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卖到这边一年多了,那伢婆看我弟弟长得乖巧,就想着叫他骗小孩跟着走,我就负责在她出去的时候看着家里的那些,打那之后我和弟弟就被分开关着,再没见过了。”
君棣听到弟弟的职责就知道这些人买来的少拐来的多,毕竟无本的买卖谁不喜欢?
“你跟着他们这一年多以来一共卖出去多少人?”
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小姑娘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我记不清了,已经十好几趟了,一趟就得十几二十个,从南边弄人卖到北边,北边弄了卖到西边,再从西边弄到南边。”
苏袭衍没想到这个运作模式还挺复杂,想到之前的番邦人,当即就问道:“那她之前说的番邦人也是真的?”
小姑娘点点头:“对,会有番邦人,一般都卖到南边去了,那里离京都遥远,一般查不到这些,卖到那边管的人少。”
苏袭衍皱眉:“他是怎么拐到番邦人的?有通关文牒?”
对于这一点小姑娘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像姑娘还说了一个重点:
“南边和北边都是他们自己行动的,因为前段时间在临郡动作太大,这才转来这边,至于西边,是姑父的弟弟负责,我们过去只负责拿人。”
话说完又觉得叫姑父好像有点不对,又补充道:“是他们让我叫姑父,我也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叫什么。”
君棣不在意称呼这些,他更在意的是这个所谓的弟弟,如果是一个团伙,他现在就要抓紧时间审问,然后获得同伙的具体信息去抓人了。
苏袭衍想了想之后问了一句:“刚刚黄小姐说你放走了好几个?你怎么做到的?”
“不管男的还是女的,长得好,教养好的,在卖之前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们就叫我给那人一点吃的,再给梳洗一下。
我会趁着那个机会跟他说什么时候能跑,不跑的话什么时候会遇见什么事。”
君棣和苏袭衍两个人这下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这小姑娘放人一直没被发现,说到底她只是出个主意,教人怎么逃跑而已。
“跑了多少个?”
“六个。”
这个数目相比起被卖出去的人来说确实是杯水车薪,但是能跑一个是一个。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伴随着的还有一个男孩子的哭声。
听到哭声之后小姑娘立刻站起身来看向门口,想来是通过哭声辨认出了自己弟弟就在外面。
士兵抱着孩子进来。
在座的人都不由得打量了一下这个小男孩。
小男孩年纪不大,看上去营养不是很好的样子,但是是个难得的皮肤白皙,模样讨喜的小男孩。
只是现在这个小男孩正满脸泪痕看着自己姐姐,可能是害怕抱着他的士兵,所以只敢哭不敢说什么其他的。
君棣让姐弟两个坐到一起去,打算开始审问,就在这时候已经在外面等着给苏袭衍扎针的顾思昱有些忍不住了,叫人进来问问。
“苏家主,外面有一位先生问您早就安排好了,您是不是应该去扎针了。”
扎针的事情君棣从来不会放松,当即就叫苏袭衍赶紧去扎针去,郡里把这件事情暂时交给他来处理,那他自己来审问就行。
之后君棣是怎么审问的苏袭衍并不清楚,只知道在他扎完针的时候君棣已经处理完了,连带着被拐走的人都被带走,山上没有住的地方,苏袭衍就跟在军队后面带着工人们下山去休息。
后续的事情苏袭衍并没有太多关注,在三四天之后,苏袭衍正要出门的时候被黄灵儿堵在了门口。
苏袭衍以为黄灵儿被安排已经回去了。没想到会在自己家门口见到她,当即就问道:“黄姑娘还没回去?”
黄灵儿还是穿着那天的衣裳,脚上的鞋子也是原来的,只是腰间多了一个钱袋子。
看到苏袭衍打量的眼神黄灵儿缓缓说道:
“这几天灵儿实在是邋遢的很,叫苏公子见笑了,现如今我身上只剩下一点点银子,再加上原本就是被家里以那种不光彩的形式赶出来的,我也不想回去了,所以想要在苏公子这里求一份工作,做一份营生。”
刚开始还不理解黄灵儿为什么不回去的苏袭衍当下也明白了,只怕一来是身上没有什么盘缠,二者说也是怕回去之后再次被各种形式刁难,也是个可怜人。
看到苏袭衍沉默不说话,黄灵儿以为苏袭衍不愿意,当即就说道:
“苏家主,我虽然没有爷爷那样做漆器的手艺,但是漆器家具上的许多额外的装饰都是我来做的,不管是画图样还是做贝雕之类的我都做的来。”
贝雕,这个名字有些稀奇,苏袭衍之前听说过。
昭平郡并不在海边也不在水源丰富有很多贝壳的地方,所以虽然见过不少贝雕成品但是一直没有真的见过会这门手艺的人。
想到之前看到的在柜子上做装饰的贝雕,苏袭衍也有些感慨这位黄姑娘的手艺灵巧,当即就说道:“黄姑娘想要在这里也可以。”
看到黄灵儿瞬间亮起来的眼睛苏袭衍接着往下说:“现在我们还没有贝雕这门生意,只是我想问问,这东西要是做成装饰,就是发簪之类的,可还好看?”
黄灵儿连连点头:“好看的,好看的,不只是发簪,做成扣子或者是脂粉盒子都很好看,只可惜我原本身上佩戴的已经被那伢婆子卖掉了,不能给您看看我的手艺。”
苏袭衍摆摆手示意不需要,在轮椅上换了个姿势之后缓缓说道:
“既然你说那些柜子上的贝雕装饰是你做的,那是一定是差不了,只是有一点,我们这边没想到会有这么一门生意,你要真的想来,只怕只有你一个做贝雕的。”
听出来苏袭衍是想要开拓新方向的意思,黄灵儿也乐得有人能赏识自己的手艺:
“只要能给分工钱就行,要是苏家主需要,我也可以帮您教几个人,这样一来做的人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