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卫的兵士丝毫不敢怠慢,传信于王圭一行人暂且等候,随即疾步流星奔向程处佑的府邸。
“程将军,城外有人自称为永郡公,声称乃是来犒赏全军将士。”
永郡公?莫非是那位威名远扬的王珪?
程处佑眉头微挑,王珪亲临此处,只为犒师?
此等尊荣,未免太过看重,王珪乃朝中文臣巨擘,跋涉千里至此定襄城,绝非单纯为了慰劳三军!
“快传讯定襄城内外官吏及百姓,皆前往城门外迎接永郡公!”
程处佑一言既出,霎时定襄城内外官员尽数齐聚东门,在程处佑率领下,浩浩荡荡离府外出。
言称浩瀚,实际不过十几名文官武职,幸得程处佑随行有众兵士护拥,否则场面难免有些寒碜。
至定襄城东门外,王珪早已下马静候。目睹程处佐身影,禁不住轻赞了一声。
程处佑面色相较于在京之时黝黑些许,不过这段时间身形愈发峻峭挺拔。
六尺之躯,剑眉朗目,再披以朝服,威武赫然,英气勃发!
“大唐定襄刺史、征西大将军、中书省散骑侍郎、蓝田县男程处佑,偕定襄城群官民众,拜见永郡公!”
在如此正式场合,官位名衔一并列举才是规矩,毕竟王珪乃是代天子出行。
此乃崇敬之举,犹如昔年刘备三度拜访诸葛亮,初见也是以同样口吻表达敬意。
“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谒孔明先生。”
汉左将军、宜城侯、豫州牧、皇叔,
这些均是刘备的职位和封号,尤其“皇叔”之称,使刘备更显尊贵。
眼望王珪,程处佑眸光含笑,此老者对自己甚为亲切。
此次登门定有所图。
待程处佑欲下拜,王珪伸手阻止,不让其施礼。
“程县男此举王珪难以受之,你身为当朝三品,我二人阶秩相同,此礼实不宜。” 王珪微笑说道。
“哈哈,永郡公过谦矣。”
“永郡公系钦差而来,然你我情同挚友,不必拘于此礼。” 程处佑回笑道。
王珪摆摆手。
“那便恭敬不如从命,此地风势强劲,请永郡公进城歇息片刻吧。” 程处佑笑道。
“不急不躁,既然众官员百姓在此,老夫仍需宣读陛下的圣旨,请程县男接旨。” 王珪取出圣旨,笑眼盈盈地说。
闻圣旨降临,程处佑退步三尺,再行一礼,王珪未作拦阻,因此刻程处佑行礼,乃对李世民表敬意。
“门下,定襄刺史处佑英勇过人,领三千兵马力挡延陀铁骑,于定襄城外扞卫大唐疆土,护我国泰民安。”
“朕深感欣慰,国家有此人杰,岂有不赏之理?”
“故封程处佑为胜州大都督,假黄钺,总摄胜州军务。”
“继续担任定襄刺史之职,晋升胜州刺史,定襄城并入胜州管辖,掌管胜州一切政事。”
“因闻定襄城官员匮乏,特别命令永郡公王珪辅佐程处佑,盼两位同心协力!”
王珪诵毕圣旨,如晴空惊雷轰击在程处佑心头。
这李世民的大礼,可谓慷慨至极?
数日前,接获李世民书信时,曾言要赠他厚礼。
然而未曾预料,李世民赐予的竟是这等隆恩!
胜州大都督、假黄钺,又加封胜州刺史,这是统军理政集于一身的重责啊!
“程县男,还不接受诏命?”王珪笑呵呵地将圣旨递过去。
“臣...领旨!”
程处佑毕恭毕敬请接旨后,退至一旁。
“程县男不,现在应当称呼大都督了,今后还须得程都督多多指点啊。” 王躬手道。
“哈哈,永郡公言重了,名义上是辅佐我,不过我深知在政事上我是门外汉,还需阁下多多指教哩!”
程处佑头脑清醒,未被荣升冲昏,闻言便知朝中必有人对晋升令不满,意在给他增设难题。
然王珪之意,则视其为领军人物。
周边官员和百姓听见了圣旨宣读,无不惊讶。其中官僚均被震惊,
程处佑年纪轻轻,已然跃升至朝中二品,相比之下,这些长辈都老狗了罢!
百姓听见圣旨,齐声喝彩震天响。
近月来程处佑于定襄城的举措皆映入百姓的眼中。
对他们而言,程处佑乃是一世难逢的好官!
清正升职,于百姓乃好事一桩,更何况程处佑对他们仁至义尽!
耳畔喝彩连天,王珪忍不住暗自感慨。
朝堂上人眼界短浅,若知如今局面,尚敢派人前来作梗么?
只怕届时作梗不成,倒会教程处佑玩弄股掌之间!
打从前来定襄城初始,王珪便定下了立场,为程处佑提出建议,绝不做决定,一切由程处佑主导!
李世民此道圣旨,足见用意。
背后缘由不言而喻——他意在培养程处佑!
多年辅佐君王,王珪对帝王心思了然于胸,仅凭一道圣旨,可见只要程处佑日后不再犯大错,定能步步高升。
何况目前他并无结交任何皇家,如此更让程处佑地位悬空,有待议价!
王珪想象一旦程处佑回归长安,定成各家皇帝的座上宾!
唯有那位向来与程处佑对立的皇子,现在该好好权衡程处佑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