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考完了,成绩很快就出了,同学都算及格了,还有几人成绩很是优异。
毕业了学生就该分配工作了,林云不想占学生的便宜,现在学生可以说是工坊的核心技术人员,解决了很多问题,但学生去工坊是没有工资的,林云想着毕业考试结束,就可以正式聘用学生了,她的工坊可以做一波升级了。
林云的想法很好,但大部分学生却根本没有做工匠的想法,他们的目标是李济昌和姜德钰!说白了就是以技术作为进身之阶步入官场,去做官老爷。在大部分学生眼里,哪怕是做个九品芝麻小官,也比富裕的工匠强。
关键是这些学生还真的有这个机会,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赵世泽和李济昌与林云的工坊关系紧密,且有举荐人做官的资格。科举制度之下,举荐做官的通道变窄了,但不是完全消失了,虽然赵李两人举荐的官位不高,都是八九品的底层官吏,这些学生就算进入官场也是给人打杂的,做的是最苦最累的活计,但耐不住国人喜欢呀。
官本主义自古以来就是百姓的主流思想,林云无法阻止,但凡她敢说一句反对的话,恩师立马变仇人。当然,阻人前路的事儿,林云不会做,而且林云也完全没必要阻止,她为什么要阻止?接受过科学思想的学生能进入官场,这是好事啊!
封建社会不是现代,社会变革采取的方式,多是以统治阶级变法的形式进行,若想从底层变革,那基本要等到朝代灭亡的时候了,人地矛盾积攒不到一定程度,很难爆发出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起义,若只是地方动乱,朝代中期的中央政府还是有能力解决的。
所以对于学生进入官场,林云不仅不生气,反而还很支持!
这群学生好歹经过几年科学教育,受过几年唯物主义熏陶,十几岁,价值观正在形成的时候,接受的是林云半现代化的科学教育。他们在官场能不能支撑下去,能不能掀起风浪,林云不知道。但这些人接受过科学理论,与自小读圣贤书的大部分官吏肯定不同,人生观不提,世界观肯定不一样,世界观不同的两种人共事,一定会出现分歧,产生矛盾是早晚的事情。
能做到和而不同的人太少了,大部分人都是固执的,尤其北宋,出现了很多执拗人物,这些人坚定的执行自己的思想、理念,为此不惜罢官,流放,丧命。本来就很精彩的儒学争辩和新旧党争,有了科学理念的加入,会不会迸发得更绚烂一些呢?
林云很想看看,学过物理化学这些理科知识的人,进入大宋官场会不会带动一点涟漪,会不会出现一点蝴蝶效应?
当然二百来名学生不可能全部去做官,宋朝中期的冗员已经很厉害了,哪里来的多余空位能塞下这么多人?!
况且学生中还有一定比例的女子呢!大宋可没有女人做官的先例!自从武则天称帝以后,后面的王朝好像得了女皇综合症,打压起女人来一个比一个狠!何况本朝还出了个想穿衮袍的刘太后,朝臣对女人防范的更严了。
当然除了女子,还有一些人身份是奴仆,签过卖身契,这些孩子也基本上被排除了。还有周师傅的徒子徒孙很多是匠户,做不了官。这么一筛选,成绩从高到低排列,最后有四个人很幸运地被赵世泽推荐去了三司和工部任职,因为数学好,做的是会计工作。
剩下的孩子们很快以自身经历分出了阵营。
首先,玉清观这一拨,多是被父母扔到道观的孤儿,这群孩子命苦,但他们还真没饿过肚子,道观粗茶淡饭,但能保证孩子们吃饱穿暖,也能保证孩子们长大。送到林云这里的又是经过筛选的很聪明的孩子,如今林云宣布学习成绩合格,可以毕业了。这群孩子的第一反应是回道观,但第二反应是还要跟着林云,就说这些孩子聪明呢,林云平时的表现明晃晃地在说,我还藏着掖着很多东西没教呢!
他们学了个半吊子,回去肯定要被观主骂缺心眼的。可这些事情他们没有理由求林云,老师说毕业了,就是毕业了,想继续跟着学习,还需要观主来求情的。
周师傅的徒子徒孙很好解决,直接就被周师傅带回去了。但离开之前,周师傅专门让这些人给林云磕了头,认了师父。在这个时代改换门庭无异于欺师灭祖,但有了周师傅的背书,那就不是事儿了。
况且周师傅还想继续和林云合作呢,在林云这里学过理论的徒子徒孙,仿佛开了窍,回去再学木匠活都能很快理解。关键林云这里招不少工匠,他如今弟子多,不是每个都能有好的安排,有林云这里的关系,弟子们将来好歹有个去处。
林云也很高兴,以后她要做的东西会越来越多,有弟子这层身份在,双方合作起码有了最基础的信任,有事儿就可以商量着来了,林云很是乐意。
最后一拨人算是林云嫡系,但这也分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史三送过来的煤场工人家的聪明孩子,一部分就是别院这边买来的小厮丫头。
史三送来的这些人已经回去了,他们虽说家里贫困,在煤场做活,但是良民户籍,大多人父母双全,有了前面被贵人举荐做官的先例,这些学生也想进入官场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退一步就算做不了官,做胥吏也是一条出路,总比做工卖苦力要好。
相对应的,被买来的孩子就很沮丧了,做官不行,经商也不行,他们是奴籍,将来做什么都要主家安排。有几个小子很不服气,他们自认不比做官的那几个差,成绩比他们还好,怎么他们能做官,自己不仅因为身份直接被踢出来了,还是奴籍,将来见了同学还要下跪,热血沸腾的年纪,怎么能忍得下去?
这几个孩子提出来想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