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皇帝要上吊(二)
张国维听郑暄说只有3000骑兵,不甘心地说道:“去年我们没有骑兵,不也是杀得建奴马仰人翻吗?”
郑暄就说道:“我不是说打不过贼兵,我是说速度,步军的速度总是没骑兵快。”
“骑兵先行,步军跟进。”
“只能这样了。”
“刘云龙在苏州吗?”
“他好像没离开苏州。你找他干嘛?”
“去年皇上不是给了他8万人马吗?”
“他的8万人马大多派出去了,不过他在苏州还留着5000骑兵。可他的人马属于团练,能跨境作战吗?”
张国维原来认为刘云龙有8万人马,现在一听只有5000人,心里有点失望。不过有兵总比没兵要好,于是说道:“皇上都能让他去抄建奴的后路,为啥不能离开南直隶去与贼寇作战?我有尚方宝剑,让他率人马跟着你北上。”
所以今天一大早,郑暄陪着张国维来找刘云龙了。
刘云龙一见张国维,就问道:“张大人,你出狱了?”
“我入狱的事,你也知道?”张国维说完,转眼一想,你刘云龙在京城有府邸,自然有人向你通风报信,于是说道:“嗯,皇上是让我出来搬救兵的。”
“快说说京城的情况。”
张国维就把京城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他告诉刘云龙,蓟辽总督王永吉在二月就提出放弃宁远,调吴三桂的部队入京城勤王,但被魏藻德否决了。三月初三李明睿提出迁都,不仅没官员附议,还被陈演、魏藻德否决了。三月四日,崇祯帝才令王永吉放弃宁远,封辽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后,令他入关。三月六日,他离开京城那天,崇祯帝封平贼将军左良玉为宁南伯、蓟镇总兵唐通为定西伯、安庆总兵黄得功为靖南伯、山东总兵刘泽清为东平伯,令他们进京勤王。
刘云龙听了张国维的介绍后,问道:“为啥到了现在才下令各地的军队勤王?已经来不及了。”
“什么来不及了?”
“要是唐通投降了,京城的北大门不是敞开了吗?”
“什么?”
“唐通和监军杜之秩都是胆小鬼,他们会不战而降。”
“你怎么知道监军是杜之秩?”张国维又转念一想,刘云龙素来有先知先觉的本领,于是问道:“那其他部队呢?”
“左良玉收到命令后,他会拟一个作战计划送到南京,待批准后再出兵,你说这一来一往需要多长时间?”
“刘泽清呢?”
“刘泽清根本就不会北上勤王,反而会向南逃跑。”
张国维想起去年王永吉让刘泽清守德州时,刘泽清偷偷溜走的事,心想这次刘泽清还真可能向南逃跑,于是又问道:“吴三桂呢?”
“宁远城是孤城,它的周边全被清军占了。吴三桂要入关,首先要打通宁远与山海关的通道,再配合海运。宁远城内军民至少20万,吴三桂也不可能丢下老百姓、军人家属独自率军进关。你说把这些老百姓撤入关内需要多长时间?”
“那我们呢?”
“苏州到北京城有1600多里的路程,即使现在出发,坐船星夜疾驰也要5天时间。”
“怎么会要5天时间呢?”
“大军在镇江的运河口要过闸,渡江到了扬州后还得过闸进运河,一天时间都过不完。何况郑大人的部队还要做粮草准备工作,所以来不及了。”
张国维昨晚与郑暄商量时,就知道了苏淞常、徽宁池的部队光准备粮草的时间就起码要5天时间,再加上路上的5天时间,赶到京城最早也是三月二十三日。
“公子殿下,你说京城危险吗?”
刘云龙没有直接回答张国维的问话,而是反问道:“皇上为啥会让张缙彦任兵部尚书的?”
“我入狱后,皇上让冯元飚出任兵部尚书。冯元飚说自己有病在身,他推荐了李华邦、史可法担任兵部尚书,皇上又没听冯元飚的建议,就任命了张缙彦担任兵部尚书。”
刘云龙明白,冯元飚是看到孙传庭败于李自成后,知道大势所去,不愿担任兵部尚书,宁愿去天津担任没有兵权的巡抚。现在历史轨迹还是没有任何改变,但在目前形势下,即使崇祯帝让别的人来主管兵部又能如何?谁能阻止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他叹口气,说道:“完了。”
“什么完了?”
“再过几天,李自成就会包围北京,并攻陷京城。”
“啊,那怎么办?”
“你带着尚方宝剑吗?”
“带着呢。”
“你再给我一份手令?”
“要手令干嘛?”
“没你的手令,我的骑兵怎么去京城勤王?”
“你的5000骑兵都去吗?”
“我只有1000骑兵。”
张国维看了看郑暄,然后问刘云龙:“你不是有5000骑兵留在苏州的吗?”
“4000骑兵刚刚去了库页岛,留在苏州的只有1000名骑兵了。”
张国维心想,1000骑兵也行,再加上郑暄的3000骑兵,总比没有骑兵好。于是说道:“你有1000骑兵也好,我现在就给你写手令。”
待刘云龙拿出笔墨、印泥,张国维就手写了一份命令,盖好印章。
刘云龙把手令放进口袋里,对张国维说道:“大人,你跟着我下午就出发去京城。”然后,又对郑暄说道:“郑大人,你的部队尽量能早点出发。”
郑暄说道:“好。苏州卫已在准备粮草、军火了。”
张国维、郑暄离开后,刘云龙立即与母亲、妻子说明了情况,然后赶到总部,让郝太极修改作战命令,济州岛方面暂停原定四月一日对辽东的进攻,由邝春义派一支部队赶到天津;让袁时中去通知留在阳山的1千骑兵跟随郑暄一起行动,渡江去天津。
袁时中说道:“郑大人手下三支骑兵的教官、千总都是我的人,还是我带骑兵跟随郑大人一起行动吧。”
刘云龙想了想,苏州卫、松江卫、常州卫的3000骑兵的教官、千总原先都是袁时中的部下,他跟随郑暄一起行动的话,能保证这3个骑兵千营听指挥,协调方面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说道:“也行。”
“我们干嘛不直接去京城?”
“你们几千名骑兵就想去京城直接和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作战?人家每人一口口水都能淹死你。你们在天津接应我们,如到了天津后,没接到我们的话,就沿着大运河去通州找我们。”
“知道了。”
郝太极说道:“仅靠鸽子给济州岛送信,不怎么保险。我还是再派人去济州岛传达命令吧。”
“行。”然后,刘云龙对金声、郝太极说道:“我和袁总不在的时候,由金总主持军务工作。”
金声忙问道:“我能行吗?”
“你是总监军,当然能行。”
接着,刘云龙赶到七子山,让李鸿雷率100名战士立即赶往胥门。最后,刘云龙来到穹窿山,让张跃雷挑10名学生跟着他去京城。
习武堂的学生一听要去京城勤王,纷纷报名。
中午,刘云龙、李鸿雷来到胥门码头,100名战士及穹窿山的10名学生都已在船上等着了。父亲、母亲、妻子、贝喜鲁等人来到码头送行。
刘云龙一看船上的学生中,竟然有陶红、阿娟、阿雯,忙问道:“我们这次是去打仗,你们去干嘛?”
来送行的张跃雷看着刘云龙,两手一摊,说道:“我也没办法,这都是你平常惯的。”
陶红说道:“我的母亲、哥嫂在京城,阿雯的未婚夫也在京城,我不该去救他们吗?”
阿娟说道:“我也要去救陶红姐的妈妈、哥嫂,去救海清哥。”
阿雯说道:“我要去救陶红姐的妈妈、哥嫂,去救海清。”
刘万禄心想,她们跟着刘云龙去北京救陶红的母亲、哥嫂,去救王海清,理由倒是很充足,可阿娟、阿雯终究还小,于是板着脸对阿娟、阿雯说道:“你俩不许去。”
张大妹一见刘万禄没阻止陶红,已知道了他的心思,于是跟着对阿娟、阿雯说道:“对,你俩不许去。你们的亲生父母至今还没找到,你们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对得住你们的父母。”
阿娟、阿雯见干爹干妈不许她俩去,就急着说道:“大哥、陶红姐都能去,为啥我俩不能去?我们又不是去添乱的,说不定还能跟着大哥把皇上救出来立功呢。”
刘万禄说道:“阿龙能不能救出皇上还不知道呢,你俩去贪什么功?”
阿娟、阿雯就一人拉着刘云龙的一只手,说道:“我们是军人,就是要跟着大哥去京城。我俩去不了的话,大哥也别想去。”
刘云龙看见张国维已从城门里出来,无奈地说道:“行,你们都去。”然后对张跃雷说道:“这样吧,你回去后动员所有的学生,跟着郑大人一起行动,就算锤炼锤炼学过的军事知识吧。”
张跃雷听后,忙高兴地说道:“我回去就做准备工作。”
不一会儿,张国维在郑暄的陪同下,也来到了码头。
待张国维上船后,大家与郑暄告别。
刘云龙上船后,朝来送行的时匡老师喊道:“别忘了让学生们去实习。”
时匡老师在码头边说道:“你放心,我会安排他们到各厂矿实习的。”
船舶拉起汽笛,离开了码头。
张国维问刘云龙:“我们只有100多人,这么点人够吗?”
刘云龙对张国维说道:“我这100多人还是早有准备才能立即出发的。现在只能当做先头部队了。”
船从胥江拐入大运河,一直朝北开去。沿途补充煤炭后,过镇江、扬州、淮安、济宁、临清、沧州、天津,于三月十八日中午到达通州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