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渐渐的深了,南宫御史府内已经燃起了点点灯光,自正门进入,直到四进内的后院,都已挂上了灯笼烛火。
但回廊走道却是一个穿行的下人都没有,花园树木由月光所倒影下来的影子,使整个御史府透着股诡异的气氛。
三进的正院之内灯火通亮,此地与外面就已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不但是人来人往,更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
穿行于树间的暗影,令整个正院的气氛更是紧张与压抑。
正房内室那个趴在暖和的床上,正与一盘桃子抗争的风华已经无力吐槽。
她又没让他来,既然忙,就在宫里慢慢忙呗,这如鬼影般的让人飘来飘去是几个意思?
将最后一个桃核往盘子一丢,盘子再往床边的几桌上一放,风华直接缩进了被子里准备眠眠。
天这么冷,房间里都已经燃着几盘的碳了,还是感觉脚丫丫冰冰。
她可没功夫陪他去慢慢耗,事情是她扯出来的没错。可她已经上报上去了,而且还帮着钓了鱼,后面就和她没关系了,到时他把抓到的行凶者给她结个案就OK了。
这时候,谁爱忙忙去吧。
可怜的摄政王大大,将一切安排妥当,本以为进来后能看到等待自己的某人,结果对方竟然已经呼呼大睡了。
正准备解衣,外间就响起了轻风的声音,“爷,找到了。”
只得将手放下,伏身在床上的小人儿脸侧一吻,脚步匆匆的立刻离开。
&
这一夜风华睡得那叫一个爽,一觉醒来,方嬷嬷已经准备好了风华的郡主正统服饰在一边候着。
今天皇上生辰,早晨虽然不用上朝,但是却得祭祖、拜天。
先感谢感谢祖宗,然后再感谢感谢上天。
祭祖,官员是没资格参加的,唯有皇室中人与异性王方可。
而风华好死不死的,就是那只能站在最外圈的异姓王之嫡系,而且还是有封地的那位,不得不参加。
这时她好想有人站出来,说那么一句——‘女子不能参加’。
她一准倒头就睡。
一身银白,头发盘成男子发式,玉冠所固。
也不知方嬷嬷是不小心,还是今天她没睡醒迷糊了,玉冠中所穿插的那根玉簪竟然正是当初摄政王所送的凤簪。
东西别在头上,风华平日又极为信任方嬷嬷,当然不会去在意这些。
等方嬷嬷为她系好暖披风,带着随风与原明(叶语兰为官家之女,回府准备晚上的庆宴)等亲卫离府进宫。
“嬷嬷?”盼盼不解,她可不信方嬷嬷会犯这样的错。
“摄政王下的令。”要不她哪敢啊?
方嬷嬷看着风华离去的背影,总算是松了口气的露出欢喜的笑容。
看来摄政王今天是有所行动了,她这棵心啊,总算是可以放下了!
&
自西侧门入内,马车一停,风华一下来,立刻就引来了不少皇室宗亲的侧目。
虽然被盯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他们的眼神为什么这般的怪?
圣王爷一脸的欣喜,看着她是不住的点头,尊王也是摸着胡子一脸的笑意,海王看那样是准备过来和她打招呼,结果被圣王爷拎走了。
风华脑子有些打结,转向随风,还摸了摸自己的脸,懵圈的问道:“是我脸上哪儿不干净吗?”
随风头都不敢抬的摇摇头,看都不敢看她一眼。
要是平常,随风如此反应的行为,风华一定会发现异常,但今天是一个个儿的都不正常,搞得她连带着也感觉自己脑子不正常了,倒是直接忽视了随风的反应。
迈步进宫,在众王爷们异样的目光中,风华总算是全身别扭的来到咸阳宫外。
在京的众王爷已带嫡妃全数到场,按各品级的王爷在前,嫡妃在王爷身后的在广场内站好。
在京的王爷都来了,自然那位昌王也到了。
风华的位置这次是靠到比较后面,在一众王爷嫡系的最前方。
她一站好,众郡王或是郡主们一看到风华头上之物,那是各色神情都有。
杨思敏杨大郡主是反应最大的,惊骇着睁圆了双目,就要抬脚上前,被她身边的一位俊郎男子立刻一把抓住手臂拦住。
此男子正是杨思敏的哥哥杨林,长平王嫡子,被先帝亲封为西宁世子。
风华已无心去关注这些与她同辈之人是何反应,她的注意力早已转到了前方燕王身边的那位。
一身二品王爷服饰,唇红齿白,长得不像孙太妃,倒是与小皇帝有些相似。不过摄政王说过,小皇帝与先帝是长得最像的,那这家伙就是长得像先帝了。
倒是有副好皮相,一脸带笑,看着你妹丫的还真不像是个干坏事的主儿。
隔得远,风华只能看清他大概的外貌,无视细致的观察,自也就无法大概判断他此刻内心是何想法。
卯时正。
摄政王带着小皇帝出来,今天小皇帝倒是看着十分有精神,没有了一直以来那病态的苍白之色。
在明黄的五爪龙袍之衬托下,面色红润,可以说是红光满面。
看着他那一脸的笑容,风华知道,他今天很开心,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开心。
皇上出来,众王亲请安,风华在这样的场合自是不会托大,也意思意思的来了个单膝礼,反正她现在身上穿着的是银白色。
按正常,众王亲请了安后,皇上就会领着众人前往‘供奉殿’祭拜先祖。
但今天却没有,反而走出来一老太监。
这老家伙风华可是熟得不能再熟了,一看到他,她立刻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一股极大的不安感涌入心头。
再看到寿公公手里的恭敬的捧着那份明黄,风华立刻后退一步想朝后缩去。
“启明帝遗旨!~~”寿公公的声音还是那般的洪亮。
亮得风华感觉耳朵已经被震失聪了,妹丫,毛时候跑出来个启明帝的遗旨?
众人再次下跪。
寿公公并没有自己宣读,而是将遗旨给了跪在最前方的圣王爷。
圣王爷就这般跪着张开遗旨,细看后递给了身后的尊王爷,尊王爷看过后递给了晋王爷,晋王爷再递给了御王爷。
最后几人相互确认的点头,这就证明了这份遗旨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