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晦骑马来到顺平府,穿过城门入眼的又是另一番景色。
不同于归德府的贫困、麻木,顺平府的百姓眼中有着难言的神采。
街道两旁并没有多少乞讨的乞丐,反而是巡街的武吏不时穿过。
行人,侠客皆皆秩序井然,路边的商贩个个生意火爆,来往的商人旅客络绎不绝。
他们可能没有过上富足的日子,但是一定不会饿死。
李如晦也是寻了一个食摊的摊主询问:
“老丈,这生意现在如何?”
捞面的老汉语气里带着喜悦和骄傲:
“以前不怎么样,自从锦衣卫把无相帮剿灭了之后,知府老爷整顿府城,减轻了赋税。每日经过的商贩都多了好多。老汉我也沾了光,小摊子的生意好了许多。”
“那好啊,这位知府想必也是仁爱百姓的好官。”
李如晦又交谈了两句就离开了。
前往府衙的路上,他拿出刘瑾给的花名册,找到了顺平知府张经。
去年共计银两:三千七百二十四两。(明朝一个富县县令的常例钱就能贪两千七百两。)
很巧的是刘瑾手下有一堆专门监察各地的神算子,游走各地,根据粮食岁收、商业等级、受灾情况和人口数量大致算出某个地方的收入。
这一群人算出来的数据甚至比朝廷的税课司都要精准。而本质就是帮刘瑾算出能捞多少钱。
这个度他们定的很精妙,将百姓压榨在马上要活不下去忍一忍又能活下去的界限。还能让各地官吏有赚头。
去年河南给的平均线是:三千七百二十四两。
超过这个线算优秀,激起民乱自己解决。低于这个线算不合格,京查时会给下下等评价。
而张经正好给的是这个数,不多给一分,不少给一分。
即便是这样,还能把府衙治理的这么好,属实是难得。
李如晦在心中不由对这位知府涌出好奇,能拿出这么多银子应该是贪了,可又将府衙治理的这么好,怎么看也不像是个贪官奸臣。
或许此人会是推翻刘瑾路上的帮手。
来到府衙大门,门卫早就进去通报了。
李如晦坐在府衙待客厅,只是刚抿了一口茶,人就到了。
来者是个中年男人,身形消瘦,头戴乌纱,身穿单薄的四品绣雁官袍。面容刚正,不怒自威。
顺平知府,张经。
身后跟着一个小官,面容清秀,瘦小的身形都藏在宽大的官袍之中,显得有些怯懦。
顺平府府经历,李舜臣。
“久仰张世叔大名,今日小侄方才有幸一见。”李如晦微笑见礼。
“哈哈哈!我已经听闻杜公有个外孙,天资聪慧,少年英才。今日一见当真是如此!”李舜臣开怀大笑。
不用多说,他们已经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了。
“且去饮酒。”
餐桌之上,饭菜上齐,并不奢侈,倒也丰盛,鸡鸭肉蛋皆有。还有两壶温酒。
“不知杜公近来身体如何?”张静率先开口。
“外公身体依旧硬朗,顿顿还能吃上三大碗米饭。”
“哈哈哈。”
一番闲言叙旧之后,李如晦才道出此次的目的。
“贤侄可自行行事,不用顾及我。”张经目光平静,他虽然厌恶奸党,但是为了留有有用之身,只能一样上交入场费。
他也不愿意盘剥百姓,每次只交了定额。满朝堂都是奸党的人,无数官员疯狂捞银子巴结刘瑾。他这点钱并不起眼,升迁速度依旧是中规中矩。
想进入中枢救济天下百姓恐怕还要等刘瑾倒台才行。
李如晦低头沉思。
这是他来到的第二个府城,第一个府城是个十足十的贪官被下狱论罪,第二个就要给他们传达别的信息。不然只会让这群人搜刮更猖狂,百姓日子会过得更苦。
“世叔,好风凭借力,送人上青云。小侄是来送你上青云的。”
张经愣在原地。
李如晦说完,转身离开。
走出府门,他掏出账本,将归德府的两万多两银子划出五千两到张经名下。
然后,他放出消息,要上书举荐张经。
刚刚才得到监察御史下来消息而手脚慌乱的河南众多官员又是一惊。
无不在分析这位少年郎给的信号。
前有归德府知府因为没有交齐孝敬钱而被下狱论罪,后有顺平府知府被上书举荐。
众人疑惑不解。
张经只是刚刚好交齐了份额,为何就受到举荐呢?之后他们就发现张经去年的京察是上上评语!满分!
众人这才醒悟,交齐份额只是最基本的,还要作出政绩。他们眼睛一亮,这是李如晦给他们的一条新的赛道!
他们贪再多孝敬刘瑾,也没有南方富府交的多。与其内卷贪钱贿赂,不如去走刷政绩这条路!成本更低,也更划算。
众官奔走相告,弹冠相庆。他们河南省的税收是比不过南方那群变态的。现在有了新的出头之路,家家开心。
李如晦轻叹一声,他不知道有没有用,希望能减轻一点百姓的负担吧。
他继续前行,奔走剩下的府县。
中间也遇到了刺杀,好在有西厂的高手在,没有受伤。
查处了两个极为典型的知府,四个县令之后,剩下的官员都老实了下来,个个送钱送礼,补齐去年的差额。
李如晦皆笑脸相迎,整个河南省官员无不感激涕零,承了他的情。
一趟下来,一共收缴了十七万八千六百两。
随行的黑鹰卫也是吃的脑满肥肠,腰包鼓囊囊的。
李如晦收起人前的笑容,黑着脸看着这堆银钱。
不知多少民脂民膏。
一行人满载回京,河南省官员个个诚心上书感谢刘瑾给了他们第二条路的希望。
刘瑾看着这堆银钱顿时眉开眼笑,随手扔掉河南官员的保证信和赞美信。
整个河南被敲打老实了不少,还多得了十几万银钱。他的两个目的都达到了。
最难得的是这般行径,那群官员竟然上书感谢自己大恩大得,这是令刘瑾没想到的。
眼前的少年郎有点意思。
刘瑾看着花名册上第一个名字。
顺平府张经,另增五千六百两。
“哦?第一个人是?”刘瑾疑惑问道。
李如晦迅速道:“张经去年份额齐全,京察上上评,今年河南丰收,这是他的一点心意。”
这么一说,刘瑾就想起来了,此人在他略有耳闻,每年刚刚交齐份额,政绩极其漂亮。
原本这种人他是不需要的,可是现在有一堆连份额都交不齐的同行相衬托,耀眼的存在。
“既然此人政绩如此之好,又会捞钱。调去户部吧。”
“很好,咱家没看错人,虎父无犬子!去兵部历练历练吧,以后会有用到你的地方。”
李如晦躬身退下。
这一趟旅行,他才是最大的赢家。获得了刘瑾的器重,河南省官员的人情,以及一群黑鹰卫的忠心。升迁进入兵部当上武选司郎中,还送了张经进入了户部。
这个政治新人的升迁速度足以让大多数官员汗颜,回观大明的历史,只有在特定时期才会出现的奇观。
上一次是王振,这一次是刘瑾,下一次就是魏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