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时也无法反驳,新罗同样侵略过伽罗大陆,想来只要不侵犯伽罗王朝的地界,他们应该是乐于见到其他势力相互消耗的。
藤原不比登此刻也是呆愣住了,他没有想到自己儿子的想法竟然和天皇是一样的!原本坚定的主和派,此刻他竟一时不知道到底该支持哪一方了!
藤原不比鸟继续说道。
“小和帝国才多大?伽罗王朝有多大?就算我们什么也不做,等三十年五十年恢复了元气,伽罗王朝到时候发展成了什么样?王朝死了那么多人!三大宗门死了那么多人他们会放过我们?”
藤原不比鸟的话有几分道理。
“田中二,你的身后是什么?”
“大海。”
“大海的后面是什么?”
“没有边界的大海...”
“不要想着可以逃离小和帝国,我们的后方是什么?已经有无数人替我们验证过了!我们唯一的路在哪里?”
藤原不比鸟再次看向田中二,他似乎思考了许久但是最终还是说出了西方!
沉默~此刻已经没有人再多说一句,藤原不比鸟的话竟是让主和的几人一句也无法反驳...
眼见无一人反驳,藤原不比鸟说道。
“长屋王,还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吗?”
长屋王这才回过神,自己之前竟然还怀疑过天皇选择的道路!现如今看来是自己跟不上如今的趋势了!既然如此自己坚定的支持天皇就够了!
长屋王此刻并未擅自做主,将目光转移到了藤原不比登身上。
藤原不比登此前一直都是坚定的主和派!讳轻时代君臣之间就统一了意见,一定要保持好和伽罗王朝的和平关系!所以才偷偷联系了当时了兮沐!只是没有想到他们只是想通过兮沐释放善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兮沐在整个王朝的追问下,一直都不愿意说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导致了当时所有人都对小和帝国产生了怀疑!最终兮沐以及精灵族淡出了权利中心,而宇文无敌也是马踏小和帝国...
这段历史一直都是他们这些老臣子心中的伤痛,最终文武天皇讳轻以大局为重,自戮于宇文无敌脚下这才免去了整个小和帝国的危机!而那时的首也还只是一个孩子而已,父亲就这样轻易的死在了自己的眼前!
即便如此文武天皇在最后依旧嘱咐,不可挑衅伽罗王朝这才有了小和帝国数百年的稳定!
藤原不比登没有想到,已经这样安稳的过了百年,为什么会突然变成这样?看着一直支持和平的几人此刻也没有出声,藤原不比登知道和平已经回不去了...
“好~既然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见,我和长屋王最后会与天皇做出最后的决断,诸位请回吧。”
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藤原不比登感到了陌生,藤原家族之所以能够得到文武天皇重用,皆是因为自己的想法能够契合文武天皇的意愿,只是如今随着圣武天皇开始掌权,自己似乎很多时候都跟不上这个年轻天皇的思维!没有想到作为番主的儿子竟然能够和天皇想到一处!
“难道~真的是我错了?”
待众人离开二人席地而对坐。
“长屋王,帝国才刚刚战败,番主照会你怎么可以允许他们说出再战这种话!”
“藤原君,你平心而论令郎的话可是在胡言?”
“这...”
“藤原君,你我身为内阁难道没有感觉到帝国此刻已经来到悬崖边缘了吗?”
“此话何意?”
“你说那森木为何要与石源武斗?”
“石源主张和平不主张用兵,在这次的西征上面,北部的番主们又是给人又是给钱,南部的番主们大多却是不冷不热,二人有间隙也是正常的。”
“藤原君,森木和石源武斗是想要继承最南部的鹿儿岛啊!这样就可以将札幌的民众迁移到鹿儿岛!”
“那鹿儿岛的人去哪儿?”
“番主都死了他们能去哪儿?”
藤原不比登这才发现,北部的番主已经疯狂到了如此地步!
“如果我们再不进行领土扩张,恶劣的环境逐渐侵袭到南部,札幌怎么办?青森怎么办?”
“可以将民众迁移到南部。”
“藤原君,迁移过后的番主怎么办?一块土地上面出现两个番主?权利此刻又该如何平衡?”
藤原一直都是不赞同对外战争的,不过内部的状况恶劣,他们能想到的办法也只能是将人进行转移。
“我知道藤原君一直都不赞成西征,不过如今小和帝国的状况我们还有选择吗?如果我赞同藤原君的想法,试问一下当北部彻底无法居住的时候,距离小和帝国的内乱还有多远?就算我们平稳的处理好了这个问题,藤原君敢保证?恶化的环境能够不向南部扩散?这两个随便爆发一个问题我们都没有办法解决!”
藤原不比登对此前坚持的不扩张也产生了怀疑...
“为了小和帝国的永续发展,西征不可避免!希望藤原君可以发布动员令,让所有的国民了解我们西征的必要性紧迫性还有无奈性,毕竟失败就在之前,只有藤原君这种一直反对扩张的人站出来,才能让更多的国民支持天皇的决策!”
藤原不比登此刻也没有再反驳,毕竟这次的照会让原本保持中立的番主,此刻也加入到支持西征的行列之中,即便是石源、宫崎步这种坚定的和平爱好者都没有了声音!
藤原不比登手抄录好战争动员令,只等明天和天皇开展内阁会议,交由天皇签字即可!
翌日清晨二人共同进入松之阁。
“番主照会已开怎么样?”
“回天皇陛下,照会之上阁老之子藤原不比鸟提出,小和帝国必须扩张新新领土且此间正当时,可借助朱蒙和乙支文武身死,正式进入大陆之上,让小和帝国由一个海岛国家正式晋升为陆地国家!避免现在以及日后可能出现的混乱,虽然可能会让目前比较艰难,但是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