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出于报复心理,找回了钱,又有了稳定工作的何大清并没有搬到其他地方去住,而是继续在四合院里租了个小房子。
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住,何大清也就租了一间房。
面积比之前跟白寡妇租的两间房加起来小一些,但比那两间房单独任何一间都要大,他一个人住也是足够了。
租金一个月一块钱,一年十二块,按照何大清现在的工资,他半个月就可以赚到一年的租金。
这种事情现代年轻人做得到吗?(悲!)
何大清这两天小日子过得不错,这天拎了一斤散白还有一斤拌菜回家,准备喝一点,喝之前还故意到白寡妇面前晃悠了一圈。
“哎呀,一个人生活就是舒服,不用养着几个白眼狼。”
“还有这菜,我一个人都吃不完啊。”
“可惜没办法,要少了,人老板不卖。”
听着何大清那奇贱无比的话,白寡妇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她怎么会不知道何大清就是过来炫耀的!
“何大清,你别得意!”
“你现在就是个扫地的,等你老了我看你下场如何凄凉!”
何大清也毫不客气地回怼道:
“那也得等我老了再说,你姓白的还未必有命能活到老呢!”
“对,我就是个扫地的,你那俩儿子连地都扫不上呢。”
两个儿子是白寡妇如今唯一的指望,一听立刻跳脚叫骂道:
“你放屁!我儿子只是年轻,他们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才不是你这种又老又残废的废物!”
“有出息?我倒要看看两个没关系,耳朵又不好的废人能有什么出息!”
何大清跟白寡妇闹成了死仇,现在也不介意直接在对方的伤疤上使劲蹦跶。
说完又得意洋洋地看了一眼白寡妇愤怒扭曲的模样,转身回了自己家里。
白寡妇气得脸色铁青,胸膛不断起伏,却又奈何不了何大清。
在何大清抓着易中海的时候,白寡妇的两个儿子也努力出去找工作了。
可是他们两个年纪轻,没工作经验,又是外地人,在四九城没关系可找,加上被杨文功打得落下了残疾,听力不好,正经的工作根本不要他们。
毕竟这个时代做啥工作,得先听前辈讲解。
他们俩耳朵不好是很严重的问题,就算四九城现在很缺人手,这俩残疾又没经验的兄弟也根本找不到正经工作。
哪怕是打零工都被人嫌弃,根本竞争不过四肢健全,无病无痛的成年人。
没办法,为了找到工作,兄弟俩只能自己压低工资,这才有一些人愿意雇佣他们,干的也就是搬搬抬抬的辛苦活。
兄弟俩忙活得跟狗似的,一天也难赚到个一块钱,一个月下来赚得未必能有何大清多。
加上白寡妇知道何大清得到了赔偿,手里捏着两千多块的巨款,现在还有了稳定的工作,这些都是在和她离婚之后得到的,让白寡妇怎么不嫉妒怨恨呢?
——————
杨文功并不知道何大清和白寡妇之间的闹剧,事实上他现在根本就不在四合院里,因为陈将军找他有事。
杨文功接了电话,来到了已经被划为机密地点的仓库和陈将军见面。
“老陈,有啥事儿说吧。”
杨文功上来就是有话直说,一点不和陈将军磨叽。
毕竟对方也不是漂亮的姑娘,在他身上磨时间也没啥好处。
陈将军也不啰嗦,直接让下属拿了一个箱子过来。
“你看看吧。”
杨文功有八九玄功傍身,自然不担心有事,将箱子接了过来,打开一看,箱子里躺着一把黑色的手枪。
杨文功拿起来掂量了一下,感觉十分压手,问道:
“仿制的鹰酱的货?”
“嗯,鹰制的m1911型手枪,是你上次弄来的那批武器中的一部分,这把是最早的一批实验枪。”
鹰制m1911型手枪,从1911年正式列装服役,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一直到1985年才从鹰军退役。
74年的时间内,光是在鹰酱,这个型号的手枪就生产了270万支,这还不算鹰酱盟国生产的,这足以证明这个型号手枪的设计有多么扎实可靠。
毕竟m1911手枪服役的大部分时间涵盖了大半个冷战,以冷战时期两大超级强国在军事上内卷的程度来看,不够可靠的手枪根本不可能坚持得下去。
杨文功拿着这把仿制的m1911比划了一下,却没有发射,而是问道:
“实验型号拿到我面前来,肯定是枪有问题吧?射击不准,还是卡壳?或者是炸膛?”
“是炸膛。”
陈将军回答的时候捏紧了拳头,语气中有些气愤,但更多的是无奈和悲哀。
“虽然有了你弄来的枪,可以倒推出原本的设计图纸,但是我们现在的冶炼技术还不够,用来制造枪身的金属强度不足,这些枪击发超过300发子弹之后就几乎全部炸膛,上面目前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让我来问问你有没有主意。”
杨文功听后露出蛋疼的表情,他虽然不是专业军迷,但对炸膛也有一些了解。
炸膛是枪支最严重的事故,一般有两个可能,要么是枪支设计本身有严重缺陷,要么就是生产时所用的材料强度不足,不足以承受开枪时火药爆发的威力导致枪管炸裂。
跟卡壳,射击精度低这一类要上了战场之后才会导致严重后果的问题不同,哪怕是在平日训练的时候,一旦枪支炸膛,爆裂的枪体碎片都容易对用枪的人造成严重伤害。
轻则受伤,重则致残甚至致死。
其实华夏在这个时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有不少。
比如七十年代华夏就从约翰牛那里引进了一款斯贝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并且从约翰牛那里拿到了全套的发动机设计图纸,只要按照图纸生产,发动机在结构上是没有问题的。
但就是因为华夏的材料工艺能力不足,生产出来的钢铁不足以承受发动机工作时的高温高压,生产计划一拖再拖,结果这个六十年代就研发出来,七十年代引进华夏的发动机,到了二十一世纪才做到真正量产。
杨文功穿越到这个时代,了解到这个时代国家的难处,也不禁为国家和无数的科学家感到辛酸,可看着手里的手枪,杨文功也感到郁闷。
他又能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