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初战俄国人
离开朗格里后,船队继续往北,来到了“马山半岛”(今库页岛北部的施密特半岛)。半岛上长满了落叶松和云杉,落叶松已在长出青青、细细的松针。
邹锡熊在南方见到的松树都是不落松针的,就问刘云龙:“为啥这里的松树会落叶?”
刘云龙说道:“北方的下雪量非常大,树枝、树叶上积存了很厚的雪后,往往会把树枝压垮。这些松树为了保护自己,经几十万年的进化后,到了秋天松针就会变得枯黄,慢慢落到地上,待下雪时,积存在树上的雪就不会把树枝压垮了,所以我们把这种松树称为落叶松。”
“也就是说它在冬天停止了生长。”
“在冬天要是因为下雪被压垮了,开春后再怎么长,也永远长不高。所以确切的说,它是为了开春后能更好地生长。”
“我们在库页岛采取的所有措施就像这些落叶松,是为了在库页岛站稳脚跟,然后再发力,向黑龙江流域挺进,抄皇太极的后路。”
“你理解得太准确了。我们要是不想办法在库页岛站稳脚跟,跟我们来库页岛的几十万名难民怎么办?莽莽撞撞地进入黑龙江流域的话,几千名士兵的后勤怎么办?粮草、弹药都要从几千公里外的苏州府运过来吗?”
邹锡熊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船队刚绕过“马山半岛”不久,就看到海面上不时有鲸鱼冒出庞大的身躯,鼻孔里喷出几米高的水花。
刘云龙知道这是鲸鱼,但不知道这些鲸鱼究竟是虎鲸,还是抹香鲸、蓝鲸。
邹锡熊在海上航行过很多年了,这方面的经验倒是比刘云龙多。
他告诉刘云龙:“虎鲸的牙齿发达,成年虎鲸体长在7—8米,体重在4—6吨之间,它会攻击鲨鱼、抹香鲸、蓝鲸。抹香鲸的牙齿已退化了,它靠吞食海里的生物生长,成年抹香鲸的体长在15—18米,体重在40—50吨左右。抹香鲸晚上睡觉时,会静静地浮在水面几个小时,有时我们在夜里航行时,就会遇到船边躺着一条巨大的鲸鱼。蓝鲸与抹香鲸一样,牙齿已退化,也是靠吞食海洋生物成长的,成年蓝鲸体长可达30多米,体重在150—180吨,它能轻而易举地把船给翻了,因此我们航行时,看到蓝鲸都躲得远远的。”
刘云龙问道:“那你知道‘龙涎香’是怎么来的吗?”
邹锡熊说道:“龙涎香不是从海里捞上来的吗?”
“龙涎香是从海里捞上来的,但它是抹香鲸从嘴里吐出来或从肚子里拉出来的。”
“啊,是抹香鲸肚子里的东西?”
“抹香鲸喜欢吃乌贼鱼、鱿鱼、章鱼,但它不能消化这些鱼的鹗骨、牙齿,这些鱼的鹗骨、牙齿在抹香鲸的肚子里积累后,抹香鲸的肠道受到刺激,就会分泌一种蜡状的液体将残留物包裹起来,慢慢地就变成了‘龙涎香’。”
“那以后捕到抹香鲸后,可以直接取出‘龙涎香’了咯?”
“不行。以前用于药物、香水的白色‘龙涎香’必须经过海水浸泡一百多年才行,灰色的‘龙涎香’也至少要在海水中浸泡几十年。龙涎香在海水中浸泡的时间越长,纯度越高,品质越好。”
“要海水浸泡一百多年?怪不得‘龙涎香’和金子一样贵重。”
“不过有了化工技术后,即使抹香鲸刚拉出来的粪便也能提炼出纯度很高的‘龙涎香’。”
“只有我们有这个技术?”
“是的。”
“那我今后遇到抹香鲸拉出来的粪便后,就把它捞起来,交给化工厂去提炼‘龙涎香’。”
很快,船到了“华亭”(今库页岛东北部奥哈)。罗修源的士兵已在“华亭”搭设哨所。
罗修源向刘云龙汇报道:“已在‘金山卫’、‘波罗’、‘额里野’、‘皮伦图’、‘伊萨’建立了哨所。”
刘云龙问道:“在库页岛东海岸有外来的阿依努人吗?”
“在‘金山卫’、‘波罗’还果真抓到了几百名来自虾夷岛的阿依努渔民,已全部把他们押送到‘铜锣’了。”
刘云龙听后,对邹锡熊、罗修源说道:“好。今后,你们要继续巡逻。凡有来自虾夷岛的渔民、松前藩的武士或来自西边黑龙江一带的人,一律抓起来,让他们开荒种地、下井挖矿。”
邹锡熊、罗修源听后,说道:“是。”
平步青问刘云龙:“你不是要带我来看‘华亭’的石油吗?”
刘云龙就指着‘华亭河’,对平步青、邹锡熊、罗修源说道:“你们看,‘华亭河’上飘着一层薄薄的油污,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各种颜色。这种油就是地下冒出地面的石油。这附近应该能找到很多冒石油的坑。”
于是,大家在四周找着刘云龙说的“石油坑”,果然在哨所周围的不远处看到了几个在冒着黑色粘稠液体的坑,还散发着臭烘烘的气味。
刘云龙告诉大家:“这就是石油。今后把这些石油开采出来后,能代替‘煤焦油’提炼很多化工产品,也能代替煤炭作为燃料。”
平步青问道:“这个石油就是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写的‘石油’吗?”
刘云龙说道:“是的。沈括说的‘石油’就是这个。”
平步青问道:“那今后的化工产品、燃料又多了个来源?”
刘云龙说道:“对。”
罗修源问道:“这个油矿的储量有多少?”
刘云龙说道:“至少有10多亿吨。”
罗修源惊叹道:“这么多!够我们开采好多年了。”
“至少可开采100年。”然后,刘云问邹锡熊、罗修源:“你们想不想来一场实战?”
邹锡熊问道:“和谁打?”
刘云龙说道:“和罗刹人,现在叫俄国人。”
罗修源听说过罗刹人,于是问道:“罗刹人不是在遥远的西方吗?”
刘云龙说道:“不,他们已来到了东方。”
说完,刘云龙就拿出4张地图,一张自己用,另外二张给了平步青、邹锡熊、罗修源。他指着地图说道:“在‘马山半岛’的偏西北边的大陆沿海有条河流,当地埃文人把它称为‘乌利亚河’,罗刹人已在河口建了个营房,营房所在地就是我地图上的‘荡口’(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利亚)。”
罗修源看到地图上果真有个地方叫“荡口”,就问道:“是军队?”
刘云龙说道:“对。是罗刹人的军队,都是些哥萨克人。他们都骁勇善战,野蛮残酷,一路烧杀掠夺,于崇祯十二年到达了‘乌利亚河’河口。”
罗修源问道:“他们是怎么过来的?”
刘云龙说道:“他们是一步步向东方推进过来的。崇祯四年(1631年),罗刹人在叶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上游的布拉茨克、勒拿河上游的基廉斯克建立了据点。崇祯五年(1632年),罗刹人在勒拿河中游的雅库茨克、下游的日甘斯克建立了据点。崇祯八年(1635年),罗刹人在勒拿河中上游的奥廖克明斯克建立了据点。崇祯十年(1637年)罗刹人在贝加尔以西地区的耳库地建立了伊尔库茨克据点。崇祯十二年(1639年),罗刹人在伊凡·莫斯科维廷的率领下,从雅库茨克出发,到达北海的‘乌利亚河’入海口,在那里建造了一个冬天居住的简陋营房。莫斯科维廷住下来后,考察了北海沿岸1700公里的地形,还把北海改名为‘鄂霍次克海’。崇祯十四年,莫斯科维廷回到雅库茨克后,俄国雅库茨克总督又派了人来到了‘荡口’。”
邹锡熊问道:“他们有多少人?”
刘云龙说道:“崇祯十二年的时候,他们只有30个人。现在估计有200个人左右。”
邹锡熊问道:“才200多人?”
刘云龙说道:“那个地方不产粮食,人多的话,他们吃什么?他们200多人的食品,还要靠他们自己打猎,或从当地人手中去抢。”
邹锡熊说道:“那我们去把他们干掉。”
罗修源也说道:“我来轰上几炮,看他们的营房有多坚固?”
于是,“李时珍号”、“郭守敬号”在华亭从运输船上加足煤炭后,一路向北,航行500公里后,来到了“乌利亚河”河口,在望远镜里果然看到河口有几艘能坐10几个人的小船。
距“乌利亚河”河口不远处的一座山头上,卡马拉佐夫正带领着十几个士兵在剥取一头棕熊的皮。
熊是需要冬眠的动物,现在已解冻,这头重达200多斤的棕熊出来觅食,遇到了卡马拉佐夫的猎队,成了他们的猎物。
突然,一个士兵指着大海,喊道:“看,有船来了。”
卡马拉佐夫抬头一看,果真海里有2艘大船正在向河口靠近,后面还跟了几条小船。他看到来船都没有风帆,心想他们的船是怎么开过来的?而且这几艘船似乎很不友善,隔得老远就已侧过船身,准备炮击河口的营房。
卡马拉佐夫心想,这些人是什么人?土着埃文人太落后,还不会造那么大的船,那他们是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或者是英国人、瑞典人、挪威人?尽管船离营房很远,他们的大炮还够不着营房,但万一被他们登陆,占领了营房,自己就没地方住了。于是他忙带领手下下山,要赶到营房去,防止这些“野蛮人”登陆。
还没下到半山腰,远处的船开炮了,几发炮弹呼啸着飞过海面,落在了营房前面。尽管没炸着营房,也把卡马拉佐夫吓坏了,怎么他们的炮弹能打这么远?还都是开花弹。
邹锡熊他们试过炮后,再次开炮,这次炮弹准确地落在了营房里,木头搭建的营房被炸成了碎片,接着又有几发炮弹打到了营房,差不多把营房炸飞了。飞起的营房碎片里似乎还夹杂着士兵们的胳膊、大腿。
卡马拉佐夫赶紧催着士兵加快脚步,要去营房架起大炮,与海上的船对轰。
当卡马拉佐夫好不容易赶到营地时,营地已成废墟,带来的8门大炮都被炸得散了架。200多个士兵已被炸死了70多个,还有30多个身受重伤,能动的已不到100多人。
卡马拉佐夫目测了一下船的距离,竟然有5公里远,心想他们的大炮怎么能打得这么远?还这么准。即使自己的大炮没被摧毁,也打不到这几艘船。他看到有3艘小船在朝岸边开来,于是命令能动的士兵赶紧去海边排队,与登陆的敌人进行战斗。
当士兵们从营房废墟里跑向海边时,船上的大炮又响了。这次飞来的还是“开花弹”,开花弹爆炸后,都能把爆炸中心的士兵抛上五六米高,即使没被炸得粉身碎骨,落在地上也摔得半死。
对方一阵炮火后,在海岸上炸出了几十个沙坑,每个坑边都躺着几个满身流血的士兵,有的疼得在哭喊,有的躺在地上,不知是死是活。
卡马拉佐夫仔细一看,能站起来作战的已不足70人。再看看海边,已有几十个端着枪的士兵跳下了船,他们的枪上还有一把明晃晃的刺刀。对方的士兵跳下船后,涉水向岸边走来。
卡马拉佐夫好不容易整好队形,点燃火绳,等待着对方能进入射程后开火。没成想对方上岸后,竟然也是排好了队,分成了三排,端起枪就朝自己这边开枪。
卡马拉佐夫心想,对方会打仗吗?双方相距至少300米,这么远还没进入射程,就开枪了?但是他想错了,对方的一轮枪响后,己方倒下了十几个人。又一轮枪响后,己方只剩下了40多个人。这都要怪卡马拉佐夫的人都没有穿盔甲,他们越过乌拉尔山脉后,遇到的土着都是持弓箭、长矛、大刀的土着人,在他们的火神枪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因此来到西伯利亚的哥萨克人已没有穿盔甲的习惯了。
卡马拉佐夫刚想下令整好队形,一看己方的士兵已向四处逃散了。这些士兵都在想着,自己的枪够不着对方,对方却已轻而易举的杀死了己方30多个人,要是再来一轮子弹的话,还能有几个站着的?卡马拉佐夫愤怒地举起刀来,向边上的一个逃兵砍去,还没砍到那个逃兵,只听到一阵枪响,卡马拉佐夫不甘心的倒在了地上,临死之前,他看到己方的士兵都举起了双手,向对方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