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丈之外,陈元化沐浴在柔和的月光中,遗世独立,宛若降尘仙人一般。
“阁下此举非君子所为,还请说明来意。”
看着面前这个踏月而来的俊美少年,裴矩用无可挑剔的礼仪询问道。
“裴先生,在下这次前来,是有事相商。”
“深更半夜前来,阁下不会是有什么好事要告诉我吧。“
“这是自然,裴先生,在门外站着可不是待客之道。”
“不请自来的恶客也算?”
“自然!”
“既然如此,那请吧!”裴矩将门打开,手一伸,做出一个请的姿势。
“那就叨扰了。”陈元化跨门而入。
书房
手里拿着一碗茶盏,待陈元化饮了一口茶汤后,裴矩再次问道:“阁下此来所谓何事?”
“裴先生,此次在下所来,是为了一件大事。”
“哦?还请先生明言。”对于陈元化的卖关子,裴矩依然一副世家公子的优雅气度。
“不知先生听说过魔门没有。”陈元化一副神秘的表情。
“还请先生明言。”这次裴矩没有搭理陈元化。
好吧,年轻时的邪王脾气是真的好,陈元化也不再逗他,直接开口。
“此次在下听闻魔门阴葵派联合了灭情道、真传道、天莲宗,准备对当今皇帝下手。有如此阵容,皇帝宇文邕绝难幸免,到了那时,长安乃至整个大周都会陷入一场动乱,届时,便是裴先生大展身手的机会了。”
“先生既然如此了解魔门的举动,那为何不去找皇帝或者是哪一家王公大臣,还是来找裴某这样一个小小官吏呢?”裴矩依然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但眼神已经慢慢冷了下来。
“如果裴先生只是一个小人物的话,那在下自然不会来找先生,但先生是吗?”陈元化嘴角微翘,好似没有看到对面裴矩逐渐冰冷的眼神。
“哦?难道不是吗?在下虽然出身河东裴氏西眷房,得随国公看中,但如今只是一个小官而已,自然是个小人物。”说完这句后,裴矩面上带起了笑容。
“裴先生,在下此次来是真的带有诚意的。”陈元化嘴角翘起的弧度更高了。
“我可没觉得阁下有何诚意,至今阁下依然没有透露姓名。“裴矩面上的笑容也越发灿烂。
夜深人静,灯火烛照
两人就这样相对无言而笑,整个书房透露出一股诡异的气息。
炽~~~
在烛火的映照中,两人的身影逐渐变形、扭曲,宛如魔怪一般。
呼呼呼
明明门窗已经关上了,但两人之间响起了一阵风声,鼓动两人衣袖猎猎作响。
裴距眼神中闪动奇异的神色,充满着一种生机勃勃又死寂沉沉的充满了矛盾的感觉。
“不管你有什么秘密,等一会儿你会说出来的。”
陈元化回以神秘的一笑:“正合我意!”
刹那间,整间书房风声大作,又在下一个瞬间消弭,一切归于平静,下一刻又掀起一阵气浪。
小小一个书房仿佛置身于海底涡流之中,暗流涌动,表面平静,实则万分凶险。
空气中隐隐泛起道道波澜,仿佛连空气都陷入了扭曲,烛光映照之下诡异至极。
两人四目相对,眼中异样的神采越来越盛,一者生死幻灭,仿若空寂,一者阴阳流转,万物化生。双方都试图将自己领悟的法理感悟打入对方心神之中。
这已经不止是武力上的比试了,而是心灵上的交锋。
不同于真气修为上的决斗,心灵上的较量更为凶险,稍有不甚,在交手之际被对方发现一丝破绽,好一些的被破去心境,一日不修复心境,一日不得寸进,若是对手心狠一些,直接陷入万劫不复,难以自己。
没想到这次邪王并没有打算和自己进行真气上的较量,而是选择在心灵元神方面进行更加凶险的比拼。可能是他没有足够的把握能马上拿下自己,所以宁可选择这种更加危险方式来对付自己。
如此自信么,邪王阁下,我的道心也是在楼观道和禅宗双重认证的,陈元化微微一笑,暗自想到。
在无形无质的世界当中,两人的精神已经交锋了了无数的回合。在这样的对决中,体质无用,真气无用,唯有无上的智慧是最有力的武器。
不知过了多久,整个书房彻底平静下来,两人各自闭目回复心神。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两人同时睁开了双眼,这次,眼神中没有其他的情绪,只有说不尽的平和。
“在下乃真传道当代道主——元化。”陈元化首先开头,毕竟自己上门是客。
“在下是花间派和补天阁当代传人——石之轩。”
“哈哈哈哈。”
两人相视一眼,双双大笑起来。
“元化先生一身道气阴阳相济,全身血气遵循子午之理,相必贵派的《子午罡》先生已经修炼至大成了,达到了除了贵派创派祖师长眉真人之外,再无人能达到的剑罡同流的境界。”
“石先生亦是不差,竟然能将花间派充满生气灵机的真气与补天阁死寂阴沉的真气纳为一体,达到生死轮转的境界,已经超过了两派的樊笼,自成一体。”
经过一番商业互吹,明明前一刻还是比生死相搏更加凶险的心灵交锋的两人似乎瞬间成了多年的好友。
这很符合魔门只有强者才配当朋友的逻辑,有什么事打一架,只要你没死,那就能接着谈。
“所以这次元化先生前来是所谓何事?”
这是第三次问起这句话了,前两次是以裴距的身份,现在则是以石之轩的身份。
“不瞒石先生,我此次,是为了魔门的未来!”
“哦?愿闻其详.”石之轩心中好奇,对于这位突然出现,能与自己不相上下的真传道主能说出怎样的话来。
“数百年来,我圣门一直备受打压,一直不被认可,反而处境越来越糟糕,不论历代先贤如何努力,都没能挽回这个趋势,现在连域外胡教都能与我圣门相争。不知石先生以为然否。”
“石某亦是如此认为。不知先生对此有何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