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在手中,神识浸入玉简,一篇无上剑修法门进入识海。
刘子峰眼睛闪过欣喜,此前在现实中使用青芒剑威力不凡,但是一直没有匹配的争斗之术。
虽然翻阅了古往今来的各种剑法典籍,根据无上智慧摸索出了一套使用之法,但最终还是有些稚嫩。
这下好了,纯阳仙人吕洞宾本就是此方世界顶尖的剑修,此法门也是这世界最高的剑术。
刚刚简单用神识扫了一下,此法门不光是修炼之法,也阐述了对用剑理解,刘子峰瞬间对了然于心,高屋建瓴下对此世界的剑法有了系统的认识,然后化为了自己的资粮。
“了不得,了不得!”
“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了”
刘子峰摸着记载纯阳剑典玉简,嘿嘿一笑,虽然暂时不明白这个丹鼎派祖师爷有什么算盘,但这份好处就先笑纳了。
.........
庆元二年,临安人士许仙高中状元,大典中刘子峰看着这面相清瘦,看着有些敦厚老实的中年人。
经过两年的在位时间,居养气,养移体看着有些威严。
史书上评价是个忠厚之主,这就很有意思了。
如果放在平民身上那就是个老好人,但是一个君主被评价为老好人,那这就说明没有找不到别的美誉了。
经过这两年的观察,刘子峰发现这位历史上的宋宁宗,没有一点政治智慧和手腕,说是资质平平那都是高看他了。
在这摇摇欲坠的南宋,选择这么一个君王,真的是气数已尽。
难怪执政时期,完全无法左右朝堂局势,用人问题上仍摇摆不定、邪正不分,整个宋庭陷入泥潭,乱成一锅粥。
不过..
这样的皇帝也是深得士大夫和军方的喜爱吧,一个老好人作为领导,没有什么手腕,玩弄于股掌之间,还不会受到什么惩罚。
在位期间发动了一次北方,稍微受了点打击,那点血气立刻溃散,马山跪着求和,可谓是把赵大后裔的血性一点没有传承下来。
不过也正常,整个赵家官人,除了历史上宋神宗让人稍微诧异外,其他赵家官人都是一路货色。
宴席中,高中进士的南方士子脸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皇帝的赵扩,在宴席上勉励了众士子,尤其是亲自提名的前三甲,刘子峰和另外两人,除了刘子峰自己面色自如,其他两人都虽然努力保持仪态,但激动的身体和涨红的脸色出卖了他们。
“诸卿,朕有要事需先行一步,请诸卿继续畅饮,尽享今宵。朕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与诸卿共聚一堂”
“恭送圣上!”
皇帝赵扩笑呵呵的看着这些士子,这是他执政后第一批国家选拔的人才,也是他自己的门生。
此刻他踌躇满志,想着大干一场,虽然朝堂上不太顺心,与去年刚刚登位时想象的不太一样,但是看着这些恭敬的士子,让他信心充足了很多。
毕竟按道理来说这些都是天子门生和前朝的那些大臣不一样,这些都是自己选拔出来的。
等到这些人占据朝堂后,那还不是真正掌控朝堂了。
虽然知道这事没那么简单,但是并不妨碍他意淫。
宴会中士子,见皇帝赵扩背影完全消失,在场的气氛完全放松了下来,开始嬉笑的和身边的同伴聊天。
显然皇帝在这时候,虽然这位看着平易近人,但是地位带来的心里压迫感还是让他们不敢放松。
“汉文兄,你我都是同年,以后仕途还要相互关照!”
“汉文兄,还有我,从此我们以后都是同僚了”
刘子峰旁边酒桌上的榜眼和探花向自己敬酒,淡然一笑端起酒杯回了下。
榜眼是赵骏,虽然是国姓但是和皇家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但也是江南大户,朝堂与地方都有家族众人,在旁人看来也是名门望族。
虽然是榜眼,但也用不着主动对状元示好。
在仕途中前三甲没有区别,状元只是占了个名声好。
甚至在真正仕途中状元对进士也没有多大优势。
毕竟进入官场后,要看背景,后台,家世和手腕,自唐以后碌碌为为的状元还少吗。
探花徐琳和赵骏家世也差不多,但是两人还是主动向刘子峰示好,主要是两人知道这位状元可不一般虽然家世平平。
早年甚至穷困潦倒,为了读书科举甚至还把自己的祖宅买了,后来走运娶了一个有钱的夫人,更加让人嫉妒的是,这位状元的夫人不光是有钱还是人间绝色,性格还贤惠持家。
这不禁让人感叹,这位许大官人祖坟绝对是冒青烟了,要不然怎么会遇到这种好事。
赵骏想想自己家的母老虎,就忍不住摇头叹息。
不过让他们两人能主动示好,还是两个人知道,这位可是和临安的府尹是忘年交。
这让知道的外人有点咂舌,要知道临安可是现在大宋的都城,都城的府尹包拯做过,赵二做过,可想而知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绝对是朝堂大臣,相位之下数得着的那几个大臣了。
能让这样的大官放下地位平等结交,给他们的震撼那是相当的大。也让人忍不住好奇这许汉文到底是何等能耐,竟然能折服府尹大人。
而且这两年在临安府尹带领下进入了王公大臣的圈子。
整个南宋时期的政治氛围还是相当的轻松的,大臣们也没有很多的忌讳,江南一带本就是温柔乡,私下宴会,诗文聚会非常的多。
进入这个圈子后,很快刘子峰如鱼得水,很快就折服了那些王公大臣。
当然也招到了很多人的嫉恨,但是都被刘子峰轻松化解。
刘子峰在这其中观察到了古代上层的结构和文化,亲身融入到里面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默默思考着。
这些并不是无用之功,只要真正感受这个时代底层和上层的文化才能对于这个社会有个完整的体验和认知。
并为接下来推动因地制宜。
所谓的历史小说中的穿越者,改变政治体制或者强行推动工业革命,虽然方向上没错。
但看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割裂感和漂浮感,因为这些东西本就不是原生的东西,没有社会和人文背景的土壤,强行创造出来是无根浮萍的,所以看着不伦不类。
古人并不是傻,好的东西不用主角吼,甚至把刀架在脖子上推广。
无论是造纸,火药,还是印刷,这可都是划时代的革命,没有这些哪来的工业革命。
所谓的西方希腊哲学和工业革命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是时代的生产力到达了,材料都具备了,知识也跟上了。
英吉利刚好凑够了这个条件,有了大航海才有了橡胶,本土密集的煤炭挖掘需要更好的工具,蒸汽机自然就出现了。
蒸汽机其他形式华夏也不是没出现过,只不过没有需要的应用场景和橡胶最后作为昙花一现的玩意。
华夏文化本来就是很开放的,也是源于自信,只要是正常汉家王朝是很愿意和外面交流的。
哪怕是明朝所谓的禁海,一个是为了倭寇,另一个是为了将海上贸易握在官方手里,只不过后来失败了。
但一直以来对外贸易往来还有文化交流可都是一直正常的,
哪怕是后来的明朝的皇帝对海上贸易不感冒只是因为利润绝大部分到了沿海地区还有江南地带那些地方大族手里,形成了一个无法动摇的利益阶层。
所以在明朝禁海到头来一纸空文,这和后来的满清可是完全不一样。
一个是想多收税,后面满清是想完全阻挡任何文化进入是完全不一样的,恐惧一切变化。
一个少数族群想完全掌握一个大族群国家,可以刚开始以武力征服然后和本土大宗族合作,但是这些人终究只是少数,要想长久必须要从文化上下手。
剃发易服,移风换俗这是表。
愚昧百姓,扭曲文化这是里。
文盲率从明末百分之八十到清中期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一百个甚至找不到一个识丁,整个华夏陷入了文化黑暗,存在中国数千年之久乡绅阶级几乎消失殆尽,这可是一直以来维系着中国乡村百姓道德,价值观的纽带,随之而来的是土豪劣绅,将整个乡村跌入了深渊。
当然这也是那些满清想看到的,当所有的人变得浑浑噩噩,这才好统治。
加上各种文字狱直接驯服了士大夫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