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的后手其实是一支援军,太原都督王禀领本都督府三千骑,正从岢岚府方向支援而来。
新汉对金国的反击,已经形成了三路大军,在信鸽和传令兵不断穿梭传递消息的情况下,各个小战区的将领们对前线战场情况大致都能够得到及时的了解。
此前韩世忠领兵向阴山,广惠守唐隆城,王禀则要负责河东行省西北的防务,眼下韩世忠已经领兵向盛乐城东返,王禀这里就可以动了。
这种添油加醋的打法本属于兵家大忌,但金国军队同样有着极强的机动性,所以河东行省方向只能采取机动防御,寻找机会在某个方向投入优势兵力。
这个机会被无意识的董平硬生生创造了出来,故而秦明在领兵赶往应州的同时,紧急向岢岚府的王禀发出了信鸽。
在雁门都督府的重骑急切地准备着迎战的同时,雷横也带着本部步兵来到了战场。
河东行省由于地形的缘故,被划分为四大都督府,雷横属于太原都督府管辖,一直坐镇汾州西河府,这些年他也看似默默无闻,实际上一直在练兵。
武松领步人甲重步兵,似这样的重装步兵,朝廷不可能只练一支出来,于是广惠、刘唐、雷横、文仲容等将领,也都受命操练一军。
大宋不缺乏铠甲,王伦入主东京城后点检武库,完好无损的步人甲就有近两万具,而且根据兵种的不同,步人甲的重量也不同。
比如长枪手的步人甲,重达近七十斤,弓箭手的甲重六十斤,弩射手的甲重五十斤,几乎意味着,这些兵种的士兵一旦披甲入列、摆好阵型,几乎是不会移动的。
武松部下的一千六百人,穿的不是长枪手的重甲,而是弓手的重甲,是因为要以斩马刀、长斧为武器,必须减轻铠甲的部分重量,从而提高士兵的灵活性。
而雷横则练出了两千人,皆着弩射手的重甲,同样以斩马刀、长斧、大铁锤为武器,也追求的是士兵的耐久性和灵活性。
当雷横带领着两千个人型铁罐头出现在战场时,沈骥、张清、史进、杨春、董平诸将仍旧在围着汉人金兵厮杀。
大地突然开始震动,引发了战场上短暂的安静,看到完颜宗翰派出了三千铁浮屠,从阵后缓缓绕行了出来,开始不断加速,向着战场冲了过来,不少金兵顿时欢呼了起来。
但很快惊恐再次爬上了他们的脸面,看架势这些铁浮屠是朝着自己的方向冲来的,这他娘的女真人要连自己一起踩踏?
汉军的牛角号悠长而苍凉地响起,战场上的汉军纷纷撤退,根本不去管那些慌作一团的汉人金兵。
张清等部的汉军轻骑开始集结在了一处,而秦明也在黄信以及崔野的跟随下,领二千重骑杀了出来。
干冷的冬日,提起速度的战马喷着鼻,骑士们的面甲也呼吸着白气,数千骑兵竟然在战场上留下了一团团的白雾。
在金国铁浮屠的侧翼,完颜习室与完颜银术可也各领轻骑护卫冲杀了过来,于是两支骑兵狠狠地撞在了一起。
秦明提着狼牙棒,狠狠地将一名铁浮屠砸得脑袋变型,血气不断上涌,只觉得憋在雁门关这几年,从未如此痛快过!
在他身侧右后方的崔野,并没有使铁枪,而是提一柄长铁锤,一锤将迎面的一匹战马砸得摇晃趔趄,战马上的女真骑兵一铁骨朵敲了个空,便被后面崔野的一名亲卫一铁锏砸在了后背。
黄信也舍了丧门大剑,换了一杆双头包裹铁钉的长棒,总之汉骑的所有战术动作,就只有一个字:砸!
在汉军重骑迎上了铁浮屠后,雷横也在带着本部重步兵不断前移,移动了三四十步,便开始整列队形。
重步兵前推,为的是压缩战场上金国骑兵的活动空间,让对冲折返的骑兵们没有更大的距离进行加速减速。
这四十步的距离,虽然让雷横所部官兵损耗了许多体力,但却让铁浮屠吃了一个小亏。
重骑兵对冲而过,不少来不及减缓速度的女真骑兵就冲进了重步兵阵中,被更加灵活的重步兵数人围攻一个,又砍杀了不少金兵。
似重骑兵尤其是金国的铁浮屠,在战场最多对冲两三合,像是轻骑兵那般对冲数十合的,战马根本经受不住这样的短途折返冲刺。
汉军的重骑兵不如铁浮屠,并没有披挂那么重的铠甲、马甲,防御力稍弱,但耐久性更足一些,这样的优势并不足以形成上风,故而就需要战场上多方面的配合,通过各种小优势,从而形成大优势。
似这般战术,一看就是出自钮文忠的手笔,而在雷横的重步兵拦截时,沈骥在阵后又跟着来了一轮虎蹲炮齐射,在雷横等部身后的投掷兵,也投掷了一轮手雷。
铁浮屠破阵不利,两翼的轻骑兵又被汉军骑兵拦截,董平仍旧厮杀凶猛,他已经找到了目标,那就是对面的完颜习室。
先后跟完颜习室厮杀了两阵,董平觉得,这一次说什么也不会让这个领兵的金国将领再次逃走。
被一个五虎级别的猛将盯上,完颜习室并不清楚董平在汉军中的地位,仍旧舞着长枪冲杀了过来。
然而这一次汉军却改变了策略,并不再一味地对冲,而是改为小范围的缠斗,完颜习室便被董平缠上了。
董平马侧的投枪已经用尽,为了拦住完颜习室,他冒险将一杆短枪投掷了出去,被完颜习室一枪拨飞,迎面就看到一团黑乎乎的东西飞了过来。
作为张清的好友,董平也学了点儿飞石的手段,只是他缺乏技巧,完全靠力气,准头并不高。
完颜习室低头一躲,那鹅卵石擦着头盔飞过,董平已经策马奔近,一个飞扑,将完颜习室扑下马去,举起另一杆短枪,狠狠地刺了下去。
很快一个声音在战场高喊,并迅速被汉骑们一起高喊了起来:“贼将完颜习室授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