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看得不够仔细?”
在道士静尘的眼前,正站着一个手持镜元观重器——玉炁道剑的道袍少女,不是此刻站在身旁不断唤他的陆青岚,而是在数日前的夜晚,与青衣文士于嘉元城朝露山之上拼斗的那个“陆青岚”。
在他的识海中,正不断回忆推演在数日之前,二人的那一场修道之人这一最为“纯粹”的修行者与武夫间的拼斗。
“陆青岚”起剑,前掠,倒持,下摁,玉炁剑去虚空,指剑式……
静尘定定地看着“陆青岚”指剑式向青衣文士身前双掌间那数寸的离体剑罡,皱眉沉思。
再进!玉炁剑回!
青衣文士撤右掌负后横挡!
静尘目光紧紧锁定回刺玉炁剑与青衣文士负后右掌即将接触的那一寸,还是摸不到有何痕迹。
静尘闭眼再睁,“陆青岚”右手持玉炁剑前冲,左手掐诀。
就在她那左手指尖两仪道阵出现的一瞬间,静尘死死盯住,不断推敲。
“和往日里毫无区别啊。”原地呆立的静尘自言自语。
随即他目光随意一瞥,眼睛却猛然睁大!那是“陆青岚”右手上即将与青衣文士银色左掌触上的玉炁道剑。
道剑通体玄青,剑身之上银色的龙虎纹路经过“陆青岚”掐道门参同双指一抹,赋气外现,可那也只是“陆青岚”体内故意外露的气机而已!
兽鸣……兽鸣!静尘心中剧震,自己踏入培元多年,自少年时内观澄明之境开始,多年对于内体与周遭环境的敏锐感知,当时明明能注意到玉炁道剑之上隐有连争斗之人都无法察觉的龙虎兽鸣。
玉炁道剑若无真正成流不断的灵气牵引,为何内里真正的古剑“囚笼”会发出龙虎兽鸣!
道士静尘瞬间怔住,“难道这天元灵气真的有了变化,有人培元登顶化灵入体了?可为何观中闭关长老毫无感知?”
……
在真正踏入修炼长河之人的眼中,境界之间的真正差距从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对于江湖武夫来说,前后两境之间搏杀,便和三五岁的小孩儿与一个佩戴兵甲久经沙场的八尺大汉拼命一般毫无意义,就更不用说下中上三大境界之间的天堑鸿沟了。
而流转内外大小周天的修行者则更为简单直接,若是来犯之低境界比自身要高,甚至都难以抓住他的气息,从而来人的境界都无法判断。于嘉元城外白狼丘奋力搏杀,边战边退,重伤至手中剑碎的落月也仅仅是在无比凶险的微妙时机才隐隐摸到了四人中那名洗髓境界之人的气机。这还是那人并未动杀心,只飘然在战场中心之外远望的缘故。
在天地元气凋零几近殆尽的数百年来,修行者如同藏于洞中冬眠之田鼠一般,在数十近百岁月中耗费心力流转才汲取积攒下来的内元之气,因为时时需与天地“共鸣”,所以不是被那时时刻刻的体外大周天流转而缓缓吸引耗散,便有可能在某次险地搏杀之中便一荡而空,只落得那凄惨境地。
相反的是,对于自身体魄不断锤炼的武夫则大不一样,“体”之一途虽难尺进,但在刻刻不懈的水磨功夫下,自身境界总是在不断攀高的,先天资质优劣只会限制武夫体魄境界拔高的速度,而并不会如修行者那般被一道无人可解的瓶颈牢牢锁住。
再者,炼体武夫因为自身体魄与身体之“势”的不断凝实,自会缓缓隔绝内里气机与混元周天之交互,自无气势耗散之忧虑,只顾不断攀登便是。若是数百年前天地元气充盈的那些“大年份”,修行者或天资卓绝,或福地偶成,或堪破天机……天上地下灿若星辰,削山填海;而炼体武夫,依然还是靠着岁月打磨缓缓寸进,好似天元盈虚与自己毫无相干一般。
这一切因缘造成的最后结果便是,当下天地或说是江湖,三品修行者大都在宗门之内“苟延残喘”,艰辛攀登;二品修行者凤毛麟角,大都是天资卓绝之辈或是宗门长老宗主;而那些所谓的化灵甚至更高境界的修行者,更是见所未见,只出现在典籍传闻之上。
与之不同的是,浩渺宇内,这炼体之人遍地都是,沙场军伍之中更是可以说人人皆向着那驭息破石境界埋头苦进;而领军之人不论大小,则可以说这淬金境界便是“敲门砖”。在偌大的南明王朝,最为顶尖的那波将领,更是扫岭断流多年,蓄势待发,积攒气机去够着那“势压方圆”的破势境界。
而令人惊讶的是,在王朝顶尖将领口中,撼山境界的武夫,是真实出现在过众人面前的,甚至可以说这群人之中便有。浩瀚江湖,怒目震世的金刚境界太过于缥缈,但有了这确实存在的撼山境武夫,谁又能说没有那破海之人在苦苦打磨呢?
而一旦同阶境的修行者与武夫对阵,初始之时或许你来我往,穿梭写意,还能较个高下。可一旦耗时过长,修行之人那苦苦积攒的内元之力,便会在所持招式手段中缓缓散去,而武夫体魄那股“势”却是越打越凝实,最终只得落一个被双拳捶杀的下场。
陆青岚便是在宗门叮嘱下早已明白这一点,才会在与扫岭境界的青衣文士争斗中,数回合里尽出“杀招”,占着镜元观绵延长存积攒的通晓传承与那曾是古剑“囚笼”的玉炁道剑,疾速断“势”进而破敌。若是不然,陆青岚便是稳稳地被拖入泥沼耗斗至死。
……
“似乎,还是没甚结果……青岚那一剑或许只是妙手偶得,又或是玉炁道剑其本身有了什么意料之外的变化?”耗费心力不断推演完玉炁道剑状态的静尘眉头紧锁,眼前持剑披发、左手微颤的“陆青岚”缓缓消散。
“师叔!”陆青岚一声大喝。
静尘身躯一震,转头一翻白眼,说了声:“我听得到,方才在想事情。”
陆青岚歉意一笑,身边的陆知也龇牙眯眼仰头看着姐姐笑。
静尘轻轻一叹,失落苦笑。
……
在数百年以来,宇内天元灵气流散,百家风华渐渐凋零,唯儒释道三教绵延,但也与从前有着云泥之别。
道教本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如今还有香火存续的,却也寥寥无几了,镜元观便是这残存星火中的一点。江北道楚虞山脉中的起云台,耗费了镜元观十数代祖师的心血起了一座几乎囊括了整座楚虞山脉的不断流转的普天大醮;而在镜元观所处的起云台,在觉察天元流散之时,则是起了一座更为耗费心力的玉箓大醮。这在三教鼎盛时期本是用来为帝王民生祈福避祸的斋醮法事,在近数百年来的镜元观,也只能勉强压缓自身气数消散。
如今是南明立国一百七十六年,也是程乾皇帝赵谦即位八年,国力充盈,军伍雄壮,百姓安宁。南明八道这块儿“庄稼地”,正处于秋收之时,天下大流安乐,“哀民生之多艰”似是只出现于儒家藏书之上的古语罢了。相较之下,曾经风华绝代的天下无数炼气士,如今几乎尽数臣服于王朝顶尖武夫与百万铁蹄之下,沦为皇家豢养的“戏子”,堪舆占星、道场祈福、立坛祭祀,只有真正根底雄厚绵延的镜元观之流才免遭于难。
如今的南明王朝八道境内,还能有点分量,有数十名培元修士苦苦存续的,除了那依靠浩浩文坛学子支撑住的儒教书院之外,便只剩下连同镜元观在内的“两观三寺五山”了。江湖上其余所谓的“大宗门”,说的便是这块儿地界上有着一个培元境界修士“坐镇”,更多的,是那年过半百古稀才堪堪结印的“江湖骗子”。
在这培元境就稳坐一方修行宗门领袖的天下“旱地”里,真正是修士油尽灯枯之年啊!
……
正午时分,京城扶安坊崇盛街,云相府邸。
“甘奉宗的漠北云骑,按时辰来看,应是到了嘉元城了罢。”开口的正是端坐于云府内院书房楠木书桌前的云宣义。
一旁坐着喝茶的连敬言一身灰衣,点了点头叹气道:“已于日前绕过雁荡山系,自北疆道曲经岭南,入了剑南道。唉,这年轻人的性子,非得搅个天翻地覆。”
“他要扬一扬凶气便让他放手去吧,徐峡近年来可是把他敲打得紧。如今嘉元城鱼龙混杂,翻上一翻,说不定会浮起几只大王八。只要别过了日子误了大事便是了,城内之事反正有那两支肆虎军给他收拾残局。”身着白色长衫的云宣义不再端坐,而是往后一靠,倚在了木椅上。
“咱俩是着实不怕那林老儿带着石尚书找咱拼命啊。”连敬言抿嘴一笑。
连敬言忽然想到了什么,忽地开口接着说道:“这样的江湖,王朝铁骑翻来覆去地踏上几遍也就坦坦荡荡了,着实不像我年少翻阅古书时羡慕的那丈剑穿云,飞剑取命的繁盛之世啊。”
“现在这光景,江湖顶多算个奇大的泥沼罢了。可你有没有想过,是在贩夫走卒中穿行、市井间仗义扶弱不惜身死的三脚猫侠客像江湖中人,还是那高悬于九天敕令众生的剑仙像江湖中人啊?”云宣义顿了顿问道。
连敬言沉默不语,半晌之后才缓缓开口道:“约莫还是第一种吧……或者,这人身有侠气便是了。”
“是啊……”云宣义背靠木椅,长长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