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什么?楚阁老把朕的旨意驳回了?”
紫宸殿,看着自己方才打算发布的圣旨,萧苓可以说是一脸错愕。
她似乎能够理解楚仪的意思,但根本没有预料会是这么一个打算。
而内阁的官员将旨意送过来,但对楚仪的决策那是一个头两个大。
但对于首辅大人的决策,这名官员也不好不说,只得硬着头皮点头:“陛下,楚阁老是这个意思……”
萧苓坐不住了,跟着本来就因为国事忧心的心情莫名起了一团火。
这个楚贼!
他方才老实多久,如今又这么堂而皇之跟自己对着干了。
果真就是奸臣改不了造反,狗改不了吃屎。
此时知晓楚仪做出这个举动,她是真的心底来气,气到了最后跟着又是委屈起来。
凭什么就无缘无故驳回自己的圣旨,还要求自己不要再下发类似的旨意?
萧苓越想越心中难受,恨不得直接去内阁那边找楚仪问个明白。
可思虑再三,她又起了脾气,觉得自己这么去找他指定被一阵数落自己不懂战事。
到最后几番犹豫之下,只能一个人坐在龙椅上生闷气。
不过,没等她多等,楚仪还是到了紫宸殿这边。
听到动静萧苓抬头看了他一眼,跟着转了一个坐姿,将头摆了过去。
“陛下,臣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是这道旨意实在是太荒唐了,完全没有看出陛下以前的能力。”
楚仪说话的语气很严肃,不过倒也没有数落的意思。
走到萧苓身侧坐下来,见女帝压根没有搭理自己的意思,他也是迟疑了一下。
随后想到什么,半是玩笑的语气调侃:
“到底是陛下太过于缺乏自信,还是怀了孩子之后脑袋不灵光了?”
“楚贼!”
这一下好似挑动了萧苓的软肋,又好似触碰到了她最烦躁的神经。
跟着怒气冲冲转过身子,扑过去就揪住了楚仪的官袍上。
“你就知道欺负朕,就知道打压朕的权利,朕辛辛苦苦给你生孩子,你还嫌弃朕,朕恨死你了!”
楚仪:“……”
看着趴在自己跟前哭泣的女帝,他的大脑一时间有些宕机。
坏了……
自己好像不经意间做了什么错事?
就因为自己出面驳回了那一道圣旨,难不成有这么大的影响?
而且…方才自己那句话也没有嫌弃的意思。
楚仪显得无措,愣了许久才是替自己辩解:“臣没有……”
“你有,朕又不是瞎子!”
“朕是皇帝,好心让你当了内阁首辅,现在凭什么连一道旨意都传不出去?”
萧苓一边控诉,再抬起头的时候说的眼眶都红了。
“你就是觉得朕在胡闹,觉得朕下旨意是想要临阵换将,不相信现在的燕军将领跟时将军了。”
这话反倒让本来想要劝解的楚仪整迷糊了,最后有些意外道:“难道陛下不是这个意思?”
“你看,你根本不给朕解释的机会!”
萧苓听这话更是勃然大怒,“朕确实担心燕地的局势不错,但刘将军怎么说也守护了安国北疆十多年了,作战经验丰富,朕怎么会不信任他,朕真想要想换帅为何不直接任命刘将军为帅?”
楚仪被问的有些迟疑,随后问道:“陛下担心时将军?”
“算是有一点吧,”萧苓没有否认这点,“主要北边的具体战况朕也不清楚,万一真跟你说的那样是战略问题朕要是轻易换帅肯定会出事。”
“朕又怕时将军的思路跟刘将军那边有什么冲突,所以最后才想着临时委派时将军的祖父去一趟,如果燕地还算安稳,朕也放心,若是时将军确实有不对的地方,也好约束一二……”
这番天真无邪的话等楚仪听明白了,忍不住才笑了出来。
感情自己理解错了小女帝的意思,这旨意虽然确实有让时将军祖父临时去燕地的意思,但不是那种换帅的程度。
理解这旨意的目的,楚仪心情也放松下来。
看来自家小女帝没有糊涂、
“如果陛下仅仅只是担心时将军经验不够,那就更没有必要了。”
跟着,楚仪看着跟前萧苓美丽的面庞解释,“就算时将军真有什么问题,派人家过去估计也没用。”
“…为何……?”
萧苓不由得吸了吸鼻子,有些不理解。
楚仪一摊手,语气无奈:“时将军前不久才抛弃小家顾大家,现在祖孙两人见面能不尴尬吗?老荣国公还有那个魄力吗?”
“而且,就算时将军能听老荣国公的话,老荣国公一把年纪了,现在风尘仆仆赶过去估计大战都打的差不多了,陛下在京城哪怕知道的再快,今天的败仗消息也已经是三天前的事情了。”
经楚仪的解释,本来还觉得自己决定没有问题的萧苓又沉默了。
她只想着老荣国公毕竟也有带兵经验,多少到时候能帮时将军商量一下作战思路,但确实忘了祖孙两人的这些矛盾。
谁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激化矛盾呢。
再三考虑下,萧苓才冷静下来。
抬头看着耐心解释缘由的楚贼,也不再那般觉得不讨喜了,说到底楚贼的担心不无道理。
“可按照你的想法,朕现在该如何做?毕竟不是朕担心她,…实在是现在的战况朕不得不需要做些什么……”
“臣以为陛下还是应当相信时将军,”楚仪还是老话,“想要找出比刘将军更合适对付齐军的武将太少了,想要比时将军更厉害的大帅,也太少了。现在燕军的配置是可以信任的。”
萧苓:“……”
她神色严肃地开口:
“楚仪,若是燕地几城完全失守,安国就彻底丢掉北安江山了!”
楚仪轻轻拍打着她的背,安抚道:“放心,不会的,有十万京营在德州,说明目前一切都好说。”
萧苓有些听不进去,毕竟作为皇帝,她十分清楚安国如今面临的现状,不能把大半江山当赌注。
只是等她还想试图说服楚仪的时候,外边风风火火赶来了一名红羽驿使。
红羽,代表前线的最为重要的军情,关乎国运之大事!
楚仪背对殿门没有注意,但萧苓却是目睹驿使进了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