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月重新开始,平台要求的各项数据从头起,帅逼的读者朋友,麻烦您动动帅逼的手帮忙点点催更,如果还有空暇时间,点一下用爱发电的礼物就更好了,不用您破费,看15秒广告就能做数据,您的支持使作者更有码字的动力。)落心田街道是市中心,在江南省城里位置很好,可这里原先是寿服和白事一条街,大家嫌弃这里不吉利,所以这里的房子无人问津。
华潇春进屋看房,发现一楼是正正规规四间房,前后各两间,前面两间以前应该是门店,后面一间厨房,一间制作间。
二楼一间用作楼梯间,另外是三间卧室,有部分楼板已霉坏。
可能是想快点卖出去,房主报价550块,明显是留50块给买家还价的。
华潇春看了房后,没有对房子给予评价,只是问了后续的联系方式。卖家讲,这里长期有人,决定要买时,直接来这里找他。
回到银苑,华潇春感谢了介绍看房的老头,又给了他一包飞马烟。老头是真心高兴,退休后,那点退休工资要养家里几口人,留在他身上的零花钱很少,每天在银苑花5分钱买杯茶泡一上午,身上的岳麓山香烟都是计量着数抽。
今天带个路就得了两包好烟,属于意外之喜。
就在华潇春跟老头聊天时,鹿青又找来另一个田姓老头,他也知道一处房源。这年代没有中介,买卖双方都是开人传人介绍,很麻烦。
第二处房源在营盘街那边,田姓老头照样收到华潇春给的飞马香烟,自是高兴的愿意带着这群人去看房,路有点远,要坐三站二路公交车。
房子位于营盘街旁边的小巷子里面,是解放后建的土坯房,基本结构完好。接待华潇春他们的是一位陈姓中年妇女。田姓老头只是把华潇春介绍给陈姓房主后,自己就退到屋外去了。
跟房主打过招呼后,华潇春进去看房,五间正房加屋后一个临时搭建的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加上房子前面自己围了个小院子,华潇春心里很满意,当脸上平静如水,外人看不出她的喜怒。
“陈大姐,你们家房子还蛮新的,收拾得也很干净,为什么想起要卖了?”华潇春跟房东了解情况。
提起这事,陈大姐心里就有气:“前几年我公公还在世时,他们开家庭会时讲,只要我们夫妻服侍好公公,等老人家过世后,这房子就给我们住。”
“可是,去年底,公公寿终正寝后,老三、老四就出幺蛾子,讲这房子是家里长辈留下的,他们都有份,天天跑来闹,搞得我老公心力憔悴,最后我老公同意卖了这房子,几兄弟分钱。”
华潇春理解陈大姐的无奈,但无能为力,他问:“你老公是家里的老大?”
“不是,老大前几年得病死了,我老公是家里老二,老大不在了,所以就由他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田大姐心里的气,一时难以平复。
“那你们打算买多少钱?”华潇春试着问。
“包含老大家在内,他们讲低于800块,就不卖。”陈大姐也聪明,气头上还能用别人的口气报价。
实际情况是,其他弟妹要他老公给每人100块,房子就归他家了。就算他们夫妻都有工作,还育有四个孩子,两个大的被下放当知青,时不时要补贴一些,两个小的还在上学,根本拿不出500块钱。
陈大姐在单位是小领导,送人情走后门在单位搞了一套筒子楼,所以她才有底气卖房。
“陈大姐,你公公过世是高寿?是在这房子里过世的吗?”华潇春笑着突然发问。
“我们照顾的好,他老人家满了82岁在家里正常过世。”陈大姐很自豪的讲。
“陈大姐,老人家虽然高寿,但是在家里过世,对于买房者来讲,还是有点不吉利。这样讲吧,我今天看了两栋房,另一栋房在市中心,还临街,进出特方便,讲实话,就是房子旧一点,但是他报价便宜啊。”华潇春开始发挥讲价本事。
“你们家在巷子里,家里还死过人,就算我买了,还要请人来做做法事,所以很麻烦。你也知道,这年月能吃饱就不错了,谁家能拿出800块巨款?”
陈大姐知道自己讲漏嘴,现在华潇春这样讲,她就有点不高兴,问:“那你买不买房?”
“想买,但是手头紧,东借西拼的才凑齐600块,如果你同意600块卖房,我马上就能付款。”华潇春装作下了很大决心的样子。
“600块,卖不了,我老公那帮子姊妹不会同意的。”陈大姐还是用这个借口拒绝还价。
同来的鹿青、洪胜、宁思浔在旁边看华潇春表演,洪胜看华潇春还价,心里想刘家那么有钱,婶子还飚演技干啥,直接拿钱砸多有气势。
他不知道华潇春享受的是还价的乐趣,不还的价就没成就感。
“陈大姐,我们到屋里谈。”不管田大姐同不同意,华潇春把她拉进里屋。
进屋后,陈大姐问:“你想干啥什么?”
“这样行不行,你跟你老公姊妹讲,房子只能卖600块,等房子成交后,我另外给你50块,反正你没受损失。你想啊,你照顾了老人几年,怎么能跟他们分一样的钱?”华潇春真是奇才,短时间内就能想到这办法。
“这样不好吧,万一他们知道了,我家不得翻天?”陈大姐担心道。
“这里只有你知我知,难道我会乱讲出去?你也不会去告诉他们吧?”华潇春循循善诱道。
陈大姐本来就恨那几个姊妹不讲信用,现在房子卖了,自己家还能多分50块,一咬牙,道:“你保证不讲出去,我就同意了。”
“我保证。”华潇春立马举手讲。
“好,我卖了。”陈大姐道。
“那下周一上午9点,你叫上你老公所有姊妹在市房土产局门口等,我们办了过户,现场就给钱。”华潇春道。
“那我的50块?”陈大姐问。
华潇春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大团结交给田大姐,说:“先给你10块,过户后再给你另外四十块。”
陈大姐收下10块钱,道:“好,下周一,你一定要来啊,不然,我不会退这10块钱的。”
“好,如果我毁约,10块钱就送你了。”华潇春大气的讲。
从里屋出来,华潇春对鹿青他们讲:“走,找个地方请你们吃饭去。”
门外院子里,田老头问:“嫂子,你们谈好了没?”
华潇春边往外走,边说:“老田,谢谢你引荐,走,我请你吃饭。”
田老头跟这家人的老三认识,是老三让他对外宣传,讲这栋房子要卖,他不进屋,是怕老二媳妇骂人。田老头摆手:“我还要回家做饭,你们谈好没?”
“谈了一下,他们报价太高,我可能买不起。”华潇春不愿给外人露底。
“你想什么价格买?”田老头问。
“500最好,不能超过600块,超过600块,我就没地方借钱了。但是他们报价800块,所以价格谈不拢。”华潇春讲。
“哦!这样啊。那我回家了,家里等着我回去做饭。”田老头调头想走。
华潇春赶紧又塞一包飞马烟给田老头,客气地讲:“老田,耽误你回家做饭了。”
田老头也不客气,收下飞马烟,说:“大嫂,你大气。”
到营盘街后,华潇春提议:由她请客,要鹿青带路找个有名的饭店。
在银苑混了几个月,洪胜也学会了很多人情世故,他讲:“伯妈,我们怎么能让你请客,今天由我做东。”
“我家看房,麻烦你们两人陪同,怎么能让你请客?”华潇春不同意。
“哈哈,我没刘正茂有钱,请你们到和记去吃粉吧,那可是省城最有名的老字号粉店之一,离这里也不太远。”洪胜讲。
宁思浔:“地方特色,很好,刘正茂去沪市,也是专门找沪市的名小吃店。我们第一次见面,刘正茂就请我到沪市六必居吃的牛肉煎包。”
不动声色,华潇春记住了宁思浔刚才讲的话,她心里很高兴,刘正茂这个小崽子不错,看到漂亮姑娘知道去追,家里不用操心他的婚事了。
“好,那就去和记吃粉,”华潇春讲。
和记粉店创起于上世纪20年代,由李姓兄弟共同经营。它们家的粉皮由手工制作,洁白柔软,宽窄均匀,盖码选料严格。煨煮后,肉质鲜美,汤汁浓郁,尤以牛肉木粉滋味最佳。达官显贵和小姐官太的趋之若鹜。
公私合营后,生意一直红火。洪胜排了好久的队才买到筹码,这边鹿青也是站在食客旁边等人吃完去占座。
四个人吃粉,华潇春、鹿青、洪胜吃的汤都没剩,唯独宁思浔碗里还剩下一些,但她嘴里还是讲米粉味道好。
饭后,鹿青歉意地跟华潇春讲,还有两个知道房源的人,今天上午没来喝茶,下午就没法看房了。
华潇春:“没事,不急,我带小宁在城里转转,你们有事就去忙吧,上午辛苦了,下午我去肉食水产店买点菜,你们晚上来我家喝酒。”
洪胜笑着说:“伯妈,这两天我们都喝麻了,今天休息,等明天刘正茂回来,再去你家喝。”
中山国货陈列馆离和记不远,是省城最有名的百货店,华潇春带着宁思浔到这里,就是想给这个准儿媳置办点东西。
可是,宁思浔打死不让华潇春花钱给自己买东西,她对华潇春讲:“伯妈,沪市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产的布料和鞋子都是全国质量最好、款式最新的,在内地买这些带回沪市,到了那里都穿不出去,因为太土了。”
听宁思浔这样解释,华潇春都不好意思下手了。总不能花钱买别人认为很土的东西,让她带回去不能穿吧?
下午时间,华潇春真的就只带宁思浔逛街,路上买了点吃的东西。
早上,刘正茂回大队后,古大仲告诉他,开镰仪式的拱门已经搭好,其他要大队准备的东西已经备好,农校的谷神老师和他团队已经到位。
现在就是与会嘉宾要落实到位。刘正茂就在办公室打农校沈校长电话,问对方邀请省领导的情况。
沈校长笃定的讲,省府秘书长夫生同志、省教育厅长、省农业厅长确定明天会出席开镰仪式。
刘正茂又跟市府联系,是周长青秘书接的电话,经周秘书确认,明天由杜副主任和市农业局长代表市里出席。
得到这个准确的消息,古大仲是很佩服刘正茂,他自己去高岭县邀请黎主任,却连黎主任的面都没见到,对方讲已经预约了其他活动,由秦柒代表县里出席。
公社这边,杨主任听说黎主任不来,他也找借口,让罗迈代表公社出席。
现在有省里领导站台撑腰,县里和公社的主要领导必定会后悔。
按刘正茂预先布置,古大仲再次给公社下面五个大队支书打电话,让他们的党政领导一定要出席,古大仲还对这些大队领导暗示,到时会有惊喜。
旁晚时,大队组织了开镰仪式的彩排,先由学生合唱《国歌》,然后是古大仲代表大队讲话,接着是谷神介绍杂交水稻的特点。
谷神是纯科研学者,不太擅长交际,本来他想让学生代替他上台做产品介绍,还是刘正茂做谷神的工作。刘正茂对谷神讲,这次开镰仪式有媒体报道,而杂交水稻到了大面积推广的关键阶段,正好抓住这次机会讲清讲透,学生上台介绍,必定不如谷神自己对杂交水稻理解透彻,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谷神讲完产品,例行是省市领导指示,最后就是开镰实地验证收获。
唱《国歌》时,刘正茂发现五十位学生还是统一穿着夏天海魂衫短袖衣和短裤。郝利基给出的解释,学生只有这一身衣服是统一。
好在十月的温度还有十几度,短时间穿短袖还能挺住。
10月26号清早,第一批到的是省报记者韦湘和摄影杨屏果,她们提前来踩场面找摄影位。
后面,秦柒、罗迈等人都在8点多到位,原来邀请的四个大队支书和大队长,最后到来的却是五个大队的领导。
隔壁鸟山公社下属金树大队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他们的李长根支书和文昌大队长主动跑来参会。
9:20时,远处传来鞭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