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嘉意跟爸妈说了自己的打算。
“我刚到岛上的时候曾做过几次炸豆腐鱼,吃过的人就没有不喜欢的。
后来林嫂子还有韩大姐都来找我要过方子,要回家自己炸。不过她们也说了,怎么炸都没我做得好吃。”
说到这里,江嘉意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其实这鱼要好吃主要就在于外面裹的那层脆浆,有了它才能保证鱼又酥又脆还香还不腻。
那方子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肯定不能随便就给了人。
我只是稍微给她们少说了两个步骤。
但就少了这两样,做出来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听她这么说江母皱起了眉头:“要是做这个就得支油锅了,成本肯定不会低。
咱这是卖街坊邻居的东西,要是太贵了会不会卖不出去?”
“不会。”江嘉意回答得非常肯定:“豆腐鱼本身很便宜,即便油炸成本也高不了太多。
再说了,也不是只炸鱼,咱还可以炸别的,炸虾饼,炸馄饨,炸糍粑都可以。”
江父听得兴奋了起来。
“我觉得嘉嘉的想法行。成本高点儿怕什么?再高也比下馆子便宜吧?
不能天天吃,偶尔吃一顿总能承担得起。
再说了,买不起一斤还买不起半斤?买不起半斤,一块儿两块儿咱也卖。
积少成多那都是钱!
而且住在咱这一片的人基本上家里条件都不错,至少哪家都有个吃公家饭的,不然也住不到这边来。
别的不说,你想想小市场那儿,每天早上多少人在里面买早饭?那油条摊子每天排多长的队!
我觉得可以。
这要是做好了,肯定比那个秦家的烙饼生意好。”
说到这儿他看向女儿:“嘉嘉,你说的虾饼是什么?是正经主食吧?
那个豆腐鱼做小菜最合适,这个比较适合中午晚上卖。
咱既然要卖主食那就把早点也加上,你说的这个虾饼可以做主食吧?”
这回不用女儿回答江母就接上了话:“虾饼我会做,就是虾肉馅儿的馅饼嘛,没什么难度。”
她停顿了片刻,似乎是在琢磨这件事的可行性。
然后目光变得越来越坚定。
江母挺直了身子,说:“既然决定要做,那咱干脆就做大它!
也别只找一个人了,我去跟小巧说,让她看看能不能给咱找两个人来。
这样咱把豆腐鱼,虾饼还有饭团全都给加上,另外再添个炉子煮馄饨,煮饺子卖!”
说到这儿江母轻蔑地哼了一声:“以前厂里千把人的饭我都做了,这点东西还能难住我?不跟她计较,她还真把自己当盘菜了!
我明天就去找杨主任,咱也不占公家的光,也不让人家能挑出毛病。
不行咱就再交点管理费,让他们把这边地方全划给咱!咱正经把生意做起来!”
江父也被老伴激起了斗志,不由得摩拳擦掌起来。
“做面食我没你手巧,买菜这一块儿就交给我!
安清把三轮车买回来后我都还没怎么用过呢。
咱真要把生意做起来,我以后就不在小菜场买菜了,我直接去严明他们村里买。
那边的菜便宜还新鲜,顺便还能直接把粮食给拉回来。”
他越说越兴奋:“明天我先去一趟,让老严帮咱张罗着收点糯米回来。做饭团肯定得用糯米,他们那边的怎么也比粮店的便宜一点。”
江父口中说的严明就是之前江母领回来的那个偷偷卖粮食的少年小明。
严明在市里上高中,趁着暑假的时候悄悄倒卖些粮食给自己凑学费。
当初秦婆子和江母之所以吵架就是为了争夺那袋子粮食。
江母开始卖馄饨之后,严明还来送过几次粮食。
他的粮食比粮店里的议价粮要便宜一些,还送货上门,江母自然没有不要的道理。
严明开学之前,他把父亲带到江家和这边的人见了面,现在一般都是老严或者他媳妇往这边送粮食了。
除了粮食,他们有时候还会把一些家里种出来的菜拿到市里卖,每次来都会往江家来一趟,带来点新鲜的东西。
江父来了之后跟老严关系处得不错,搞得跟多年的好友似的。
时不时都会跑到他们村里去转转,还让老严帮他收过鸡蛋。
有这个关系在,别的不说,粮食方面至少有个保证。
江家一家子就不是那种墨迹人,既然商量好了,自然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第二天送走了两个孩子之后,江父按照女儿列的单子买回来最新鲜的豆腐鱼还有各式调料,当天江嘉意就做了她拿手的油炸豆腐鱼。
因为是要做生意,江嘉意还特意调整了一下配方,味道调得比之前做得更加浓郁了一些。
待那鱼炸好后,香得哟,隔壁小孩儿哭了好几个!
除了豆腐鱼,江嘉意还和母亲一起试着炸了好几回虾饼,各自都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子炸了几个,然后放在一起让家里人试吃。
参与试吃的除了江家一家子,还有张琴,另外还专门把田晓宁也给叫了来。
那俩姑娘吃得闷头不吱声,只恨不得把舌头都要吞到肚子里去。
问意见?
那必然是哪个都好吃!
经过几次调整,从味道到成本多方考虑后,大家终于确定了最后的配方。
老严是在两天后把糯米送过来的。
来的时候他借了村里的驴车,一次性送来了两百斤的米面。
而且还承诺以后只要提前说,他保证不会掉链子,这边需要的米面他全部都包了!
江父笑眯眯地答应了。
江父去严家所在的村子次数多了,现在在那边俨然也变成了一个名人。
自家的馄饨摊儿规模虽然不大,可这些日子用到的面粉却是不少。
这些除了实在跟不上趟的时候,会去粮店托关系买点议价粮外,相当一部分都是通过老严在村里收购的。
南江附近这些村子,现在的日子要比过去好过很多,吃饱已经不是难事,可是村民们手里都没有钱。
大家都是农民,天天辛辛苦苦种地。一年到头种的是粮食,收的也是粮食,却并没有什么挣钱的渠道。
可很多时候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所以,大家愿意把积攒下的那点儿细粮拿出来换钱。
以前是没什么渠道,只能偷偷摸摸去市里卖,除去交通费赚不了几个钱,有时候还会被抓。
而现在有了江家这个固定客户,严家的人就出头在村里收购粮食了。
他们赚的差价不多,却省了村民很多事儿,所以不光他们村,周围几个村的人也愿意把粮食卖给老严他们家。
这样就属于两好搁一好,皆大欢喜了。
在送房产证的时候林小巧来了一趟,除了证明她还带来了两个帮忙找的帮工。
她找来的是一男一女。
男的是个小年轻,十七八岁的年纪,女的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