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总局的大院内,立刻爆发出了比刚才更大的欢呼声。
理工科和农科要加入科举的事,早在一年多前张世康就曾提过,也在那时西山大营内的工坊里传的沸沸扬扬。
直到去岁五月份的时候,张世康正式向天子谏言,群臣才终于开始在朝堂上谈及此事。
其实去年九月份的时候,朝廷就已经确认下来,但只是对这两个科目的具体考核措施还在争论不休。
这事儿拖的也挺久的,一直拖到张世康从四川出征归来,他正式问及此事时,才算是继续推进起来。
毫不客气的说,倘若不是张世康的蛮力插入,以目前大明并不高的行政效率,这事儿至少能拖到下一次春闱,也就是三年后。
按照下发的诏令,此番理工科和农科的春闱,凡是拥有各门类三级以上职称的匠人,皆可以参与
但在场的匠人们惊讶的是,总舵主大人,竟然是此番理工科和农科的主考官。
在绝大部分匠人眼里,不论是作为近卫军的一把手,还是制造总局的一把手,他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权势。
他们的总舵主在大明的权势,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说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也毫不为过。
但倘若是在理工科和农科的具体技艺上,他们却并不觉得总舵主大人真的有多少能耐。
能当上此番春闱的主考官,大抵上还是因为天子的信任。
但这已经足够了,至少在普通的匠人们心里,他们作为制造总局的匠人,主考官乃是他们的一把手,不论如何都是件好事。
当然,在宋应星、毕懋康、王徵乃至汤若望等制造总局高层眼里,天子任张世康为主考官,可能是因为信任,但却不仅仅是信任。
不论是已经攻克了的改良版纺纱机和玻璃、遂发式火枪、颗粒化黑火药,以及已经开始推广的那么多高产新作物,还是目前正在加紧研究的水泥、纸壳弹和膛线。
无不说明张世康不仅是在农科还是理工科,都有着异乎常人的了解。
只不过这些项目由于高度保密,多数匠人并不知道这些项目都是由张世康搞出来的。
是以当朝廷给茅元仪和毕懋康晋爵时,起初两人都是推辞不受的,两人都认为张世康才是居功至伟者。
倘若没有张世康的想法以及给出可能的试验方案,哪里会有遂发式火枪和颗粒化黑火药。
只是张世康不在乎这些罢了。
“诸位也不必如此兴奋,咱丑话可是说在前头,即使本总舵主为主考官,也断然不会为你们徇私枉法。
本总舵主说过,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你们有多少能耐,光是嘴皮子上说可不成,得手底下见真章。”张世康面色平静的道。
他可以在朝堂上怒喷奸臣,也可以在出征打仗时公费摸鱼去做贸易,甚至当着崇祯老哥的面埋汰人家。
这些都可以做,但正式的科举以及奖项的评定,张世康却绝不会胡来。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说以仁孝治天下也好,说以法治天下也罢,但其实无非就是公平两个字。
毕竟科举,乃是曾经的普通人平步青云的唯一一条路。
当然,这是此前的情况,在张世康的努力之下,硬生生的又为普通人趟出了好多条路。
比如参军,足粮足饷足抚恤,打了胜仗有军功拿,立了大功可封爵。
比如经商,只要你有这方面头脑,照样可以家财万贯出人头地。
如果你对匠人之学感兴趣,大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学,只要有真材实料,评上个职称,便会比农夫过得体面。
倘若能评上所学门类的最高级匠人职称,还会得到朝廷的津贴以及其他的优待,社会地位也大幅提高。
更别提如今理工科和农科加入科举,他们除了做匠人,又有了做官的可能。
农夫自然也是一条出路,再取消了徭役制度之后,农闲之时,农夫也可以去接受朝廷雇佣挣点外快。
在张世康对未来的规划里,理工科早晚还将继续分化,比如分化出数算、物理、化学乃至生物等等学科。
只是这些都只能日后慢慢引导,毕竟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即便普通人多了很多的出路,但张世康始终认为,科举制度仍旧十分重要。
科举不是普通人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最容易的一条路,这与后世通过高考考入九八五如出一辙。
“另外,本总舵主再说些闲话,若诸位里头,有考中理工科进士或者农科进士的,应当好好考虑考虑,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张世康这话说的有些无厘头,不少匠人听了都满头雾水,但张世康立即就继续道:
“当官可不是做科研,做科研不用去研究人情世故,不用去曲意逢迎,可当官却不行。
如果当官是为了更体面,那本总舵主告诉尔等,日后做匠人也可以很体面,诸位先不用质疑我,时间会告诉你们答案。
当官自然也是不错的出路,但作为制造总局的同僚,如果你考中进士后真的决定去当官。
我希望你们去做的是,想想如何把匠人之学发扬光大,如何使匠人之学更好的传承,以及如何去让百姓主动去学习理工等科目。”
固有的观念并不容易改变,按照张世康给理工科和农科进士的定义,这些考中的,即使为官,也主要从事工部乃至户部的部分职缺。
若是下放地方,也主要从事相关行业,比如执掌一县、一府的相关建设等等。
毕竟搞基建这一块,对于目前的大明来说,几乎还是空白。
挖水渠只是个开始,要想富,先修路,修路铺桥,修筑堤坝乃至水库,只待水泥研发成功,日后光是基建就要用到海量的匠人人才。
还有农科,改良作物,研发使作物增产的肥料等等,虽然这与制造总局的研发工作略有重合,但却并不影响。
张世康始终认为,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项目,更需要朝廷的引导和宏观调控。
虽然这个工作自己可以暂代,但以后呢?
总之,专业的项目就该交给专业的人,农科进士调控大明农科相关,理工科则是轻工业、重工业等基建相关。
引导大明的工业革命,只是他自己一个人是不够的,大明也需要匠人在朝廷里有更多的发言权。
当然,张世康刚才之言,是想告诉这些人,考中进士不见得要去当官,就好比后世考中九八五不一定要当官一样。
早晚有一天,张世康要粉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落后观念,还大明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张世康演讲完之后,喊上了宋应星、毕懋康等人进了制造总局新建的议事厅。
待人都到齐之后,张世康便笑着道:
“哦,刚有件事忘记宣布了。
我跟陛下商议了一下,这第一届伟大发明奖,将授予宋老。
革新进步奖则授予毕老和茅将军。”
说着张世康冲着宋应星拱手道:
“恭喜宋老了,制造总局又将新增一位伯爷。”
这当然是为了提升这两个奖项在大明的知名度。
但宋应星作为制造总局的元老,这两年多时间,不仅打造出了新的纺纱机,还研制出了玻璃。
当然,这两项发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只是改良,以张世康对伟大发明奖的定义,并不足以获此殊荣。
但为了推广新作物,宋应星也没少花费心思,可以说天下百姓能多吃上几口饭,宋应星绝对有不小的功劳。
宋应星此后也将负责新作物和原有作物的培育和改良工作,这都是造福天下苍生的大功劳。
张世康向崇祯老哥提议将伟大发明奖授予宋应星,也是要将宋应星作为天下农科的表率。
其实毕懋康和茅元仪也有资格角逐伟大发明奖,必过此二人因为其改良的火器对战争的贡献,已经被崇祯老哥擢升为伯。
张世康这才决定将伟大发明奖授予最是劳苦功高的宋应星。
张世康祝贺,毕懋康等制造总局的老同僚自然也都互相恭贺,议事厅里顿时充满欢声笑语。
也是在这个时候,张世康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趁着众人都高兴,他笑着对这群大佬们道:
“召集诸位来议事,主要是为了春闱时理工科和农科考题之事。
宋老、毕老呀,这事儿还得你们来多费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