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清晨,张定边从营帐之中走了出来。

“军帅!”营门两名肩膀上带着铜制甲片的亲卫士卒见他走出,便也不由立马低下了自己的头,对着他到了一声好。

而见此,素来对帐下士卒十分亲近的张定边,便也不由习惯的拍了拍这两人的肩膀。

不过等他拍到两人肩上那铜制的小甲片时,却是不由愣了愣,然后看向了自己肩膀的那枚纯金打造的甲片。

这是前不久,也就是那名江浙使者汪广洋离开半个月后,他们的大王所下达的一项全新的制度。

这被他们扛在肩膀上的小甲片,被他们的大王叫做肩章。

而随着这肩章一起出台的,便就是他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一种全新制度——军衔制。

即将全军将士,由上到下分为九等。为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士,中士,下士。其中,上三等的“将”佩戴纯金肩章;中三等的“校”则佩戴纯银肩章;下三等的“士”则佩戴铜制肩章。

而除此之外,肩章上则还以五角星的多寡,来详细区分上中下之间的区别。

所以这般一来,军中最底层的什伍等长官,便也不由在肩膀上佩戴上了铜制的一星肩章,即为下士。而以此类推,统帅三十人的排长,军衔往往便就是中士;统帅百人的队正,军衔便就是上士。

而像他张定边这样,统帅五师之众,领军一万五千人的军帅,军衔便也就是一星少将了。

“少将”说实话,对于这样一个称谓,张定边有些不喜欢。因为这样的称呼,总感觉是在称呼一个初次领兵的毛头小子。所以,他倒是挺想将自己在军衔上的称呼变成上将的。

可一想到整个楚军之中,被自家大王授予三星上将军衔的,就只有西川平章郭羽和赣省平章赵威时,这等看起来尚且有些好高骛远的想法,便也就不由暂时被张定边压在了心底。

但该说不说,当这种军衔制被在全军之中推行开来以后,却确实是受到了底层士卒们的极大欢迎,使其一下子便就取代了曾经的武散官制。

武散官制和军衔制十分的相似,即散官品级与职官品级相互对应,无实际职官便就是有品而无权。

可不同的是,武散官只授予有官职者,即最低也要是领兵三十人的从九品排长。而相对而言,军衔的台阶就要低得多,甚至只要是作战勇猛有斩首在身的“普通士卒”,就同样可以得到下士的军衔。

且更让底层士卒为之欢喜的是,他们得到军衔之后的好处,也与散官那种只是单纯的增加一些微末稀少的可怜俸禄不一样。

得到军衔,哪怕仅仅只是一个下士,那么从此之后,这个人便也就享有了免役的特权。

要知道,生活在古代的百姓,只要你不是官吏并且没有功名在身,那么你就必须要向国家交税纳赋,并且还要服徭役。

其中,“交税纳赋”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而至于“服徭役”,说白了,其实也就是为国家免费打工。

对于徭役制度,唐律中就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定,即每丁每年有义务要为国家服役二十天,其中如果出现闰月,那么服役的天数便就要增加两天。如果在本年中,政府增加服役天数,那么最多不可以超过一个月。

如果增加的服役天数到了二十五天,那么就不能将服役的百姓外调;到了一个月,那么服役的百姓便就将会享有减免税赋的优惠。

这样的制度,是不是乍一看,还显得十分人性化。

可如果你真的觉得这服役制度人性化,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有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朝廷规定,增加的服役天数达到或超过二十五天,才不可以将服役百姓外调。那么这句话反过来就是说,只要增加的服役天数不超过二十五天,那么政府就不需要对百姓负一丁点责任。

故而在地方上,官吏们便就会以二十四天作为期限,来剥削百姓。

而更加可气的是,服役的日子,并不是从你接到朝廷命令离开家的那天算起,而是从你到达目的地之后的那天开始算起。

这也就是说,一个大名府人如果被征调到汴梁修河堤,那么他在路上来回所需要花费的那一个月时间,以及在这一个月时间中的开支盘缠,都是需要他自费的,而且这一个月,还并不算作他的服役时间。

他的服役时间,是从到达汴梁修河堤那天,方才会正式开始算起。

所以这也便就是为什么,前元蒙丞相脱脱征调十八万民夫治理黄河时,会将黄河两岸的百姓全部逼反。

因为一个普通的乡间家庭,是根本无法承受如此之大的服役代价的。

故而在古时,相对于政府那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朝廷的劳役方才是造成自耕农家庭家破人亡的根本原因。

因而张世华所开出的“免役”这样的特权,对于楚军之中的广大底层士卒来讲,那诱惑真的是太大太大了。

毕竟在元蒙时代,只有极少一部分的读书人和官宦子弟,才会享有免役这样的特权。

这般一来,为了获得免役的责怪,想来这些个楚军士卒,他们是绝对是不会吝啬拿自己的性命,来为自己搏一搏下半生的幸福安稳的。

故而当军衔制在楚军之中推行开来以后,几十万楚军士卒便也不由磨刀霍霍的期盼起战事的降临。

一个斩首,那可就是一个免役的名额。在这种巨大的诱惑面前,着实没有多少人能够淡定的下来。

不过相比起日日翘首以盼,期盼着战事到来的楚军士卒们,像张定边这样的高层将官们,在这个时候却是显得十分的淡然。

因为他们知道,既然自家大王会在这个时候在全军之中推行这种军衔制度,那么一场大战定然也就不远了。

故而在这些日子来,即便是临近过年,楚军上下却也依旧保持着一定水平的训练。

“下次征战,也当是我辈建功立业之时!”巡视营垒的张定边心中这般想着,到了此时,他却也已然将自己视为楚军中的一员了。

……

一分一秒,时间过得极快。

只是眨眼间,便又是一个年头过去,算算日子这至正十九年,却也已然是大宋龙凤朝廷建立的第四个年头了。

四年时光,若是放在太平时节,简直不堪一提。可放在这乱世之中,却着实显得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随着三路北伐军的接连失败,曾“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盛极一时的龙凤朝廷,终于开始必不可免的走起了下坡路。

元廷大将察罕帖木儿的崛起,不由使得龙凤朝廷的势力被彻底的驱出了黄河之北。曾蔑视天下的东征西讨,现如今也在接连战败之下,变成了龟缩防守,再无当日气吞山河的气概。

不过到底是隔着一条大江,所以对于中原和北方的乱局,镇守浙西池州近一年之久的都水营田使,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的康茂才,却是没有心思理会知晓。

毕竟中原还有晋冀之地的事情,距离他实在显得太远了。

现在,作为江浙吴国公帐下的都水营田使和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康茂才全部的心思,便也不由放在了屯田和紧挨着他们池州的邻居,那已然对他们露出觊觎之心的大楚的身上。

而之所以这么说。除了他们的吴国公遣汪广洋为使,却并没能与大楚那边达成任何书面上的盟约之外,便就因为在年初的时候,楚军出兵六万,一举夺去了可俯瞰大半浙西的安庆路,逼死了元廷在安庆路的守将余阙。

而作为曾经的元廷淮西参知政事、宣慰使、都元帅府元帅,正儿八经的元廷二品大员。

康茂才自然也是认识余阙这个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也就是他曾经的副手的。

不过和康茂才这个因连连战败而识时务便就投降朱元璋的“大元帅”不一样,作为元帅府佥事同样也是元廷进士出身的余阙,却对元廷有着超乎寻常的忠诚。

所以在康茂才这个主将投降之后,作为副手的余阙便就顶替了康茂才在元廷的位置,并成为了元廷在淮西之地最后一支官方势力。

故而单从这一点便也就能看出,单从个人能力而言,以个人之力,维持经营安庆路数年之九的余阙,无疑要高于康茂才。

因而对于这样一个有能力的老下属,康茂才在坐镇池州之后,也是以老上司的身份对其写过很多招降的书信。希望自己这个有能力的老下属能够归降,以此增加自己在朱元璋这个政权中的话语权。

但之后结果如何,不言可知。

作为元廷之中少有的进士,余阙虽然不是汉人,但自小便研习四书五经、圣人之道,已然被彻彻底底汉化了的余阙。对于元廷,自然是忠心耿耿。

所以康茂才每一次的招降,最后换来的都是余阙毫不留情的喝骂与嘲讽。

故久而久之之下,康茂才便也就懒得理会这个愚忠元廷的老下属了。可前不久,当听说余阙在数万楚军的围攻之下,身负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而后其妻、妾、子、女、甥、侄婿也皆为元廷而死的消息后,康茂才却还是不禁生出了一种兔死狐悲的心悸感。

余阙是有能力的,这个他比谁都知道。

虽然乃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文人,但这么多年下来,余阙绝对算的上是身经百战。

可就这样一个身经百战还十分有能力的人,却仅仅坚持了一个多月时间,便就被楚军攻杀。那么坐镇池州,帐下的屯田兵远不如余阙部下精锐的他,在楚军的攻杀之下,又能够坚持多久呢?

“……”每当想到这里,康茂才便也就不禁生出阵阵胆寒。

故而这般一来,康茂才便也就不由带着帐下亲卫兵马,出城向西去了江边。

“将军!”池州江面设有一处水寨,是以当康茂才带着帐下亲卫赶来之时,水寨的守将便也不由立即迎了出来。

“行了,无需多礼了。我且问你,这两天对面的楚军可有什么异样?”

“回将军的话。这两天来,经常有打着搜捕鞑子名号的楚军快船在江面上出没。这些人,表面上打着搜捕鞑子的名号,实则却暗中窥探我军的水师营寨。

对此,我等也按您吩咐的那般,坚闭营门,不理会他们也不与他们冲突。”

“好,你做的很好。”康茂才听到这样的话,点了点头,“国公爷现在正与浙东张士诚交战,一时间实在是抽不出兵马来支援咱们。那楚王张世华,虽然野心勃勃,但毕竟和我军同为友军。

只要我部不主动挑起战事,不给他们进犯我军的把柄口实,他们当不会主动进犯我部。”

“哎。”水寨守将闻声而应。不过看那模样,却着实是无精打采。

不过见此,作为主将的康茂才心中虽知这样做极为影响士气,但却也是无可奈何。

现如今,吴军的主力部队全都布置在了东线和东南线,耿炳文守长兴,吴良守江阴,汤和守常州。三路精锐兵马,全部忙着抵挡浙东张士诚。

而除此之外,胡大海则正领兵攻打绍兴路诸暨,甚至就连朱元璋本人,都亲自率兵作战浙东婺州路也就是宁越府。

吴军之中,出去部分留守金陵的,其余的精锐兵马现在都忙着和元廷和张士诚作战,一时半刻,根本就抽不开身。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当知道张世华移驾前来南昌时,朱元璋会立即遣使前来的原因。

实在是因为朱元璋心中也害怕楚军会在这个时候攻击他。

但因出于对朱元璋的重视,再加之连年征战之下,刚刚攻陷了赣省和安庆路的楚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消化。故而在这个时候,张世华虽然已经将浙东定为自己下一个战略目标,可却也没有太多力量,趁着朱元璋东线作战的时候进攻他。

趣趣阁推荐阅读:武炼巅峰百炼飞升录带着农场混异界唐朝好地主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邪王追妻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天唐锦绣太子的一千次告白:危险少女我在大唐卖烧烤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神级火爆兵王从神探李元芳开始逍遥小憨婿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清隐龙从黑夜中杀出一条路重生之战神吕布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武道至尊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神三群聊:三国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从特种兵开始融合万物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大唐再起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龙魂兵王铁十字从李元芳开始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华兴传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诡三国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地中海霸主之路花豹突击队奋斗在沙俄战国称雄资本大唐邪龙狂兵穿越之直播大唐大唐嫡长孙!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最强之军火商人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唐宫少年行
趣趣阁最新小说:汉节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一来开无敌挂大乾杀猪匠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废物皇子开局拒绝系统大乾:逍遥皇太子花屋湘军传奇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太子城传奇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白话三国志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东周策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小强逆袭记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汉末听雨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重生之项羽崛起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