老刘。我们对这本书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而且根据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需求量还会继续增长。这次加印也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青岛公安局话务员每天都会接到许多电话,询问《警犬出击-识破真身上》中的特务到底是谁。
这些来电者的热情让话务员们感到有些困扰,甚至可以说是不堪其扰。毕竟,想要知道答案的人实在太多了。
起初,话务员还会耐心地回复,请转接青岛出版社了解详情。然而,电话那头却告诉他们,自己已经给青岛出版社打过电话了,但青岛出版社表示下册作者正在绘制,他们也不知道具体情况。于是,人们纷纷好奇地问道:“张警官是谁?”因为连环画上明确写着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话务员们逐渐变得麻木起来。每当有人询问特务的身份时,他们便会机械地回答道:“不知道,机密信息。”这样的回答既简单又直接,可以避免更多的麻烦和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