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神医,请赐教。”众人虽好奇,却不便主动询问,幸得黎泽韶自行揭开话题,众人自是不会放过探究究竟的机会。
“万万不可再提‘神医’二字,现今真正当得起此名号的,乃是杨大夫。”黎泽韶面带赧色,谦辞之后,缓缓道出原委,“我的药方需连服三剂方能见效,可众人是否思虑过,在这期间,病患如何解决排尿之难?这三大碗汤药下肚,岂不是让病患苦不堪言?”
云莉等人心中豁然开朗,中药与西药迥异,即便是中成药亦无法比拟黎泽韶所开的汤剂之量,别说姚海德这般重病之人,便是常人,三碗水下肚,怕也是难以忍耐。
当然,提前为病患安置导尿管亦是可行之策,但念及姚海德的性情,众人皆无奈摇头,也难怪黎泽韶自嘲其方既对亦错。
“那为何杨大夫的药方可立竿见影?”又有人提出疑问。
黎泽韶心知肚明,观杨光之方,便了然于胸。杨光先解燃眉之急,使病患得以舒畅,再施以同方巩固根本,此乃标本兼治之法。
黎泽韶与杨光理念相异,杨光不拘于中西之别,唯求治愈病人;而黎泽韶则是中医复兴的坚定信徒,坚信千年传承胜过百年西医。故而,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药方需辅以导尿方能奏效时,羞愧难当;反观杨光,其治疗方法更显中医之纯粹。
“此问,还需杨大夫亲自解答。”黎泽韶无意夺人之美。
“对啊,小杨,快给我们讲讲。”云莉也乐见杨光一展才华,免得他总被当作服务生,忙前忙后。
杨光年纪最小,此类杂务自然落于他肩,但他并不介意,既然众人期待,便欣然解释:“诸位主任多为西医,或许不熟悉中医有云: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黎神医或因心急,故而先求治标。若给予片刻时间,或我不在场,黎神医定能药到病除。”
黎泽韶暗自颔首,确实在开方时略显急躁,急于超越杨光,彼时心中激动,毕竟之前已稍逊一筹,自认药方无懈可击,未料仍有疏漏。
“我在诊察时发现,近日所用药物皆侧重于利尿。”杨光话锋一转。
“利尿剂有何不妥?”泌尿外科主任疑惑问道,以往类似病例中,利尿剂成效显着。杨光并未否定利尿剂之效,实则其后续方子亦沿此思路,便解释道:“非不妥,而是有时需转换思路,思考为何大量使用利尿剂仍不见效。”
众人静默,杨光便取过茶壶,倾去旧茶,洗净后重新注水,随后倒置壶身,壶盖朝下,壶底向上,问道:“诸位可曾留意,这壶盖上的透气孔,水为何不漏?”
此乃简单物理常识,众人了然于胸,却不明其与小便不畅的关联。
“《黄帝内经》有云: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寒热温凉,反从其病。大剂量利尿剂无效,正说明治疗思路偏离了正确方向。”杨光再次引经据典,话语间尽是中医精髓,令在座除黎泽韶外,无人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