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吃野菜,半死不拉活地蜷缩在山神庙。
就在他以为自己要死的时候,他爹回来了,他爹带走了他。
去医院检查,打针吃药,住进招待所。
养了一个多星期,才好了起来。
后来,后来就是他爹带自己来瑶姨家了。
瑶姨一家真好,即使知道爹可能无法回来,还能收留自己。
大白米饭管饱,鱼虾肉蛋更是不吝啬。
她们吃什么,自己就吃什么。
陈北大夜里时常问老天爷,这世上怎么会有那么好的人家呢,他是上辈子是修了多大的福气,才能遇见这家人。
怪不得爹说,要自己今后当牛做马要报答这家人。
他爹看人一向准,说的没错。
是的,陈北大他爹,从两年前就说了,村里这些人全不可信。
都是眼里只有利益之人,万万不可托付真真心。
只有他爹带他去见的那个大伯,才可信。
可是,可是那位大伯也被抓了啊。
陈北大想得太多,不小心被噎住,剧烈咳嗽。
杨清桦连忙放下碗,给他拍背:
“你这孩子,吃这么急干啥,大把饭菜,想吃鱼虾蟹你自己挑,新鲜得很,抱着生啃都没人说你。”
陈北大好些了,将那份坚定埋下心底,没心没肺地笑几声。
没一会,船上都是少年呼哈呼哈的话语声。
童瑶看了下手表,五点了都,和杨父说一声:
“爹,咱们开船找他们吧,是时候回去了。”
船上堆满了鱼货,杨父满意笑笑:
“行,今天回去早点,估摸他们也在收最后一网了。”
既如此,杨清桦就去开船了。
童瑶眯着眼遥望远处如蚂蚁般的渔船,有些骇异道:
“没想到啊,我们跑得还挺远的。”
杨大伯年纪上来了,有些老花眼,跟着看了一眼,只大概看到几个朦胧的小点。
他庆幸道:
“还好我们离得远,要是离得近,他们过来,看到那么多金鲳,不得跟着捞啊。”
杨父闻言,也跟着庆幸。
这些金鲳,个头都不错,全捞上来,有七百多斤呢。
要是几条船过来看到了,也会捞的,到时候说不给捞吧,又生分。
给吧,自家又亏。
本来就是自家先发现的,其实给不给,都是自家一句话的事。
童瑶失笑:
“那倒不至于,我们一块出来那么久,这点默契是有的,几家人品还用说吗。”
杨父回忆了下,又觉得童瑶说的有理了,像之前发现炸弹鱼,老吴他们过来帮撒网,也不分货的,最多给几条,让他们拿回家煮。
杨大伯闭了嘴,他才刚上船,不太了解几家人的默契,还是别多话吧。
几条船确实在起最后一网。
今天总共拖了三网,有两网兜爆网了,满意得不得了。
见童瑶说回去了,那就回吧。
这会回去,九点就能到港,比以前早。
忙了一天,除了三个小孩,大人都累得够呛,在船上找位置眯会。
跑远点的海域就是这样,和码头渔民同时间出发,又比他们回来晚,得抓紧时间补觉。
童瑶也在船舱木床上补觉,杨溪俊不肯和陈北大玩了,爬上木床,钻进娘怀里跟她睡觉。
陈北大才十二岁,还是个大孩子呢,今天在船上帮忙,又看孩子,身体也有些乏力。
直接躺在木床下睡觉。
晚上九点二十,回到码头。
夜幕早已降临,宽敞的码头站着不少人。
码头风大,4~6级的偏南风吹啊吹,刮得脸生疼,大家伙却不觉得冷。
只因家人带着鱼货,平安归家。
赵有富早就准备好板车和竹筐在岸上等着了。
他收购点,如今最大的赚头,就是靠童瑶几家的船,能不积极吗。
童父童母、童华夫妻俩,以及童木四人,外加一位45岁的中年男人。
他身形单薄矮小,面色蜡黄,穿着一身灰马褂,两边手肘打着大块的补丁,两个膝盖以及屁股后边也是大块补丁。
乡下干活,手脚要灵活受力,还得弯腰蹲起。
这几个部位的布料受不住长时间磨损,因此补丁也打在这几个地方多。
堂叔这副老农民装扮。
要是杨厂长在,非得自戳双目。
闽南事业有成的堂叔,如今咋地,落魄啦?
没错,这位就是童瑶的堂叔,童大刚。
是童父的堂弟,和童父关系最好。
为啥要过来呢。
就是因为童瑶一家想来想去,得让童父在家族里挑个信得过,性格老实的人,帮在店里卖鱼干。
县城两间店铺,一间60平方,一间35平方。
童华夫妻俩没法看顾两个,只能多叫一个人来。
老杨家真没人,杨母三个哥是渔民,童瑶几家换船了优先租给他们。
三个哥的儿子吧,有几个出息的,性格缺不行,小心思多。
杨母都看不上,别说童瑶夫妻俩了。
童瑶抱着呼呼大睡的儿子出船舱,就见到自家堂叔帮挑拣鱼货,时不时低声问童父这个叫什么,放哪里,那个叫什么,留下吗。
她笑着叫人:
“堂叔,你来啦,吃了没。”
童大刚立马放下手里的金鲳,走到童瑶近前,帮她拿手里的东西。
质朴的脸上扬起憨笑:
“吃了吃了,俊俊睡了啊,我来帮抱,你们出海一天,累挺。”
实诚人就是这样,什么活都包揽,童瑶哭笑不得:
“不用不用,这小子夜里不跟人的,换个人抱,他得闹醒。”
“那,那行,我帮你把这些脏衣裳和锅碗瓢盆拿上岸,一会再过来抬货。”
话音刚落,童木惊呼声传来,只见他打着手电筒,照着一条大鱼叽喳交喊:
“我去,堂姐夫,这是啥鱼啊,好大一条,你们真厉害,网到这么大的家伙。”
陈北大与有荣焉:
“我瑶姨说这是狗牙金枪鱼,可不是网的,我瑶姨钓上来的呢,大吧,有两百多斤。”
童木四人星星眼投来,下一秒又讲目光放到甲板上的这条狗牙金枪鱼身上。
七嘴八舌道:
“堂姐,你好牛。”
“上次堂姐在村里钓到那条青鱼有178斤,比这条轻点。”
“那不知道啊,要过称才懂。”
“出海真好啊,不光能网好多鱼虾蟹,还能钓鱼呢。”
童瑶催促:
“你们别说了,快帮抬鱼。”
童木四人关掉手电筒,放到竹筐里,积极回应道:
“好嘞,等我堂姐夫绑好。”
“对,还好拿了扁担过来。”
“那我先挑这两筐上岸。”
“我也是。”
码头就七条船,其他船只早就回港了。
因此,这条大鱼抬上岸,并没有引起喧哗。
直到所有鱼货拉回赵有富收购点,其他老板才打大门,过来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