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哀江南赋
金堉、刘生昌、穆尔察见形势不妙,也想逃跑,谁知一直跟在旁边的惠山村守军首领禹冰鷞说道:“金大人,你们还跑的了吗?”
金堉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大人,你看看周围。”
金堉忙朝四周看了一下,见四周竟然有几百名身穿蓝色制服的明军,自己带来的亲兵竟然被无声无息地干掉了,于是惊问道:“你投靠了明军?”
禹冰鷞说道:“是。希望你们也能认清形势。”
其实,禹冰鷞是被铁血军收买的。当初,禹冰鷞看见明军封锁了鸭绿江后,不服气,先后派出了几批人马过江,没想到派过去的人都被明军制服了,这下他才明白,对过的明军不好惹。经庾仲容多次做工作,禹冰鷞终于答应为明军服务。
铁血军得知有大批朝0鲜军队过来后,就提前派出了200多名铁血军士兵,由庾仲容带队混进了惠山村守军中。
金堉、刘生昌带来的亲兵,在刚刚铁血军炮击擂鼓阵地时就被干掉了一半,然后冒充惠山村守军的铁血军士兵趁金堉、刘生昌、穆尔察只顾观察北部的战况时,就悄悄地把金堉、刘生昌余下的亲兵干掉了。
庾仲容来到金堉、刘生昌等人面前,说道:“金大人,我是大明国铁血军百总庾仲容,麻烦你们跟我走一趟。”
“大明铁血军?”
“对,我们是大明国南直隶大华集团公司的保安部队。”
金堉听后心想,一个公司的保安部队不就是团练吗?连团练都这么厉害,那大明国的正规部队又该是什么战斗力?于是又问道:“你要把我们送到哪里?”
“先去对岸的塔山。”
待把金堉、刘生昌、穆尔察押到塔山,庾仲容把从金堉身上搜出的一份手稿交给了李琚。李琚接过手稿一看,原来是一首词。
词的题目是《哀江南赋》,序言写道:大明太祖都南京,我国越海朝聘,谓天朝为“江南”。太宗迁于北京,而仍以“江南”称,盖狃于旧也。今而哀之,作此赋。
李琚继续看着金堉写的词:
赫圣祖之首出,期五百而应箓。
呈灵符以效瑞,有朱衣之投药。
失怙恃于遘厉,乃潜龙于皇觉。
属四海之云扰,天既厌于夷德。
......
李琚尽管读过书,可没看懂这首词的意思,于是指着词的第一段,问金堉:“金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金堉解释道:“太祖的母亲怀孕时,梦见天神赐药,足以证明太祖在娘胎里时,就受到了天神的护佑,并获到了君权。太祖出生后,母子两人无依无靠,入皇觉寺为僧。后从郭子兴起事,并最终平定陈友谅、张士诚,驱逐元朝残余势力,入漠北,统一天下,恢复中华。”
李琚听后,心想原来是这个意思,就继续读着金堉的《哀江南赋》:
何继述之无君,计不出于盘石。
白帽加于王顶,悲月儿之流落。
......
抑天定之如何,仰苍苍而漠漠。
揽余涕而抒哀,窃敷袵而精祝。
金堉的词是仿我国南北朝时期庾信写的《哀江南赋》,当时庾信代表梁朝出使西魏,在西魏期间听闻梁朝灭亡,于是写下了《哀江南赋》,以痛悼梁朝的灭亡,哀叹自家身世,表达故国之思、乱离之苦。庾信自己最终老死北方,未能南归。
金堉出使大明期间,既亲见明季秕政之不可挽,也深受大明君臣的扶护,才得以安全回国,他对大明有深深的报恩与感激之心。他写下《哀江南赋》,对“江南之地”充满了期望,希望借“虎踞龙盘之地”与“燕赵悲歌之士”,揭竿而起,一洗耻辱,驱除“鞑虏”,以恢复大明。
李琚看完金堉的《哀江南赋》后,对金堉说道:“金大人,我收到了总部的命令,将送你去旅顺府。”
“你们的总部在哪里?”
“在南直隶苏州。”
“苏州这么快就知道我被你们俘虏了?”
“嗯。”
金堉想破了脑袋也没明白,远在几千里外的苏州怎么会这么快就得到了消息?
几天后,金堉、刘生昌、穆尔察来到了旅顺,他们刚在旅顺登陆,台风就袭击了辽东半岛。
金堉、刘生昌、穆尔察在总督府见到了辽东总督冯元飚。
金堉出使大明时,冯元飚见过他,于是说道:“金大人,欢迎你再次来到我国。”
金堉问冯元飚:“冯大人,多尔衮不是占领了北京城了吗?”
冯元飚说道:“他占了北京城,我们占了沈阳,不吃亏。”
“你们占领了盛京?”
“那不叫盛京,叫沈阳。”
“对,对,是沈阳。那辽东?”
“现在整个辽东都在我们的控制之下。”
“山海关呢?”
冯元飚看了看穆尔察,说道:“锦州、山海关暂时还被满人占着,不过我们将很快夺回锦州、山海关,把多尔衮彻底赶进关内。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再次一统山河。”
“你们在沈阳找到我们的世子了吗?”
“我们占领沈阳后,没有发现你们的世子李溰、也没发现李淏。据被我们俘虏的清军将领称,他们随多尔衮去北京了。”
“金尚宪、崔鸣吉呢?”
金尚宪,隆庆四年(1570年)出身于汉城,万历十八年考中进士,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入职承文院,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出任济州安抚御史。由于金尚宪属于西人党,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被罢官。“仁祖反正”后,金尚宪得以复出,出任大司谏。天启六年(1626年)出使大明,他在大明期间正遇皇太极进攻朝0鲜(史称丁卯胡乱),他立即上书大明兵部尚书冯嘉会,请求救援朝0鲜,大明当即下令毛文龙、袁崇焕及登莱巡抚李嵩出兵增援朝0鲜。可是当时在皮岛的毛文龙已在铁山战败,在忙于修筑锦州城的袁崇焕得令后,派出9000精兵进攻三岔河(辽河的下游),李嵩派出了8000兵马东援。等到李嵩的8000人马到达皮岛时,后金兵在阿敏的带领下早已凯旋。丙子胡乱期间,金尚宪为主战派。仁祖投降后(史称丁丑下城),金尚宪辞去官职,隐居安东鹤驾山。崇祯十三年(16si0年),清廷要求仁祖将金尚宪送到盛京,于是仁祖将金尚宪拘捕后,于十二月将他押送到了盛京。
崔鸣吉,万历十四年(1586年)出生于汉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考中进士,任工曹佐郎、兵曹佐郎等职。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被罢官。仁祖反正时,崔鸣吉参与了这次政变的整个过程,被录靖社一等功臣。后任弘文馆副提学、大司宪、刑曹参判等职。丁卯胡乱期间,他主张投降,此后在国内声名狼藉,一度远离政坛,后仁祖念其劳苦功高,继续重用他,历任汉城府判尹、户曹判书、兵曹判书、礼曹判书。丙子胡乱期间,崔鸣吉继续鼓吹与大清讲和。但崔鸣吉主和的目的在于保全李氏宗社,也坚决反对出兵协助清军攻打明军。崇祯十年(1637年)皇太极从朝0鲜撤兵后,崔鸣吉撰《移陈都督咨》,向大明详细报告“丙子胡乱”的经过以及朝0鲜被迫投降的情况。他写好这篇文章后,托林庆业将“咨文”交与洪承畴。松锦战役后,洪承畴投降了皇太极,供出了崔鸣吉、林庆业私通大明,于是崔鸣吉被押往盛京拘禁,而林庆业在被押送去盛京的途中逃脱。
冯元飚认识金尚宪,也听说过崔鸣吉,于是告诉金堉:“我们在沈阳没找到他俩。”
金堉说道:“难道他俩跟着世子去了北京?”
“现在还不清楚,不过我们查清楚的。”说完,冯元飚对金堉说道:“再过几天,你就能见到你的老朋友林庆业将军了。”
金堉听后一愣,忙问道:“他不是被皇太极杀了吗?”
“他没死。清军把他押往沈阳时,他择机逃走,躲到了安州殷山的一座寺庙里。今年开春后,他偷偷下山,偷渡到了登莱。”
“他现在人呢?”
“现在他是我国渤海水师指挥使,不过前几天去苏州了。过一段时间,他就会返回旅顺。这段时间我要组织抗洪,你可以在城内转转,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去辽阳、沈阳看看。”
“你们不杀我?”
“就凭你写的《哀江南赋》,我们就不会杀你。”
金堉指着刘生昌、穆尔察,又问道:“你将怎么处置他们?”
“刘将军是我国刘挺将军的后人,尽管他随你来进攻我们,那也是各为其主,只要今后不再进攻我们,我们不会为难他。”然后,冯元飚对刘生昌说道:“等台风过后,你可以去南昌,祭奠先祖。”
刘生昌忙下跪,说道:“谢总督大人不杀之恩。”
冯元飚对穆尔察说道:“你是努尔哈赤的孙子,本该将你就地正法,但考虑到关外没其他爱新觉罗家族的人了,就留你一条性命。你可以去沈阳,那边已对你有了安排。”
穆尔察跪下后,说道:“谢冯大人的不杀之恩。”然后问道:“请问大人,让我去沈阳干吗?”
“去看看我们有没有动你家的祖坟?还有,留在关外的满人,还是由你来管理比较合适。”
穆尔察听后懂了,尽管大部分满人随多尔衮入了关,但关外还有数万满人,大明需要一个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来管理他们,用汉人的话来说,这叫“以夷制夷”,于是说道:“我一定会尽职尽力的。”
冯元飚说道:“你可别耍小聪明,关外的满人不多了,万一闹起了什么幺蛾子,那会被灭族的。”
“小的明白。”
冯元飚听后点点头,对金堉、刘生昌、穆尔察说道:“你们先留在衙内休息,我要去海边看看盐场有没有被暴雨淹没。”
后来,金堉去了辽阳、沈阳参观,在铁血军、明军夺回山海关、锦州后,又去了山海关、锦州。在参观期间他明白了,他看到的并不是一个亡了的大明,而是一个如日旭升的大明,在他回国前,把他自己写的《哀江南赋》撕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