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易将心中之谋讲于秦安与林小雪听,二人都欣然接受,态度都非常积极。
只是秦安表态之后,又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眉头微蹙,似有隐忧。
公子易见状,连忙开口询问:
“秦大哥,可是有心事?”
秦安略作迟疑,缓缓说道:
“前几日,听玉环提及,双龙山的二寨主邓蛟,因告发公子之事败露,担心遭到报复,便伙同刁海等一众手下,卷走山上大量财物,逃离了双龙山。如今山上物资匮乏,众人生活陷入困境。大寨主邓凯每日忧心忡忡,特修书求援,希望我们能施以援手。我本想送些银两聊表心意,无奈山民众多,这点财物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解其燃眉之急,还望公子能出谋划策。 ”
邓蛟告发之事,前些日子,公子易已从周道通的口中得知了真相。对此,他并不意外,以那伙人的品行,卷财而逃实在是意料之中。只是当初为促成这门亲事,给了山上诸多银两,如今后悔也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山上众人的生计难题。
思索片刻,公子易心中有了新的盘算,他看向秦安,认真地说道:
“秦大哥,我想到一个全新的生财之道。若将此方法引入山上,不仅能让众人衣食无忧,还可积累大量财富,其利润与造纸、印刷相比,也毫不逊色。不过,这门技术需要可靠之人来管理。我了解到,玉环嫂子的爹爹—大寨主邓蛟,为人耿直,做事认真,此事交给他应该可行。
邓蛟的离去,或许并非坏事,但山寨中是否仍潜藏奸细,尚未可知。所以,需先让邓寨主彻查山寨,将品行不端之人全部清除。而后,我会绘制一张纺织车的图纸,你依图找人打造,并安排人熟悉操作。一切准备就绪后,将这些纺车送往双龙山。我坚信,只要大家勤劳努力,必能收获丰厚的财富。”
秦安听后,眼前一亮,忍不住叫道:
“此法甚好!公子有如此精妙的赚钱之策,为何不在长安也开设同样的作坊,如此一来,岂不是能获得更多收益?”
公子易微微一笑,解释道:
“在长安开设纺作坊,并非不可行。只是如今造纸和印刷工厂的事务已让人应接不暇,况且我身处狱中,行动受限。若表妹她们能够抽出人手,再开设一座纺织厂倒也无妨。”
“哎!哎!这件事你可想好了再说……”
一个突兀的声音从角落传来,
“你让一群山匪在山寨开办纺织作坊,诸多不便暂且不论,名不正言不顺,极易引人注意。一旦规模做大,官府定会有所察觉,进而围剿。到那时,不仅赚不到钱,还可能让他们白白送命,实在是过于冒险。”
三人抬眼望去,说话的不是周道通还能有谁?
林小雪不禁一愣,眉头微蹙,看向公孙易,压低声音道:
“公子,咱们谋划的事极为机密,方才竟疏忽了这个老头,我去吓唬吓唬他,警告老头一下,让他管住嘴,省得四处乱说坏了大事。”
说着便要迈步上前。
公子易赶忙一把将林小雪拉住,劝阻道:
“切莫冲动,这位前辈可不是普通人,我已拜他为师,跟他学习功法。”
“什么?你竟拜他为师?公子,你莫不是着了他的道!瞧他那样子,分明就是个混吃混喝的骗子,你怎么能轻信于他呢?”
林小雪满脸狐疑,语气中透着怒意。
一旁的秦安同样面露难以置信之色。
公子易见二人不信,连忙将周道通的身份详细说了一遍,随后还展示了这几个月来习得的精妙身法。
二人见公孙易身法灵动玄妙,果然不凡,又得知当初在茶棚外为秦泉和吕延卓解围的正是这位老人,不禁大为惊讶,赶忙上前恭敬行礼。
周道通并未在意二人先前的态度,一边饮酒,一边说道:
“依我之见,你们不妨把双龙山的人接到此处,彼此也好有个照应,买卖物品也会便利许多。”
秦安和林小雪觉得这话在理,便将目光投向公孙易。
公孙易却连连摇头否定:
“此举不妥。双龙山上的人和我们这里的一些人身份都很敏感,那么多人出现在这里难免官府不会怀疑。长安城里的两处工厂已经够显眼的了,咱们不能把所有产业都集中在一处,否则一旦出了事,就再无退路。
况且双龙山距离此地路途遥远,山上人太多,迁移并非易事。即便周师傅说在山上开作坊不合适,那也只能在附近寻个僻静村落安置他们,想要来此是行不通的。”
公孙易自然明白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不管是双龙山上的人,还是自己身边的人,在官府眼里都是罪犯,尤其是在朱康眼中,恨不得把他们这些人全部杀死,因为双龙山也在宣化府的管辖之内,所以行事务必要谨慎。
“嗯,也有道理。”周道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想了想又接着提议道:
“不如你让双龙山的人乔装成难民前往河西府,毕竟两处相隔的不算太远。你再修书给沈朗,说明情况,让他帮忙安置。这样他们既能摆脱宣化府的管制,又能一心扑在工作上重新生活,岂不更好?”
公孙易没有想到师傅会在这时想到沈朗,若不是他刚刚提起,自己差点儿把人家忘了。
想起沈朗的为人,公孙易不禁暗自称赞,自己与其父亲沈忠乃是莫逆之交。也只是因为如此,在河西府时,沈朗不惜冒着免官杀头的风险,为自己通风报信,才让大家躲过一劫。如此大恩,至今未报,甚至连书信都未送去一封,实在有愧。
如今有事又要麻烦于他,实在有些难以启口。 可纵是如此也别无他法,师父的提议的确是眼下最为合理的安排。于是,他开口赞成道:
“嗯,这的确是个好主意,沈朗为人心胸开阔、胆大正直,办事缜密,绝对是值得信任的人。虽然他的官职不高,却深得黄知府的器重。由他出面照应,大家定会高枕无忧!”
秦安闻言,高兴至极。解决了双龙山的事,他也算是去了一块心病。不管怎么说,邓凯也是他的岳父,终究没有坐视不管之理。如果此事进展顺利,不但解决了山上人的生计问题,还能积攒大量的财富,也能为自己组建护卫队提供支持。
不过他也有担心之处。邓凯毕竟是草莽出身,让他管理山上的那些人威慑力是有,可弄这纺织作坊他定然能力欠缺。
他把担心之话说了出来,公孙易建议找沈朗帮忙,如果沈朗愿意出头,最好让他担任管理者,这样大家的利益就绑到了一起,做起事来心也会更齐。
秦安自然明白公孙易的用意,只是其中事情繁琐,怕书信写不明白,打算纺车造好以后自己亲自跑一趟。
公孙易自然点头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