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在宫里的日子过得水深火热的,派了好几拨回府要钱的不说,还特地让小太监传话的时候说明是皇后和孙芥害的自己。
小太监哪里敢传那样的话,只到荣国府上要钱,别的一概不提,还是去的次数多了,贾琏实在是撑不住了问了一句。
“敢问公公,不知娘娘因何需要如此花费?”
小太监一改宫里恭敬谦虚地态度,拿过银票塞到自己的袖子里,然后鼻子冷哼了一声才斜着眼看着贾琏。
“咱家怎么会知道呢?
左不过是贤德妃娘娘做了不该做的事,开了不该开的口,咱家不知内情自然不敢多言。”
贾琏咬了咬牙,又从袖子里翻出来两张五十两的银票塞到小太监的手里,小太监看过以后,眉毛挑了一下,满意地开了尊口。
“琏二爷若是想要知道内情就要问一问府里的二太太了,若不是娘娘听了她的话,何至于得罪皇上、冒犯皇后、欺辱文忠侯,干出大逆不道的事来呢?
言尽于此,咱家告辞。”
小太监满心舒畅地离开了,这回不光可以孝敬给夏爷爷,自己有可以留下这额外的一百两了。
可是贾琏就真的是气得要撞墙了,二房怎么就和林承瑞杠上了呢!贾琏掉头就去了荣庆堂当着贾母的面然后把小太监的话都说了一遍。
荣国府如何闹腾,林承瑞管不着,他现在正在户部查自家祖上的账本呢。
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林家祖上居然在户部借了国库六十万两银子,整整六十万两啊!特么这是买了什么花了六十万两啊?!
“林侯爷?林侯爷?林侯爷!”
“啊?梁大人,怎么了?”
林承瑞虽然年纪小,但也是正儿八经的侯爷,再加上林家的欠款确实不少,梁自纶作为户部尚书,还是有些担心他究竟能不能把这笔钱给还上,所以亲自出面接待了他。
梁自纶看着拿着算盘打了半日核对账目的林承瑞,拿着那张自己给他的账目纸,目瞪口呆地坐了一盏茶的功夫都没有动静,梁自纶还是有些担忧地叫他回神。
“林侯爷,您看这银子。。。”
梁自纶有些含糊的问了一句,林承瑞立刻反应过来,但是为了不让自己当冤大头,还是装作有些为难的样子,用商量的语气开口。
“梁大人,本侯府上眼下一次性拿不出来这么多的钱财,不知是否可以略微缓一段时间,好让本侯回去凑一凑;
说实话,本侯也是第一次知道祖上欠了这么大的一笔银钱。。。”
“这。。。也可,不知侯爷需要多久,下官也好对账。”
“半个月吧,眼下还清欠款的消息虽然告诉了各家,但是真正凑钱的不多,半个月本侯还是可以凑一凑的 。”
“好,那半月后下官恭候侯爷大驾光临。”
“好。”
林承瑞拿着单子大步离开,回府以后仔细查对府里的府库存银和从借银子回来以后各家人情往来的单子。
林承瑞花了将近七天的时间才看完了将近五十年的单子,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荣国府害人不浅。
这六十万两银子被借回来以后,林老太爷就一直放在府库里没有动过,一直到贾敏跟着林如海外放到扬州,这六十万两银子才被贾敏以各种名义送回了荣国府整整四十万两。
要知道林承瑞在整个荣国府建大观园的时候,各种花心思也就含泪赚了他们六十万两而已啊,还因为各种原因花了将近八万两,这都是林家上下一心,忙活了将近两年才赚到的血汗钱啊。
结果最后发现居然被贾敏背刺,送了三分之二回娘家,合着里外里林承瑞也只赚回了十二万两,还费心花了两年的时间。
想明白这一真相的林承瑞真的是心如死灰啊,荣国府老太婆着实害人不浅啊。
林承瑞脚步虚浮的从账房里走出来,在外面等着的林忠等人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敢在一旁护着不让林承瑞摔跤。
“忠叔,查,当年父亲和太太去扬州后,都有谁留守京都,又是谁替太太给荣国府办过事,全部都查出来,他们的家产和家人全部控制好,速度快些,动静大一点也可以。”
“是。”
林忠带着人离开后,林承瑞回想着自己府上的银子想了想还是决定半月之期到的时候,再带着东西去户部平账就头疼。
“青虎,你扶着卫嬷嬷、孙嬷嬷去公库尤其找到当初荣国府送到咱们府上的节礼,若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就让两位嬷嬷想办法,务必五天之内把东西一件不落的都放到同一间库房里。”
“是。”
梁自纶从林承瑞给了准话离开后,就按照宫里的意思前往各家传话送信要还钱的准信。
开国皇帝在登基没几年就撒手人寰了,刚建国,百废待兴。
太上皇上位后体恤跟着先皇和自己到处打江山的百官日子过得艰难,就开恩准许各家没有钱的人家去国库借银子度日。
或许本心是好的,可是事态渐渐发展走向了邪路,最后发展成没有在宫里借过钱的官员会受到各家勋贵排挤的歪风邪气。
文官还好,文人讲究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清高好名声,对于不肯借钱度日的人家反而会夸几句有气节,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就算是被武将讽刺也能毫无心理压力的讽刺回去。
可是武将,尤其是四王八公为代表的勋贵们可不讲究这些,过日子嘛,讲究的就是一个舒坦,没钱?借啊!
国库的银子放着也是白放着,反正又没有说什么时候还,没人催,又不用交利息,借来花得多好啊,都不用费心去赚钱了。
说不定哪一日皇帝一开心,大赦天下都不用还了呢。
于是,做着这样的美梦,勋贵们越借越多,到后来,有的人家干脆连婚丧嫁娶的钱都靠借了;
梁自纶一派人上门,各家有的是不屑,有的是惊慌,开头那几日着实在京都里闹了一出不小的风波。
宁荣两府开始也着急了一阵,但是后来北静王传话,说是四王八公不必着急,此时还有回旋的余地。
他哪里知道,所谓的余地不过是皇帝搪塞太上皇的瞎话罢了,太上皇眼看着就不好了,心里对于建万寿园急得不行,只是碍于面子才不得不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偏生北静王水溶听了这样的话却依旧深信不疑,甚至还给各家传话,让他们不必把皇帝的想法放到心上,毕竟太上皇还在呢,皇帝说什么都越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