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二旅这一次可谓是惨败。
不止损失了接近二十辆坦克,人员的伤亡也无比巨大。
英军本部进攻的两千余人,最后只逃回来不足一半。
要不是最后哈里命令炮兵轰炸北岸,阻绝明军追杀,恐怕回来的只能更少。
至于联军,损失也无比惨重。
为首的几个国家,兵力最少得也损失了三分之一,佛郎机最惨,阵亡超过了一半。
唯一损失最小的,就是意大里亚。
这群家伙也不知是不是在逃命方面有什么天赋,还是命本来就好。
反正最后逃回来的,就他们人数最多,建制保留也最全。
至于倭兵和安氏兵,则有苦说不出...
明明人家大明都懒得打他们了,偏偏你们这群联军笨蛋要跟着我们跑,害的我们也损失惨重...
但人家是老爷,他们有苦不敢说,宝宝心里苦,也只能自己憋着。
战后一统计战损,哈里就知道自己这指挥官的位置算坐到头了。
仅仅一个接触战,己方就损失三分之一,无论在哪里都是说不过去的。
哪怕之前他曾打败过李景隆部,但在王极其森严的治军纪律下,功也不能抵过。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至少自己曾经赢过,应该不至于上军事法庭被枪毙。
最可恨的,是他的弟弟落在了明军手里,回去之后该如何向母亲交代?
没等他想通这些问题,英国的王,约翰的旨意就到了。
没有丝毫意外,他的指挥职位被虢夺,而取代他的是皇家第三集成旅,同为上校旅长的威森。
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该死的坏消息。
但好消息却是,虽然皇二旅暂时归威森调度、指挥,但他不需要回去被军事法庭审判。
约翰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配合威森进攻,将功补过。
哈里向敬爱的王表示了忏悔和感激,同时暗暗发誓,一定要给对面那个狡猾的徐,一个难忘的教训。
以及——救回自己的弟弟。
...............
同一时间,徐辉祖正在审问哈里的弟弟,马尔斯.乔治童鞋。
看着眼前谄媚如斯,一脸媚笑和讨好的洋鬼子,徐辉祖阵阵纳闷。
不是说白人都很桀骜的吗?为啥眼前这个家伙看起来这么不正经?
他招来翻译,开始对马尔斯审讯。
最初还担心谄媚只是对方的伪装,旨在给自己假消息,诱导自己中计。
可审问刚刚开始,这家伙就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将知道的和盘托出。
好像怕徐辉祖不信,一边招认知道的情报,还一边指天对着上帝发誓,自己句句属实。
拿着口供,再和斥候侦查而来的情报相互印证,终于确定拿到的情报为真。
这就让老徐很无奈了,他本来还想趁机试试,苏谨那小子教他的几招‘大记忆恢复术’呢。
看来这次是没机会了。
正在他犹豫着来都来了,要不要干脆拿眼前家伙练练手的时候,斥候最新的情报送来了。
“英军换将了?这个第三集成旅又是个什么玩意?”
斥候如实答道:“回大将军,根据属下侦悉,其编制与皇二旅相近,带兵五千。”
“但是其最重要的是坦克部队,据属下侦测,敌单孔坦克三十余,双筒坦克十辆!”
“嘶~~~~~~~~~~”
闻言,徐辉祖倒吸一口凉气。
这双筒坦克的威力他可算是见识过了,射程远、射速快、且能做到同时发射和轮射,实在是战场最大的利器!
而自己手上的坦克,还是当年苏谨从英国人手上俘虏来的,与之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
这下可好,打了小的招来老的,接下来可有的硬仗打了。
但他一点没在怕的。
且不说对自己有着足够的信心,苏谨那小子现在就在朝鲜境内呢!
他就不信了,这小子手上会没憋着点绝招,等着阴洋鬼子一下子?
只可惜这小子神龙见首不见尾,都不知道在哪个山沟沟猫着呢。
不过现在对方能联系的上自己,但自己可联系不上他,就有点难受了。
“传我命令,全军整备,随时准备接敌。”
说着苦笑一声,看着副将们:“你们也要做好准备,接下来的仗,怕是没那么好打,就算能赢,也得脱层皮。”
“喏!”
“誓死效忠大明,吾皇万岁,大明万胜!”
“万胜!”
...............
新上任的威廉是个狠人。
他没有二话,也不去追究哈里的责任。
搞清楚战败的所有细节之后,迅速将所有士兵整备、重组,就准备二次进攻明军。
同时也给哈里带来一个好消息————王已经到了对马岛,并且有了对付明军的办法。
他们要做的,就是消耗明军,同时逼明军将所有的底牌都亮出来,然后就是一击制胜的时刻。
哈里闻听王也到了,欣然领命,暗下决心一定要立下新功,保住自己的爵位。
这一整备,就到了四月底。
四月的最后一天,英军毫无征兆的突然对大明阵地展开炮轰。
英军的目的很简单,试探和消耗明军的弹药,一边对炮一边将明军的布阵暗暗记下。
同时,双方不约而同派出大量斥候,在平壤、大同江、乃至阿虎飞岭山一线,展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斥候大战。
双方派出的斥候都是精锐,斗的旗鼓相当。
仅仅半个月,双方各自损失的斥候人数就在二百余。
这些斥候可都是军中的精锐啊!
但为了探清楚对方的底线,无论是徐辉祖还是威廉,都咬着牙选择继续。
随着斥候大战的愈演愈烈,炮战反而渐渐稀疏起来。
毕竟通过最初的接触战后,双方都清楚对方想搞什么猫腻,怎么可能继续浪费弹药?
这一僵持,就又是半个月。
徐辉祖这边还在小心的和威廉互相试探着,李景隆部终于在元山城落了脚。
大同江防区位于阿虎飞岭山之西,而元山恰恰相反,位于阿虎飞岭山的东边,与临津江相接。
而他所处的位置,恰恰好是整个李朝的东线必经之地。
李景隆到了元山之后,再也不敢托大。
尽管仍然深恨苏谨说他坏话,但他心里也清楚,有些事情苏谨说的是对的。
到达元山城,他立即开始整兵,严肃军纪。
同时也拿出了徐辉祖给他的布防手册,按图索骥的开始学着布防。
虽然一时之间还不能掌握其精髓,但有样学样,至少依托临津江,在元山一线也设下了层层防区。
这样一套动作下来,让李景隆感到庆幸的是,在他防区刚刚搭建完成没多久,英国人的另一支部队,就找上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