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口熙熙攘攘,人们排着队进城。队伍长的一眼看不到头,还有一个时辰就要关城门。
林有才看眼电子手环上的时间,“里正爷,天色不早了,进城队伍排着老长。要不我们就在城外歇一晚,明天直接穿城而过。”
林里正吧嗒着烟杆嘴过干瘾,烟叶早就没有了。他看着城门口的长队伍,他们队伍人多,进城还不知道找不找到地方住。“行,就在城外歇一晚,明早进城。”
队伍往前走,找到一块离城门不远的空地落脚。大伙搭棚子,搭灶台烧水、煮晚食,各自忙活开。
林有才喊了几人一起,朝着城门口走去。
“诶,你们干啥?想进城,后面排队去。”排队进城队伍里,身穿麻衣的大汉,看着4人探身探头的样子,皱着眉头满脸不耐地说道。
赵壮不好意思摆手道:“大叔,我们想看下前面怎么回事,进城咋这么慢。”
“你们在这里东张西望。。。不会是贼吧!”大娘说着赶紧捂着包裹,侧向一边看着他们。
听到大娘的话,周围的人也警惕地看向林有才几人。
林有才、赵壮、田大牛、林有兴尴尬地往一边走去,刚朝着城门口走近些,守城门的士兵目光不善地看着他们。
他们真不是要乱插队。。。4人悻悻地回去。
第二日,天色微亮,林有才一行15人就去城门外排队。等到天色大亮,他们总算进了城。
15人分散开,3、4人一组朝着粮店、杂货店,茶馆酒楼,平民集市几处晃荡,林有才几人打听粮食价格,其他人随便往哪一待,就听到不少消息。
林有才问了几家粮食价格,价格只高不低,他和掌柜谈好粮价,到中午时,大伙也打听到不少消息。
这个通安县,问题不小,赶紧路过为上策,还好昨晚没进城留宿。
15人在街边巷子里集合,赵壮迫不及待开口,“我就说进城只要一个铜板,奇怪的很!哪个县太爷这么好心。”
林有兴:“城门口守着这么多人,进城检查又不严,我也觉得奇怪。”
林有丰听的满头问号,“啥意思啊?”
林有才:“你们听到了什么?”
赵壮:“我俩在集市,听到卖货的闲聊,说是早点卖完,早早回家。去年开始他们县城里老是丢人,孩子、女人、年轻小伙都有,报官也没用,不了了之。丢人的人家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赵旺:“说是去年里丢了不少人,刚开始偶尔少几个本地人,没传开。后面人丢的多了,本地人都不敢进城,到处乱跑了。过了几个月,外地人来的多了,这里丢人的情况少了许多。老百姓为了营生,也只得来县城里卖东西。”
“我去茶楼听说,这里的。。”沈经富指了指天,“爱财贪色,外室都有不少。这城里有个刘媒婆,咳,是哪种姻缘都做的媒婆。她有个拿手本事,就是看女人很有一手。那媒婆能说会道,三寸不烂之舌,眼光又毒,说是很多富绅,还要一些别地的官员,都明里暗里找她牵线。靠着这本事,那媒婆赚的盆满钵满,使奴唤婢,还有不少有钱有权的人给她撑腰。”
当然这媒婆牵的线,牵的不是好姻缘红线,而是牵的床笫榻前,满足男人二兄弟的线。
有人眼红,有人不耻,有人羡慕,可是刘媒婆有钱又有人罩着,通安县的人也只能说说闲话,过过嘴瘾。
一行去打听消息的人,听到这类消息都特地留了心,自家都有媳妇、孩子,姐姐妹妹的。
万万不能着了道,女人、孩子落到这种人手里,那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哪家权贵人家的楼子后门,没扔出过咽了气的漂亮姑娘。
林有才:“民斗不过官,大伙赶紧穿城而过,离这里远远的。”
陶明远:“我们和粮店掌柜都谈好粮食价格了,等会我们的队伍进城,空一辆车去拉粮,付完钱就走。”
“我看这通安县的百姓过得并不怎么样,县城里的平民老百姓吃穿看着很差。 仗没打过来,没有兵灾也没有天灾,这里粮食卖的老贵。“林有才指了指上面,“应该是不做人,不是好人。”
留了10人在城里粮店外等着,5个人出城和大伙汇合,说了他们打听到的消息,他们分析的情况。
林里正通知大伙,特别是女人、孩子们,女人们把自己捂严实了,扮丑、扮瘸,装病。。。小孩子们各家大人看牢了。
沈香兰和林紫苏特意去告诉那一家四口,叮嘱年轻小夫妻,跟紧队伍,把两个女孩衣服换了,让梁氏自己也换成男装。
沈香兰再三叮嘱,两口子把孩子抱在怀里走。牵着都怕人多你挤我挤的,孩子就被顺走了。这里人生地不熟,人家团伙作案,孩子丢了根本找不到,冤都没处伸。
吓得两夫妻,连连点头,慌里慌张地开始收拾。
队伍里的女人们去年秋天,林紫苏建议穿男装开始,她们就一直都是男人装扮。
男人装扮也好,干活、赶路都方便。逃命赶路在外,刚开始还有心情讲究一下自己的外貌。时间久了,吃不好睡不好,能活着就不错了,没人有心情讲究这些。
女人、孩子都坐车里去,男人们走在队伍外围,队伍收拾好朝着城门口走去。
一家四口赶紧跟上,离的近了,队伍后面的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时不时注意着他们。
林有才他们在城里等得心急,半个时辰后,总算是看到队伍的身影。赵屠夫驾着特意空出来的牛车,朝着街边粮店去。
这次买的都是粗粮,价格谈好,重量装袋称好,粮店伙计们直接装上车。
去年卖乌桕蜡烛剩下的30多两,这会儿只剩十多两了。买了20两银子的粗粮,塞满了一个车厢。
大伙不得不感叹,粮食越来越贵了。
林有才几个人跟在牛车旁边走,朝着缓慢向南城门走的大队伍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