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安宜阳这次去的地方离京城远,只是一个世子的名头力度怕是不够,皇上便派遣安宜阳为钦差,赐尚方宝剑一柄,对于地方官员有先斩后奏之权。同时也派了高手随身保护。
虽说安宜阳觉得他这一去是造福百姓,未必会有人对他不利,但有高手随身保护也更放心一些,不然真因为什么原因损害了谁的利益,难保不会被人记恨在心。
多少京城派出去办事的官员都被刺杀了,他也不比谁多个脑袋,还是防着点好。
安宜阳离开这天,田喜乐本打算去送行,可在知道皇上要亲自来送,还要送出城,平王府就没一个赞成田喜乐去送的,毕竟自家送行就是依依惜别,可皇上去送,那就要三叩九拜,田喜乐这么大的肚子再跪出毛病怎么办?
最后田喜乐也没办法,只能把安宜阳送出府门,为了陪田喜乐,平王妃和老王妃也没去送,只有平王带着刑向明一直跟在安宜阳的车队后面。
一路上刑向明都表现出对安宜阳这个兄长的孺慕之情,安宜阳不时斜他一眼,真想不明白这人脸皮怎么那么厚呢?反正他是做不出兄友弟恭的模样。
可当着平王的面上,他也不能说把刑向明赶回去。难得平王和平王妃的感情合好了,他也替母亲高兴,至少不能让平王觉得他这个做兄长的没有个做兄长的样子,再怪平王妃没教好。最多就是在刑向明说了什么不想接的话时,一笑而过,再趁平王没注意多瞪他几眼。
来送行的还有安宜新和安宜蝶安宜秀姐妹,与刑向明的虚伪比起来,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舍就更真实了。
在城门等了不一会儿,皇上就带着许多人和车前来相送。安宜阳和平王跪在前面,刑向明跪在安宜阳后面,皇上一直带着笑,表彰了几句安宜阳在蒙县的功绩,又表彰了他在雪灾之时做出的贡献,最后才预祝安宜阳在余奚等地也能做出一番成绩来。
这次去余奚可就比去蒙县时气派大得多了,除了安宜阳从平王府带的几大车,皇上又让人准备了几十车,除了送安宜阳的,还有不少之前收集到的草籽和甜高粱的籽粒。之前已经运去余奚不少,这一次就是最后一批了,由安宜阳一并带去。
军队也给准备了一支,这次队伍里就没有安宜武了,他早在年前几个月就被派到余奚等地了。
之前在蒙县时,安宜武虽然没有太突出的表现,却也带着手下人保着蒙县一方平安,让一些想要趁机作乱的人没能得逞,功虽不大却也不能泯灭。
而皇上也知他与安宜阳的关系,又知安宜泽已去了余奚等地后,在当地受到不小的阻力,本想派着别的官员过去,可又怕安宜泽没有官职在身,即使遇到事情也做不得主,干脆就把安宜武派过去,如此一来他们兄弟配合也默契,可以为安宜阳的过去打点好一切。
而安宜阳过去之前还要有很多需要准备的工作,安宜泽一介草民说话办事总是难以让人信服,干脆就给安宜武封了个正六品的通判,官虽不大却有实权,又是皇上亲封亲派的,即使是当地的知府都不敢小看他。
虽说跟他之前想要凭着自己的能力做到将军有些出入,但皇上亲自下令封的官,安宜武性子虽直,也不是傻,即使是凭着大哥的本事他才升的官又如何?别人想要攀上平王世子的关系还找不着门路呢。
等安宜阳过去后兄弟三人又能同心协力,想来余奚用不了多久也能像蒙县一样慢慢富足起来。
余奚这边没有下大雪,安宜阳到来时虽然已出了正月,但气候还是干冷干冷的,兄弟三人围在一起喝酒,说起京城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儿,一个个都忍不住唏嘘,这一场大雪若不是有蒙县和庄子里的粮,还不知要饿死多少人,也难怪皇上会震怒,那些囤粮不卖,想要抬高粮价的铺子确实该死!
而平王府的庄子和安家的庄子虽然这次拿出不少粮食,看似赔了不少,但同样收获的也不少,除了名气皇上为了不让雪灾中有付出的人寒心,过后都赏了不少的金银之物。就像安宜泽在蒙县的那些房子,虽然不用担心卖不掉,可卖个三年五载银子都都押在里头,而皇上都买去了,也让他可以有更多的银子再去做别的事情。
这次安宜阳过来时也给安宜泽带了不少车银子,安宜泽的信里说了他打算在这边也建了房子卖,相信用不了多久,这边的人口就会多起来,地价也会高起来,反正虽然也有风险,安宜泽还是想要赌一赌。
只是余奚县城里没有蒙县那么多的空地空房可以推倒重建,除了跟官府买地还要跟县城的一些百姓买房。而且地价也比蒙县高太多,若是建买地建民房赚的不多,安宜泽就想要建一些大些的宅子,或是蒙县的那种商业街。
安宜阳带来的这些银子可起了很大用途,安宜泽一面让手下的人去买房买地,一边陪着安宜阳在余奚等地巡视。
因田喜乐不能同来,之前就把很多可能发生的状况给安宜阳分析了,安宜阳之前也总是捧着些农书学习,又有过一些实践经验,对于一些田地的问题也不是两眼一抹黑。
只是如今天还没有转暖,地还冻着,有很多想法也不能实现,所以安宜阳到来之后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招工,同时也将种甜高粱的好处推广开。
虽然之前官府也向百姓推广了种甜高粱的好处,可这些世代居住于此的百姓还是心存疑虑。虽说朝廷给的条件很好,大力投入养牛,养牛后也会由朝廷回收,但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虽说田地里的收成不好,但也是有收成,每年种种水稻虽然只能有别处一半的收入,可那也是细粮,若是种上甜高粱,收到了籽粒肯定不如稻米好吃。
若是牛也不爱吃甜高粱,他们忙了一年可不就是白忙活了?还有养牛的风险也大,朝廷暂时是说到时回收,可牛少了那是耕田的壮劳力,牛真多了谁家用得了那许多牛?
而且,很多有钱人都圈了地要种甜高粱、养牛,他们这些小百姓能争得过人家?朝廷真买不下那么多牛,最后吃亏的只有小百姓。
安宜阳在余奚等地走了一大圈,亲自带着皇上的圣旨跟百姓们保证,除了少部分的百姓因听说蒙县的稻田养鱼成功而对种甜高粱养牛有信心之外,大多数的人还是持着怀疑的态度。
安宜阳每天都说的口干舌燥,百姓们的态度还是很坚持,甜高梁种过的人不多,他们信不过。
最后,安宜阳实在没办法了,干脆也不劝了,就像蒙县刚开始的时候不也是都不看好稻田养鱼?后来见稻田养鱼养的好了,才都想跟着种稻养田。
而且,按田喜乐所说,盐碱地也不是不能进行稻田养鱼,只要措施做的好,也会丰收。既然他们不想种甜高粱,只想着种稻养鱼倒也可以试试。
何况,余奚等地地广人稀,都种了甜高粱也不实际,不如就用那些荒地先试试,若有愿意跟着一起干的他也欢迎。
于是,在安宜阳到达之后,短短半个月,余奚等地的发展方向就已经定了下来,一部分愿意种甜高粱养牛的,由朝廷送来大牛小牛,还有不少要生没生的母牛,都是头一年从临国用粮食换来的。
还有一些马匹自然就是由朝廷派人饲养,但也要由安宜阳负责管理,可以说他就是马场的管理者了,虽然挂着钦差之名,安宜阳却觉得他要成马夫了。
好在头一年就做了不少准备,牛马吃的草料都囤积了不少,而那些刚出生的小牛吃的也不多,可等牛场马场建立起来之后,随着这批小牛小马的长大,需要的草可就不是小数了。
等田地都融化之后,安宜阳亲自带着人将圈出来的马场里洒上草种,这种草种长得快,用不了多久那些牛马就能吃上最鲜美的青草。
除了已经看出养牛养马好处,愿意跟着赌一把乡绅官员们都跟着把荒地开垦出来种上甜高粱。也有不少看出朝廷要大力发展养牛的百姓愿意种甜高粱,这些人每家每户至少能买到一头牛回去,而种出的甜高粱,若是用不了,安宜阳也表示会以合适的价格回收。
一时间,余奚等地又有不少人开始犹豫,不知种甜高粱、养牛到底会不会赚钱。
而一些不想种甜高粱,只想着养牛的人却被告之,因牛的数量少,暂时只能提供给种甜高粱的百姓饲养。倒是让不少人又打了退堂鼓。
好在安宜阳也表示,等来年牛群壮大之后,只要幼牛数量充足,再有愿意养牛的,无论种不种甜高粱,都可以养,只是养牛的草料问题就要自己解决。
安宜泽除了忙着跟在安宜阳身后协调,也会关心他在余奚等地买房买地的事情,毕竟那才是他认为的正业。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