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司马懿看向郭嘉,二人相视一笑,点点头对双方都表示认可,夏侯惇不明所以,询问道,
“二位是何用意?为何不肯告知?是何道理?”
陈群走上前来,对夏侯惇说道,“将军不用着急,此乃骄兵之计。”
夏侯惇点点头,却又摇摇头,“我自知兵法,精通三十六计,何来骄兵之计?”
郭嘉面带微笑,对众人说道,“将军自然知晓三十六计乃是兵法之上策,但我观徐庶,此番必败,
其一,徐庶自长沙调集人马,前往襄阳,攻伐南阳,我军固守城池,以逸待劳;
其二,攻城战役,双方人马数量不相上下,攻城必然无果;
其三,统帅者,为心之根本,徐庶急功近利,多次败于虾仁先生之后,心生怨恨,早想建功立业,重挫我军,心乱者则无智慧;
其四,如今正是秋冬季节,粮草供应不足,徐庶大军在城外必然不能久持;
其五,徐庶虽有良策,但手下大将皆乃武夫,重勇而不重谋;
其六,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攻城实乃下策;
其七,刘备起三路大军,雍州有大将军曹子孝,轻易不得破城,江东有大将军夏侯妙才,身边谋士武将众多,轻易不可败,两路人马兵败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到荆州,那时徐庶不战自溃;
其八,荆州多水师,陆战及攻坚战不是强项,强攻必然有失;
其九,刘备大司马李北川被擒入狱,大军人心不稳,此时出兵不是好时机矣;
有此九论,徐庶大军必然大败而回,将军可趁势夺取襄阳,以便来日南征刘备。”
众人闻言无不鼓掌称赞,夏侯惇更是喜出望外,“有先生九论,徐庶必败,还望先生助我取襄阳,以报效陛下之恩。”
郭嘉还礼道,“将军谬赞,陛下得天独厚,上乘天意,下安黎庶。而将军有我等相助,必然取胜矣。”
众人闻言无不感叹。
夏侯惇随即大帐点兵,“李典乐进,命你二人领两万人马,白天守城,若是城外有徐庶叫阵,即可出城迎敌,若是不敌,便可退回城内,固守城池。
庞德臧霸,命你二人领两万人马,夜间守城,以防徐庶夜间攻城。
我自领一万人马,若是徐庶败退,我亲自领大军出城追击。”
众人皆领命前去,点起人马,以备徐庶率大军攻城。
却说那徐庶自领刘备诏令,点起十万人马,赵云为大军先锋官,许褚典韦二人皆为副先锋,各领三万人马前来
大军集结于襄阳,此时已到新野城外驻军,新野一破,南阳必不能久守矣。
徐庶驻军新野城外,召集众位将士在中帐议事,谓众人道,
“诸位将士,想此时曹操已然知晓,陛下此前发三路大军北伐中原,曹操想必已然知晓,必派大军前来。
现在曹仁已在南阳驻军,并派遣张绣在新野驻军,新野可谓是南阳一道屏障,我大军势必要一鼓作气,先取新野,再进南阳。”
赵云挺身近前,深施一礼向徐庶进言道,“元帅,据子龙所知,夏侯惇亲统大军于南阳,但新野守军乃是张绣。
张绣自宛城之战败于曹操之后,便被曹操收入麾下,且跟随曹操,成为曹操麾下一员将领。”
许褚近前道,“张绣?就是那个主动把婶娘让与曹操的那个?”
典韦呵斥许褚道,“莫要胡说,哪里听来的传言?”
徐庶言道,“没错,仲康所言无误,此人便是在宛城之战,败曹操战败的张湾,事后也的确将自己的婶娘邹氏,献给曹操以作妾室。”
典韦饶有兴趣,随即追问道,“我只知曹操大败张绣,收得宛城,此事我还未曾知晓,快快讲与我听。”
许褚也来了兴趣,开口对典韦说道,“孟康兄弟,当时曹操自领兵前往宛城,在宛城大败张绣,张绣只失了一阵,便开城献降。
但那张绣虽然被曹操擒获,但还有意交好曹操,知道那曹操喜好有夫之妇,便将自己的婶娘献给了曹操,张绣也深受曹操信任。
虽是降将,但却将南阳重地交于张绣把守。可见曹操对张绣的信任。”
但那典韦却有不同见解,对众人说道,“我看不是那曹操对张绣有多信任,该是那曹操对张绣之婶娘有多喜爱。
可见那张绣婶娘邹氏,必然是生的花容月貌,样貌非凡惹得曹操爱屋及乌,就连张绣也委之以重任。”
“哈哈哈!!!”
众人听闻典韦之言,无不开怀大笑,就连一向严肃的赵云,也按耐不住此时的心情,调侃道,
“可惜这北地枪王,居然沦落到用女人换取地位,也的确是有失身份。”
“诸公何以耻笑张绣?”
众人闻言,向说话之人抬眼望去,众人视之,乃是蒯良蒯子柔,赵云询问道,
“我等并未嘲笑张绣,只是此举的确,算不上什么明智之举,张绣势单力薄,面对曹军大军压境,开城献降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但开城献降之后,还要把自家婶娘献给曹操,以换取功名利禄,实在是为人不齿。”
许褚继续说道,“的确如此,张绣好歹也是一方豪杰,一手银枪在宛城无人能敌,我亦有所耳闻,早就想和他一较高下。”
但见蒯良谓众人说道,“张绣亦是世之英雄,当年割据宛城,刘表久攻不下,只能任由张绣在宛城为祸。
如今归入曹操麾下,若非曹操势大,张绣又肯会开城献降?
曹操向来轻视不战自降之人,但却对张绣委以重任,怎能会是因为一女子?所以在下多言,新野守军虽然不多,但皆乃精锐。
且倘若南阳有失,我大军将剑锋直指许昌、洛阳,这二地可是曹操之大本营所在。
陛下虽然举三路大军一齐北伐中原,但最为要紧的便是我们这一路人马。
曹操已派遣先后盾前来镇守南阳,更派遣张绣前来新野抵抗我大军,可想而知张绣并非泛泛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