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不打笑脸人,彭云装模作样的客气道:“袁老板客气了,在下今日邀请了好友一同登船游赏,还请袁老板行个方便。”彭云说完便扫了一眼正在排队等候的众人。
精明的袁老板此刻哪还能不懂彭云的意思?赶紧吩咐几位伙计道:“来啊,你们几个将这艘最好的画舫船靠岸。”
李维一听不禁摇了摇头,心道:“背后有关系,有后台就是牛逼,你别看县尉官小,在山阳县这一亩三分地说话就是好使。”
此时湖中顿时来了一艏双层的画舫船,只见此船飞檐翘角、玲珑精致的四角亭子逐渐成形,赫然立于船头,船柱上的浮雕一层扣着一层,层层错落有致,栩栩如生。
游船并不大,长约12米、宽4米,整条船弧线优美、高高翘起的船尾,整体看起来堪称一件艺术品。船尾的雕花栏杆与船舱、船头的雕刻遥相呼应,船身四周贴着浮雕祥云,给整条船增添了富贵、华丽的气质。
中国造船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年前的汉代,中国古代造船就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期,而且曾远航至南洋。发展到了宋代,使得造船业在技术与制造量上又登上一个新的高峰,造船工艺有了巨大进步,出现了很多造船业中心,反映了当时经济的巨大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特别是海船的质量已达到领先于世界的高水平,为推动当时的经济发展和商品贸易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南宋时的大海船可载重几万石(一石约合现在的110斤,2万石就达千吨级以上),深阔各几十丈。周去非《岭外代答》说,渡南海航行的海船,舵长数丈,一船载几百人,积一年粮食,还能在船上养猪和酿酒。这种巨型的海舶在当时世界上是罕见的。而且南宋时出现的具有优良水密舱结构的商船,即使从现代船舶的设计理论角度来评价,它的性能及工艺水平都是无可挑剔的。
正由于宋代造船业的发展和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所以中外商人所乘用的海船很多是“宋朝制造”。“中国船”运载量大、稳定性强、安全可靠、航速也很快,阿拉伯人、波斯人等都愿乘坐中国大海舶。而在唐朝时中外商人僧侣还多乘外国“蕃舶”。
北宋建都开封,每年需要大量漕船载运东南的粮食等货物。所以宋代在很多地方设立了造船场,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温州以及杭州等地都形成了制造海船的重要基地,不但有官方的造船场,也有很多民间的造船场。宋太宗至道末(997),各州岁造船三千三百三十七只。
官营作坊打造战船、漕船等,民营作坊打造商船、游船。江浙一带都已成为造船业的中心。福建沿海四个州军都生产海船,海船质量居全国首位。
而江南最大的船场便是扬州的谢氏远航船场。远航船场不仅和官府合作制造战船、漕运船、座船(官员客船)、马船(运兵船),还造有民用的商船、游船、还有奢华的画舫船。
而袁老板的娘舅便是谢家人,虽然只是谢家的旁支,但在远航船场也是有一定分量的人物。此人利用职务便捷,以低价卖给了自己的外甥十几艏大小不一的游船。其中有两艏乃是这十几艏当中最大最豪华的画舫船,李维他们登的便是其中之一。
谢家造的船只不仅船体更巍峨高大,结构更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而且装修更为华美。谢家的船只船头小,尖底呈V字形,便于破浪前进;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受到横向狂风袭击仍很稳定;同时,结构坚固,船体有密封隔舱,加强了安全性。
底板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或三重大板结构,船上多樯多帆,便于使用多面风。大船上又都设有小船,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救生、抢险。每只船上都有大小两个锚,行船中也有探水设备。南宋三大造船场之中最有名便是谢家的远航船场。
袁老板客客气气的招呼李维5人安稳上船,叫来最好的舵手以及几个水性较好的船工来护卫李维等人的安全。
见李维等人上船,在码头排队等候的游人顿时犹如鼎水之沸,几个胆大的叫喊道:“凭什么他们先上船,我们这么多人已经等候多时了,你还有没有商家诚信?我们不服!”
“对,不服,决不答应!”
“叫他们下来,让我们先上......”
“我们要退钱,我们不上了......”
排队等候的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已经乱成一团,而此刻上船的李维看着他们只能报以歉意了,而彭云却以一副蔑视的眼神俯视下面的众人,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
“凭什么?就凭他是县尉大人的公子,你们当中若有谁的父亲或是亲戚身居高位的,请出列,鄙人愿亲自掌船为您开航,诸位可有啊?”袁老板开口大声喊道。
等候的众人顿时鸦雀无声,你瞧瞧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人出列。
袁老板冷笑道:“既然没有,那你们就耐心等候吧。”
众人只好再次乖乖的排队等候,再无怨言。
李维一上船便开始打量起来,船头船尾各施有栏楯,中间便是独特构造的客舱。客舟分三个舱:前一舱底作为炉灶与安放水柜之用。中舱分为四室。后舱高一丈余,四壁有窗户。采绘华焕而用帘幕增饰,上有竹篷,平日积叠,遇雨则铺盖周密。后舱设有楼梯,供游客登山二层观赏萧湖风光。
船上还设置了隔离舱,使用了称为“转轴”的桅杆,从而增强了战胜逆风恶浪的能力。在动力方面,除帆和桨外,还是使用了南北朝时期陈代发明的踏车。
整个画舫船的构造确实豪华奢侈,李维打听了一下,租下此船需要银两30两,令人咋舌不已。当然对于有钱的公子哥则不算什么,顶多少去一次怡红院即可。对于像彭公子类型的更是牛逼哄哄,不仅让您享受贵宾似的待遇,还不需要你花一分钱,令人羡慕不已,尤其是像李维这般既没官职又没钱的酸秀才。
李维站在二层的甲板之上,俯瞰整个萧湖,犹若银练横空,水天相接。虽然身处冬天,但四周仍然绿树成荫,林中梅花争相竟艳,或含苞待放,或傲然怒绽,清婉娇羞,点缀着整个绿树树林,显得整个萧湖生机勃勃一般。
此时风吹湖面,水波鳞鳞,几只白鹭蜻蜓点水,涟漪在水面上荡漾开来,让李维只觉身心怡然,飘飘欲仙。看着湖天一色,让李维不禁想起了那首悠扬的旋律:故乡的原风景。
于是李维掏出刚刚在码头上,从一位老货郎手中购买了一只葫芦丝。葫芦丝造型别致,葫芦上的花纹精雕细琢,堪称一件艺术品。
船上原本相谈甚欢的四人,突然听见这首动听悠扬的旋律,不禁让所有人陷入深深的回忆当中。
故乡的原风景乃是后世日本第一奥卡利那笛演奏者,作曲家野村宗次郎所创作的一首对于自然万物与山川土地的感怀的音乐。
李维一曲作罢,回头一看只见几人神色悲凉,恐有一股生离死别之感伤。
文天祥率先说道:“没想到景轩兄一首悠扬的旋律将在下带回了故乡,让在下十分挂念家中年迈的父母,也不知他们身体如何,是否安康,也想起了家乡的美酒,不知是否还是香醇猛烈,更是让在下想起了儿时的伙伴,是否还能一起玩耍。”
文天祥再次陷入回忆,过了半晌后说道:“不知兄台这首曲子从何处学来,能否教与在下,让在下日后思乡之时,便以此曲解忧伤。”
此时崔姑娘突然说道:“先生的这首曲目也不禁让小女子想起了苏轼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便是描述了夫妻二人阴阳相隔的那种思念之情,真可谓十年生死两茫茫。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李维微笑道:“看来在下不该吹这首曲目了,害的让两位泛起了思念之情,失去了观赏的乐趣。”
“哪里哪里,景轩兄的曲目也是应景,恰到好处。不知这首曲目可有词牌名?”文天祥赶紧的问道。
李维一愣,如何回复呢,总不能说没有,或者直接告诉他,这首曲目就叫做故乡原风景?这也不符合当下的词牌啊。李维瞬间想起了后人的作词,勉强的点头道:“有,名叫《秋暮》。”
“秋暮?好名字,那作词呢?”
李维沉吟了一会儿,才慢慢想起作词家林火鬼云所着的词,缓缓吟唱道:“万里秋情,绘一笔沉吟;点灯独行,愁一腔离别音;雪染双鬓,蹉跎岁如云;青衫泥泞,照影伶仃;故乡青山之外,前程(暗暗)无处寻;谁伴我知心,共此行;与子同衣,生死不吝;素衣簪荆,她笑语如铃;渡口送行,掩泪句句叮咛;夜半酒醒,相思寄与卿;中庭落英,空笑冷清;伊人千里之外,孤窗(冷衾)对月明;愿伴她今生,止飘零;琴瑟在御,年岁宁静;春和景明,当时少年心;飞鸟逐云,看山外天无垠;黄粱梦里,得意醉花阴;涉水投奔,春华委顿;衰草离披,而今凄凉意;年岁几经,得失几场梦醒;伊人老去,故园烟火明;芳草满津,埋没归径。”
“好词,好曲,诉说了情人之间的思念之情,和苏轼的《江城子》有异曲同工之妙。”文天祥激动之情难以言表,随即问道:“不知这首词是否景轩兄所着?”
李维有些尴尬,心道:“之前的两首诗,自己已经厚颜无耻的偷来借用了,硬是归到了自己名下。那这首词曲,难道也要厚颜无耻的拿下?万一以后叫自己再编词曲该怎么办?毕竟类似的曲目自己知道的可不多!”
见李维沉思不语,文天祥有意提醒道:“景轩兄?景轩兄?”
被文天祥的叫喊声打乱了思绪的李维,不知该如何答复的时候,便听到外面传来叫喊声:“有人落水啦,有人落水啦,快来救人呐.......”
李维等人赶紧的冲到船头,向外望去,只见湖中确实有一位白衣男子落水,不过男子身边的游船大多离得比较远,唯有李维这首画舫船靠之最近,但却无人下水。
船上虽有水性较好的船工,但只是被老板特意交代保护好彭公子等人就行,用不着多管闲事。再加上天气寒冷,虽有阳光普照,但是只要落水后被寒风一吹准要伤风感冒。而且古代的伤风感冒不像现在这般容易治疗,弄不好就会出人命,谁也不傻,没人愿意下去救人。
文天祥倒是相救,但是自己是个旱鸭子,无能为力,彭云更是作壁上观,懒得管这无聊之事,只抱着好奇的心态看着湖中落水的男子,心中冷笑道:“真是作死,这么冷的天还要下河‘游泳’.......”
崔语琴和季思楠也是干着急,看见有人落水,也跟着叫喊道:“快来人呐,有人落水了,快去救他。”显然是说给船上的船工所听,只可惜没有任何反应,只听得季思楠怒骂道:“什么人呐这是,见死不救!”
正当季思楠气鼓鼓骂人的时候,旁边的李维直接从二层甲板上,以优美的姿势跳了下去。落水很完美,没有水花,若是比赛打分,估计所有评委都要给到9分,只可惜这不是男子跳水比赛,而是下水救人。
李维发觉那位落水的男子快无力挣扎的时候,果断的脱掉外衣,义无反顾的跳了下去。
船工见李维也跳了下去,开始有些紧张了,老板交代了要保护船上每一位客人,可不能马虎。于是也跟着跳下去一个,不大一会便见李维游到了白衣男子附近,一把将他托住,随后拼尽全力往画舫船的方向回游。
三人慢慢靠近船坞,船工率先上船,立马丢下一根手臂粗细的绳索,李维一手托着那位落水男子,一手抓住绳索死命往船上爬,船上另外几名船工也一起用力将李维和那位男子拖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