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咽了口唾沫,颤声道:“共商……共抗诸葛志,划分荆州之事。”
曹操颓然跌坐在椅子上,宛城之战的失利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挥了挥手,示意侍卫退下,独自一人在书房里踱步。
“丞相,”荀彧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一丝担忧,“彧求见。”
“文若,进来吧。”曹操的声音有些疲惫。
荀彧推门而入,看到曹操满脸愁容,心中也感到一丝沉重。
曹操将宛城之战的经过详细地讲述了一遍,从最初的轻敌冒进,到后来的中计被围,再到最后的惨败而归,每一个细节都让荀彧感到局势的严峻。
曹操讲完后,书房里一片寂静,只有偶尔响起的更漏声,更显得气氛凝重。
“丞相不必太过忧虑,”荀彧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一股清泉流淌在燥热的大地上,“胜败乃兵家常事。”
曹操苦笑一声:“文若,此战非同小可,我军损失惨重,士气低落,而诸葛志声名鹊起,如今又联合江东,我军处境堪忧啊!”
荀彧走到曹操身旁,拱手说道:“丞相,此战之败,并非将士不用命,而是丞相轻敌冒进,孤军深入,给了蜀军以逸待劳的机会。” 他的语气严肃起来,“丞相可还记得当初我劝您勿要轻敌,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曹操沉默不语,他知道荀彧说的没错,自己确实太过急于求成,以至于中了诸葛志的计谋。
荀彧顿了顿,目光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丞相……”
“丞相,诸葛志之计,环环相扣,的确高明。他利用丞相对关羽的忌惮,以及对荆州的渴望,设下诱饵,引丞相深入。此计虽妙,却并非无懈可击。丞相若能早些识破此计,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胜负犹未可知。”荀彧的声音低沉而冷静,仿佛在分析一盘棋局。
曹操眉头紧锁,他知道荀彧说的有道理,可当时自己被胜利的渴望冲昏了头脑,完全没有意识到诸葛志的计谋。
如今想来,宛城之战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陷阱,而自己却一步步踏了进去。
“丞相,更需警惕的是蜀军如今的士气。”荀彧的语气变得凝重起来,“蜀军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士气高昂。反观我军,连番征战,将士疲惫,宛城之战的失利更是让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此消彼长之下,我军处境堪忧。”
曹操的脸色更加阴沉,他知道荀彧说的都是事实。
宛城之战的惨败,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兵马和粮草,更重要的是打击了曹军的士气,让将士们对未来的战争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文若,依你之见,该如何应对?”曹操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力,他仿佛失去了方向,只能依靠荀彧的指引。
荀彧上前一步,诚恳地说道:“丞相,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重振士气。宛城之战的失利,让将士们心生恐惧,丞相需安抚将士,鼓舞士气,让他们重新燃起斗志。”他顿了顿,目光坚定,“唯有如此,我军才能从败局中走出来,才能与蜀军抗衡。”
曹操的他抬头看着荀彧,沉声道:“文若,你继续说……”
荀彧的声音愈发坚定,如同磐石般不可撼动:“丞相,宛城之败,并非末日。我军虽败,但根基未损。只要丞相能稳定军心,重振士气,我军仍有翻盘的希望!”他仿佛能感受到曹操内心的动荡,语气也更加诚恳,“丞相,将士们需要您的鼓励,需要您的领导!您是他们的主心骨,是他们的希望!只要您不倒下,我军就不会倒下!”
荀彧的每一句话都敲击在曹操的心上,让他原本迷茫的内心逐渐清晰起来。
他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驱散了心中的阴霾,让他重新燃起了斗志。
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自己必须带领将士们走出困境,重新走向胜利!
“文若,”曹操的声音变得沉稳有力,“你说得对,我不能倒下,我必须振作起来!”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一柄利剑,刺破了黑暗,“我这就去安抚将士,鼓舞士气,让他们重新燃起斗志!”
荀彧看到曹操重新振作起来,心中也感到欣慰。
但他知道,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他们。
他的语气变得郑重起来:“丞相,除了稳定军心,我们还必须总结宛城之战的教训,找出我们自身的不足,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曹操点了点头,他知道荀彧说的没错。
宛城之战的失利,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他太过轻敌冒进,太过急于求成,以至于中了诸葛志的计谋。
他必须吸取教训,才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文若,”曹操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你说得对,我们必须总结教训,找出不足,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他走到书桌前,拿起笔墨,准备将宛城之战的经过详细记录下来,“知耻而后勇,我们必须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荀彧看着曹操认真的样子,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只要曹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总结经验教训,就一定能够带领曹军走出困境,重新走向辉煌。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盯着曹操,一字一句地说道:“丞相,您必须找出您自身的不足!”
曹操的手停在了半空中,他的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曹操紧锁的眉头如同两座巍峨的山峰,紧紧地挤压在一起,他的呼吸也变得沉重起来,仿佛胸腔里压着一块巨大的铁砧。
他手中的狼毫笔尖悬在半空,墨汁欲滴未滴,在宣纸上留下一个黑色的圆点,如同他此刻混乱的思绪一般。
“丞相,”荀彧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春风拂过干涸的土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我等皆是丞相的左膀右臂,能为丞相分忧解难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然则,诸葛志此人,智计百出,若仅凭丞相一人之力,恐难应对。”
曹操缓缓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探寻,一丝迷茫,更多的是一种久战之后的疲惫,“文若,你的意思是……”
荀彧向前一步,声音沉稳有力,目光直视着曹操的双眼,“丞相,彧以为,此时此刻,不应单打独斗,而应集思广益。”他顿了顿,仿佛在思索着更加精准的措辞,“丞相麾下,谋士如云,程昱、荀彧、贾诩,皆是当世英杰,他们或有独到的见解,或能提供奇策妙计,为何不召集众人,共同商讨应对诸葛志之策呢?”
曹操陷入了沉思。
荀彧的话如同清晨的钟声,在耳边不断回响。
宛城之战的失败,让他对诸葛志的忌惮如同野火般在心中蔓延。
他清楚地知道,诸葛志绝非等闲之辈,他环环相扣的计谋,让他防不胜防。
如果单凭自己一人之力,恐怕难以应对这个强大的对手。
书房内,气氛变得异常凝重,静谧得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曹操的目光深邃而复杂,仿佛在审视着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
他缓缓起身,背对着荀彧,双手负于身后,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每一步都踏在冰冷的地砖上,发出“哒哒”的声响,一下一下,敲击着每个人的心房。
阳光透过窗棂,在他的背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将他的身影拉得更加高大而孤寂。
“文若,你说的,不无道理。”曹操的声音有些低沉,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中的迷茫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坚定。
他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盯着荀彧,“我曹孟德,并非刚愎自用之人,集思广益,方能克敌制胜。”
曹操语气中的一丝坚定,如同破晓的曙光,驱散了荀彧心中一丝不安的阴霾。
他知道,曹操已经开始接受他的建议,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他刚要开口,却被曹操打断了,曹操缓缓走向书桌,眼神中透露出难以捉摸的情绪,他缓缓说:“文若,你先下去休息吧,我需要好好想想。”
荀彧看着曹操脸上复杂的表情,知道他需要时间消化。
便躬身行礼,缓缓退出了书房,书房内又再次恢复了平静,曹操慢慢走到书桌前,拿起笔,笔尖还残留着之前未干的墨迹,他注视着笔尖,眼神中充满了思索,“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