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其他州府县镇的快递点也张罗起来,并且将快递站的功能和所有的老百姓进行了普及。
当晚,崔萍奢侈的包了一顿饺子,母子俩吃的肚儿滚圆,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陷入了甜美的睡眠当中。
次日早上,娘俩刚吃过简单的早饭,前院就有人扯开嗓子喊了起来。
崔萍也顾不得收拾碗筷,直接来到前院,瞧见有七八个男女老少的聚在院里。
“这里能送东西?”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问道:“能送到渝州府吗?”
“可以的,不知道婆婆您要送什么东西?”崔萍将众人带到东厢,招呼几位坐下。
婆婆从包袱里取出两双针脚细密的千层底布鞋,“我儿子在渝州府当兵,这是我给他做的鞋子,路上不会弄丢吧?”
“婆婆放心,咱们这快递站是归朝廷管辖的,最是安全不错了,保管不会出错更不会弄丢,要是丢了,咱们快递站是会按照原价赔偿的。”
这边说着,外面进来一个年约二十四五岁的爽利女子,“你就是崔妹妹吧?”
“我是。”崔萍点点头,“你是……”
“哦,我是今儿在这里上工的账房,姓赵,叫赵莹莹。”
“赵姐姐有礼。”之前崔萍还担心账房可能是男人,到时候她得多尴尬,如今看到居然是为女账房,她那可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下了。
赵莹莹在旁边的桌案前坐下,取出随身带的小算盘,摊开账簿,抬手示意崔萍继续。
崔萍按照规矩,利落的将这位婆婆的两双鞋子包好,并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需要邮寄的地址,交代这位婆婆去赵莹莹那边缴费。
快递的费用很便宜,谢琅主要的目的是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并且也给像崔萍这样的人一个赚钱的机会,多少赚钱意思意思就可以了。
大周十六座州府,下辖近千座县城,快递站一旦铺开,那可以说是财源滚滚,不用担心会赔钱。
如今日子艰苦,不一定会达到收支平衡,之后坐等收钱就可以了。
一整日下来,小件的有书信,大件的有衣服被褥,送达的地方天南海北。
只等次日有人上门来取件,送往隔壁的州府,如此依次传递。
谢琅对此事并未多加关注,她只需要提出自己的方案,让下面的人去实施便可。
身为皇帝,日理万机,只着眼于一件事,于她来说纯粹就是浪费时间。
今日的早朝,诸位大人的心情如同上坟。
只因陛下在早朝上告诉他们,上午在衙门坐班,下午去大学里重新读书。
“陛下,今年是否还要重开科举?”苏颍心里觉得,他们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要重新去苦读,另外一方面也要兼顾朝政,必然会分身乏术,还不如重新开科取士,让那些年轻人去大学里再苦读一番,毕竟即便是高中状元,也是要先历练,而不是一上来就予以重任。
谢琅明白苏颍的意思,笑道:“别想着偷懒,若是你们放弃这次机会,两三年之后等到那群年轻人学有所成,你们这群老家伙恐怕得全部被挤下去,活到老学到老,别以为当了十几年的官就觉得自己通晓万千。”
“臣等遵旨。”他们再不愿意,陛下就这么说了,非去不可。
再者说教授他们的还是当今陛下,谁敢吃到缺席?不要脑袋了?
当晚,诸位大人回到府中,同家人说了这件事,惹来家中妻眷父母也跟着面面相觑。
他们家老爷(父亲、儿子)当官都多少年了,也是同千万人一起挤独木桥,最终蟾宫折桂,才熬到现在的位置,谁想到陛下突然来上这么一出,一把年纪了,居然还得重新回炉重造。
想想都令人觉得好笑。
御书房,太医院院正及几位医术精湛的太医,聚集在此。
“朕准备在大学设立一个医学学科,有意让你们在医学部担任讲师,你们的想法呢?”谢琅开门见山的问道。
几位太医互相看了看,心中多少是有些不情愿的,毕竟他们自己能有这一身医术,都是几十年勤学苦读熬过来的,各自都有擅长的领域。
而且有的还是医药世家,基本都是只传给家中的子孙,如今陛下却要让他们把自己这一身医术,公然传授给外人,他们心中难免踌躇。
“臣愿意。”一位看上去有四旬左右的男人上前,“只是陛下,臣擅长的是妇科。”
“臣也愿意,臣擅长的是骨科!”
“臣也愿意……”
或许是知道当今陛下的脾气,他们即便心中觉得委屈,却也不得不答应下来。
谢琅自然不会让他们带着脾气给学生们授课,因此摆明车马的给他们普及开设医学院的好处,不需要细想,他们也会明白,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二月底,京兆府就在京城各处贴出布告,盛京大学与盛京女子大学将会在今年七月开始招生,两所大学招生都有门槛。
盛京大学主要招收有举人功名以上的读书人,女子大学则是招收在家中读过四书五经的人,想要进入这两所大学的人,将在五月初,全部赶赴京中,进行集中的测试,测试达标后方可入学。
但是还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两所大学的医学院,只限于你喜欢医术并且熟练认字的人,不限其他。
定州杨府,乃是庆隆年间的三元及第状元郎,且在之后的几十年辅佐过三位帝王的大儒,杨琦的府邸。
杨老先生如今已经年过七旬,身子骨依旧硬朗如壮年,若非那斑驳的白发,谁也不会将他看做一位古稀老者。
他于庆隆年间崭露头角,后辅佐康华,熙照,嘉和三位帝王,与先帝九年告老还乡,专心做起了富家翁。
即便姚家曾经那般的肆无忌惮,也没敢把手脚伸到杨琦身边,足见他的影响力有多大。
“老爷,盛京苏大人的来信。”午后,杨琦坐在廊下晒太阳,近身老奴从外面,捧着一封信进来。
杨琦闻言,笑呵呵的接过那封信,“哎,苏颍这孩子有些年没来信了吧?”
“是,四年前苏大人因劝谏姚太后,被姚氏一派污蔑下狱,去年年底才出来。”老奴站在他身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