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趣趣阁 >  大官人 >   第581章 英国公

张辅是王贤在山西打过交道的张輗的嫡亲兄长,其父便是朱棣在靖难时的麾下第一大将河间王张玉!靖难之役,朱棣起兵时,就是张玉率兵夺取北平九门,并在三日内控制北平全城,其后在极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三破李景隆、耿炳文的百万大军,张玉都立下了头功,一跃成为当世名将!

张辅当时已经成年,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这对父子兵参与了靖难前期的每次大战。直到东昌之战中,张玉为救身陷重围、危在旦夕的朱棣,率军闯入敌军阵中,力竭战死为止。东昌之战后,朱棣数度大哭,为张玉举行了隆重的丧礼,并亲自为张玉写悼文,还当着众人的面脱下自己的衣服烧掉以示哀悼。登极后每每与老部下宴饮,朱棣还数次说自己最心痛的就是在座的没有张玉。

作为张玉的儿子,而且当日东昌之围,张辅是跟其父一起冲入万军之中救驾的。张辅能在那种情况下舍身救驾,其忠诚自然比口头说一万句还要过硬,所以朱棣对张辅的信任,可以说超过了对世上任何一人。

张玉战死后,张辅便继承了父亲的职位,随从朱棣转战南北,在靖难中立下赫赫战功。随从入南京后,被封为信安伯,食禄千石,给予世袭诰券,随后又进封为新城侯,加禄米三百石。之后安南叛乱,张辅为副帅,辅佐成国公朱能率大军讨伐,孰料朱能到了广西便病逝了,朱棣只能让年轻的张辅挂帅出征,结果张辅大胜而归,之后又两度出征交趾,皆战果辉煌,张辅也由此成就了不世威名,被封为世袭罔替英国公!

去年冬,张辅经过三年的艰苦作战,终于将数降数叛的陈季扩及其妻子儿女抓住,绑送京师。平息了安南贼乱。并依照国家制度,将贼人所夺取的占城国的土地,分设升、华、思、义四州,增设卫所,授予投降者官职,便留下部队驻守凯旋还朝。

腊月里张辅抵京时,皇帝曾亲自出城迎接,又告拜太庙,以最高的礼节迎接自己的心腹爱将。之后张辅便得恩旨在家休养,皇上并未派他什么差事,只是让他不时伴驾、襄赞国政。朱棣对的张辅信任,是超过所有人的,他从来不反驳张辅说出的话,对张辅可谓言听计从。但张辅却愈发稳重沉默,很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意思,却让皇帝愈加器重,认为他是臣子中第一宣力可信之人!

世人无比羡慕张辅今日的荣宠风光,只有张辅自己zhidào,这份风光背后的凶险。他已经站在人臣的顶点,再不能更进一步,反而容易招来诽谤之言。虽然皇帝对他的信任无与伦比,但谁zhidào这位喜怒无常、深不可测的君王,下一刻会是什么心情?

因此伴驾以来他每日里战战兢兢,唯恐有一句话说错,每每回到家里便累得动都不想动,简直比在安南带兵打仗还要辛苦。当然这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若让旁人听到了,只会觉着他矫情。

不过好在他只要秉着一颗公心,不偏不倚的为皇帝襄赞军政,也不会有什么麻烦。然而听说汉王遇刺,他zhidào麻烦来了……乍听到这个消息,张辅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他十分了解汉王的武艺,那位人中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一身武艺当世无人能敌,等闲几十个壮汉无法近身。就算这些年天下太平,武艺松懈了,他身边也还是高手护卫如云呢!

汉王虽然平日托大了点,但张辅还是想象不出,谁能在重重护卫中行刺到汉王。再联想到近日朝野关于汉王就藩青州的议论,让张辅不得不打几个问号……怎么会这么巧呢?莫非其中有什么不成?难道汉王在演苦肉计不成?

但这些疑问,张辅是绝对不会说出口的,因为他和朱高煦的感情非比寻常,他比汉王大五岁,两人在洪武年间便跟随朱棣远征辽东漠北,在靖难中更是结下了深厚的袍泽之谊,朱高煦还曾经数次救过他的命,所谓过命的交情也不过如此。

永乐初年那场储位之争,张辅和绝大多数武将一样,自然都站在昔日袍泽朱高煦一方,只是他当时还年轻,有淇国公邱福、驸马都尉王宁这些前辈在,还轮不着他个后辈来说话。而且以他沉默谨慎的性格,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出风头。加之随后他便三征交趾,把十年时间都耗在安南,却也避开了朝中的明争。时至今日,他这个大明第一军人,皇帝最信任的英国公,竟始终未曾表示过对哪位皇子的明确支持,这不得不说是个。

可此次班师回朝,张辅便再也躲不开这个漩涡了,朱高煦对他的归来喜出望外,觉着自己添了一位,他能帮着在皇帝面前说两句话,比旁人说一万句都管用。所以汉王三番五次的宴请张辅,还降尊纡贵,亲自登门拜访,虽然只是叙叙旧、拉拉家常,但张辅zhidào,汉王是在争取自己的支持呢。

然而今天的张辅已经不是十二年前的他的,十二年前他可以毫不犹豫的支持汉王,甚至为他冲锋陷阵,但十二年后的今天,他却很难表现出对汉王的支持。因为朱高炽已经当了十年的,虽然如今储位飘摇,但他张辅作为永乐皇帝的领军人物,岂能罔顾储君,帮汉王一起觊觎神器?

但哪怕他不公开支持汉王,只要和汉王像现在这样过从甚密,那落在朝野百官的眼中,就是他和汉王交好,他英国公是汉王的人!但让他和汉王划清界限、不相往来,他又实在无法忘恩负义。这位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决断果敢的元帅,此刻起来。他感觉在京城的日子难捱,多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此次汉王遇刺,张辅乍一听自然愤怒不已,但很快就产生了满腹的疑问,但他很快就陷入矛盾中,待会儿面圣时,到底要不要将自己的疑问讲给皇帝?但那样就太对不起汉王了,可要是自己一味罔顾事实替汉王说话,岂不是辜负了皇上的信任?。

带着满腹心事,张辅来到了仪天殿前殿,大殿深深,帷幔层层,殿中即使是白天也需要点着数百盏无烟的油灯。空气中还弥漫着龙涎香的芬芳,那是从御座前的一对高两尺半的紫金香炉中弥漫出来的。

香炉之后便是御座,御座此刻却空空如也。身明黄圆领窄袖便袍,头戴乌纱翼善冠的永乐皇帝,正在殿中烦躁的负手踱着步,那张本就黝黑的面膛,此刻更是阴沉的能滴出水来,显然皇帝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

殿中侍立的宦官宫女唯恐被暴躁的皇帝迁怒,全都一点动静不敢出,整个大殿就只有朱棣的来回踱步声,气氛十分瘆人。直到张辅的脚步声响起,朱棣才站住脚,头也不回道:“文弼,你来了。”这大明朝特许不经通传便可上殿的只有两人,一个是那个老和尚,另一个就是英国公张辅。这件事还不至于惊动老和尚,自然就只有皇帝让人去请的英国公了。

“是,陛下。”张辅点点头,轻声应道。

“唉,”见了张辅,朱棣的心情才稍好些,不过眉头依然紧锁道:“快坐吧。”

只要不是朝参,张辅在御前都是有座位的,虽然皇帝也会给一些七老八十的老臣设坐,但张辅今年才四十岁,又不像太子那样腿有残疾,却依然被皇帝赐坐,这也是朱棣给他的殊荣。

小太监搬来一个绣墩,张辅躬身谢过皇上,便端坐其上,等皇帝开口。

朱棣也坐回了宝座上,对张辅道:“汉王遇刺的消息,你zhidào了吧?”

“臣来时听传旨的公公提过。”张辅沉声道:“不过皇上放心,汉王殿下是从刀山火海走出来的,岂会被小小刺客坏了性命?”

“嗯……”朱棣的脸色更平静了些,他是皇帝不假,但也一个父亲,听到儿子昏迷,生死不知,满怀的勾心斗角都抛到一边,心里只剩下对儿子安危的担心。然而当时伴驾的胡广等人,竟然不问汉王的伤势如何,却旁敲侧击的讲起什么所谓的来,让心忧如焚的皇帝火冒三丈,强压着火气把胡广几个都撵了出去。

这会儿见张辅一开口,是汉王的安危,皇帝的心情才好受点,道:“朕已经派了太医迎出去,这会儿车驾应该已经回京城了吧。”

“皇上,臣府中有位大夫,是臣从安南带回来的,尤擅刀剑创伤,臣已经把他带到宫外了……”张辅道。

“你有心了,待会儿汉王到了,把他一并宣进来,说不定就能帮上忙。”朱棣道:“朕也把太子叫过来了,待会儿你帮朕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表情!”

“怎么?”张辅悚然道:“难道皇上怀疑……”

“你多心了,太子最会假仁假义,这种事情他不敢做,也做不来。”朱棣有些轻蔑的哼一声道:“朕是让你看看,太子平素的温厚友爱,到底是不是装出来的!”

“是……”张辅这才应下,心下不禁有些黯然,原来天家父子相猜相忌若斯,真的不是传言。

唉,真想念在安南的日子啊……张辅是王贤在山西打过交道的张輗的嫡亲兄长,其父便是朱棣在靖难时的麾下第一大将河间王张玉!靖难之役,朱棣起兵时,就是张玉率兵夺取北平九门,并在三日内控制北平全城,其后在极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三破李景隆、耿炳文的百万大军,张玉都立下了头功,一跃成为当世名将!

张辅当时已经成年,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这对父子兵参与了靖难前期的每次大战。直到东昌之战中,张玉为救身陷重围、危在旦夕的朱棣,率军闯入敌军阵中,力竭战死为止。东昌之战后,朱棣数度大哭,为张玉举行了隆重的丧礼,并亲自为张玉写悼文,还当着众人的面脱下自己的衣服烧掉以示哀悼。登极后每每与老部下宴饮,朱棣还数次说自己最心痛的就是在座的没有张玉。

作为张玉的儿子,而且当日东昌之围,张辅是跟其父一起冲入万军之中救驾的。张辅能在那种情况下舍身救驾,其忠诚自然比口头说一万句还要过硬,所以朱棣对张辅的信任,可以说超过了对世上任何一人。

张玉战死后,张辅便继承了父亲的职位,随从朱棣转战南北,在靖难中立下赫赫战功。随从入南京后,被封为信安伯,食禄千石,给予世袭诰券,随后又进封为新城侯,加禄米三百石。之后安南叛乱,张辅为副帅,辅佐成国公朱能率大军讨伐,孰料朱能到了广西便病逝了,朱棣只能让年轻的张辅挂帅出征,结果张辅大胜而归,之后又两度出征交趾,皆战果辉煌,张辅也由此成就了不世威名,被封为世袭罔替英国公!

去年冬,张辅经过三年的艰苦作战,终于将数降数叛的陈季扩及其妻子儿女抓住,绑送京师。平息了安南贼乱。并依照国家制度,将贼人所夺取的占城国的土地,分设升、华、思、义四州,增设卫所,授予投降者官职,便留下部队驻守凯旋还朝。

腊月里张辅抵京时,皇帝曾亲自出城迎接,又告拜太庙,以最高的礼节迎接自己的心腹爱将。之后张辅便得恩旨在家休养,皇上并未派他什么差事,只是让他不时伴驾、襄赞国政。朱棣对的张辅信任,是超过所有人的,他从来不反驳张辅说出的话,对张辅可谓言听计从。但张辅却愈发稳重沉默,很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意思,却让皇帝愈加器重,认为他是臣子中第一宣力可信之人!

世人无比羡慕张辅今日的荣宠风光,只有张辅自己zhidào,这份风光背后的凶险。他已经站在人臣的顶点,再不能更进一步,反而容易招来诽谤之言。虽然皇帝对他的信任无与伦比,但谁zhidào这位喜怒无常、深不可测的君王,下一刻会是什么心情?

因此伴驾以来他每日里战战兢兢,唯恐有一句话说错,每每回到家里便累得动都不想动,简直比在安南带兵打仗还要辛苦。当然这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若让旁人听到了,只会觉着他矫情。

不过好在他只要秉着一颗公心,不偏不倚的为皇帝襄赞军政,也不会有什么麻烦。然而听说汉王遇刺,他zhidào麻烦来了……乍听到这个消息,张辅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他十分了解汉王的武艺,那位人中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一身武艺当世无人能敌,等闲几十个壮汉无法近身。就算这些年天下太平,武艺松懈了,他身边也还是高手护卫如云呢!

汉王虽然平日托大了点,但张辅还是想象不出,谁能在重重护卫中行刺到汉王。再联想到近日朝野关于汉王就藩青州的议论,让张辅不得不打几个问号……怎么会这么巧呢?莫非其中有什么蹊跷不成?难道汉王在演苦肉计不成?

但这些疑问,张辅是绝对不会说出口的,因为他和朱高煦的感情非比寻常,他比汉王大五岁,两人在洪武年间便跟随朱棣远征辽东漠北,在靖难中更是结下了深厚的袍泽之谊,朱高煦还曾经数次救过他的命,所谓过命的交情也不过如此。

永乐初年那场储位之争,张辅和绝大多数武将一样,自然都站在昔日袍泽朱高煦一方,只是他当时还年轻,有淇国公邱福、驸马都尉王宁这些前辈在,还轮不着他个后辈来说话。而且以他沉默谨慎的性格,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出风头。加之随后他便三征交趾,把十年时间都耗在安南,却也避开了朝中的明争暗斗。时至今日,他这个大明第一军人,皇帝最信任的英国公,竟始终未曾表示过对哪位皇子的明确支持,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可此次班师回朝,张辅便再也躲不开这个漩涡了,朱高煦对他的归来喜出望外,觉着自己添了一位强援,他能帮着在皇帝面前说两句话,比旁人说一万句都管用。所以汉王三番五次的宴请张辅,还降尊纡贵,亲自登门拜访,虽然只是叙叙旧、拉拉家常,但张辅zhidào,汉王是在争取自己的支持呢。

然而今天的张辅已经不是十二年前的他的,十二年前他可以毫不犹豫的支持汉王,甚至为他冲锋陷阵,但十二年后的今天,他却很难表现出对汉王的支持。因为朱高炽已经当了十年的太子,虽然如今储位飘摇,但他张辅作为永乐皇帝的领军人物,岂能罔顾储君,帮汉王一起觊觎神器?

但哪怕他不公开支持汉王,只要和汉王像现在这样过从甚密,那落在朝野百官的眼中,就是他和汉王交好,他英国公是汉王的人!但让他和汉王划清界限、不相往来,他又实在无法忘恩负义。这位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决断果敢的元帅,此刻左右为难起来。他感觉在京城的日子难捱,多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此次汉王遇刺,张辅乍一听自然愤怒不已,但很快就产生了满腹的疑问,但他很快就陷入矛盾中,待会儿面圣时,到底要不要将自己的疑问讲给皇帝?但那样就太对不起汉王了,可要是自己一味罔顾事实替汉王说话,岂不是辜负了皇上的信任?。

带着满腹心事,张辅来到了仪天殿前殿,大殿深深,帷幔层层,殿中即使是白天也需要点着数百盏无烟的油灯。空气中还弥漫着龙涎香的芬芳,那是从御座前的一对高两尺半的紫金香炉中弥漫出来的。

香炉之后便是御座,御座此刻却空空如也。身明黄圆领窄袖便袍,头戴乌纱翼善冠的永乐皇帝,正在殿中烦躁的负手踱着步,那张本就黝黑的面膛,此刻更是阴沉的能滴出水来,显然皇帝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

殿中侍立的宦官宫女唯恐被暴躁的皇帝迁怒,全都一点动静不敢出,整个大殿就只有朱棣的来回踱步声,气氛十分瘆人。直到张辅的脚步声响起,朱棣才站住脚,头也不回道:“文弼,你来了。”这大明朝特许不经通传便可上殿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姚广孝那个老和尚,另一个就是英国公张辅。这件事还不至于惊动老和尚,自然就只有皇帝让人去请的英国公了。

“是,陛下。”张辅点点头,轻声应道。

“唉,”见了张辅,朱棣的心情才稍好些,不过眉头依然紧锁道:“快坐吧。”

只要不是朝参,张辅在御前都是有座位的,虽然皇帝也会给一些七老八十的老臣设坐,但张辅今年才四十岁,又不像太子那样腿有残疾,却依然被皇帝赐坐,这也是朱棣给他的殊荣。

小太监搬来一个绣墩,张辅躬身谢过皇上,便端坐其上,等皇帝开口。

朱棣也坐回了宝座上,对张辅道:“汉王遇刺的消息,你zhidào了吧?”

“臣来时听传旨的公公提过。”张辅沉声道:“不过皇上放心,汉王殿下是从刀山火海走出来的,岂会被小小刺客坏了性命?”

“嗯……”朱棣的脸色更平静了些,他是皇帝不假,但也一个父亲,听到儿子遇袭昏迷,生死不知,满怀的勾心斗角都抛到一边,心里只剩下对儿子安危的担心。然而当时伴驾的胡广等人,竟然不问汉王的伤势如何,却旁敲侧击的讲起什么所谓的疑点来,让心忧如焚的皇帝火冒三丈,强压着火气把胡广几个都撵了出去。

这会儿见张辅一开口,是汉王的安危,皇帝的心情才好受点,道:“朕已经派了太医迎出去,这会儿车驾应该已经回京城了吧。”

“皇上,臣府中有位大夫,是臣从安南带回来的,尤擅刀剑创伤,臣已经把他带到宫外了……”张辅道。

“你有心了,待会儿汉王到了,把他一并宣进来,说不定就能帮上忙。”朱棣道:“朕也把太子叫过来了,待会儿你帮朕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表情!”

“怎么?”张辅悚然道:“难道皇上怀疑……”

“你多心了,太子最会假仁假义,这种事情他不敢做,也做不来。”朱棣有些轻蔑的哼一声道:“朕是让你看看,太子平素的温厚友爱,到底是不是装出来的!”

“是……”张辅这才应下,心下不禁有些黯然,原来天家父子相猜相忌若斯,真的不是传言。

唉,真想念在安南的日子啊……张辅是王贤在山西打过交道的张輗的嫡亲兄长,其父便是朱棣在靖难时的麾下第一大将河间王张玉!靖难之役,朱棣起兵时,就是张玉率兵夺取北平九门,并在三日内控制北平全城,其后在极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三破李景隆、耿炳文的百万大军,张玉都立下了头功,一跃成为当世名将!

张辅当时已经成年,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这对父子兵参与了靖难前期的每次大战。直到东昌之战中,张玉为救身陷重围、危在旦夕的朱棣,率军闯入敌军阵中,力竭战死为止。东昌之战后,朱棣数度大哭,为张玉举行了隆重的丧礼,并亲自为张玉写悼文,还当着众人的面脱下自己的衣服烧掉以示哀悼。登极后每每与老部下宴饮,朱棣还数次说自己最心痛的就是在座的没有张玉。

作为张玉的儿子,而且当日东昌之围,张辅是跟其父一起冲入万军之中救驾的。张辅能在那种情况下舍身救驾,其忠诚自然比口头说一万句还要过硬,所以朱棣对张辅的信任,可以说超过了对世上任何一人。

张玉战死后,张辅便继承了父亲的职位,随从朱棣转战南北,在靖难中立下赫赫战功。随从入南京后,被封为信安伯,食禄千石,给予世袭诰券,随后又进封为新城侯,加禄米三百石。之后安南叛乱,张辅为副帅,辅佐成国公朱能率大军讨伐,孰料朱能到了广西便病逝了,朱棣只能让年轻的张辅挂帅出征,结果张辅大胜而归,之后又两度出征交趾,皆战果辉煌,张辅也由此成就了不世威名,被封为世袭罔替英国公!

去年冬,张辅经过三年的艰苦作战,终于将数降数叛的陈季扩及其妻子儿女抓住,绑送京师。平息了安南贼乱。并依照国家制度,将贼人所夺取的占城国的土地,分设升、华、思、义四州,增设卫所,授予投降者官职,便留下部队驻守凯旋还朝。

腊月里张辅抵京时,皇帝曾亲自出城迎接,又告拜太庙,以最高的礼节迎接自己的心腹爱将。之后张辅便得恩旨在家休养,皇上并未派他什么差事,只是让他不时伴驾、襄赞国政。朱棣对的张辅信任,是超过所有人的,他从来不反驳张辅说出的话,对张辅可谓言听计从。但张辅却愈发稳重沉默,很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意思,却让皇帝愈加器重,认为他是臣子中第一宣力可信之人!

世人无比羡慕张辅今日的荣宠风光,只有张辅自己zhidào,这份风光背后的凶险。他已经站在人臣的顶点,再不能更进一步,反而容易招来诽谤之言。虽然皇帝对他的信任无与伦比,但谁zhidào这位喜怒无常、深不可测的君王,下一刻会是什么心情?

因此伴驾以来他每日里战战兢兢,唯恐有一句话说错,每每回到家里便累得动都不想动,简直比在安南带兵打仗还要辛苦。当然这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若让旁人听到了,只会觉着他矫情。

不过好在他只要秉着一颗公心,不偏不倚的为皇帝襄赞军政,也不会有什么麻烦。然而听说汉王遇刺,他zhidào麻烦来了……乍听到这个消息,张辅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他十分了解汉王的武艺,那位人中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一身武艺当世无人能敌,等闲几十个壮汉无法近身。就算这些年天下太平,武艺松懈了,他身边也还是高手护卫如云呢!

汉王虽然平日托大了点,但张辅还是想象不出,谁能在重重护卫中行刺到汉王。再联想到近日朝野关于汉王就藩青州的议论,让张辅不得不打几个问号……怎么会这么巧呢?莫非其中有什么蹊跷不成?难道汉王在演苦肉计不成?

但这些疑问,张辅是绝对不会说出口的,因为他和朱高煦的感情非比寻常,他比汉王大五岁,两人在洪武年间便跟随朱棣远征辽东漠北,在靖难中更是结下了深厚的袍泽之谊,朱高煦还曾经数次救过他的命,所谓过命的交情也不过如此。

永乐初年那场储位之争,张辅和绝大多数武将一样,自然都站在昔日袍泽朱高煦一方,只是他当时还年轻,有淇国公邱福、驸马都尉王宁这些前辈在,还轮不着他个后辈来说话。而且以他沉默谨慎的性格,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出风头。加之随后他便三征交趾,把十年时间都耗在安南,却也避开了朝中的明争暗斗。时至今日,他这个大明第一军人,皇帝最信任的英国公,竟始终未曾表示过对哪位皇子的明确支持,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可此次班师回朝,张辅便再也躲不开这个漩涡了,朱高煦对他的归来喜出望外,觉着自己添了一位强援,他能帮着在皇帝面前说两句话,比旁人说一万句都管用。所以汉王三番五次的宴请张辅,还降尊纡贵,亲自登门拜访,虽然只是叙叙旧、拉拉家常,但张辅zhidào,汉王是在争取自己的支持呢。

然而今天的张辅已经不是十二年前的他的,十二年前他可以毫不犹豫的支持汉王,甚至为他冲锋陷阵,但十二年后的今天,他却很难表现出对汉王的支持。因为朱高炽已经当了十年的太子,虽然如今储位飘摇,但他张辅作为永乐皇帝的领军人物,岂能罔顾储君,帮汉王一起觊觎神器?

但哪怕他不公开支持汉王,只要和汉王像现在这样过从甚密,那落在朝野百官的眼中,就是他和汉王交好,他英国公是汉王的人!但让他和汉王划清界限、不相往来,他又实在无法忘恩负义。这位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决断果敢的元帅,此刻左右为难起来。他感觉在京城的日子难捱,多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此次汉王遇刺,张辅乍一听自然愤怒不已,但很快就产生了满腹的疑问,但他很快就陷入矛盾中,待会儿面圣时,到底要不要将自己的疑问讲给皇帝?但那样就太对不起汉王了,可要是自己一味罔顾事实替汉王说话,岂不是辜负了皇上的信任?。

带着满腹心事,张辅来到了仪天殿前殿,大殿深深,帷幔层层,殿中即使是白天也需要点着数百盏无烟的油灯。空气中还弥漫着龙涎香的芬芳,那是从御座前的一对高两尺半的紫金香炉中弥漫出来的。

香炉之后便是御座,御座此刻却空空如也。身明黄圆领窄袖便袍,头戴乌纱翼善冠的永乐皇帝,正在殿中烦躁的负手踱着步,那张本就黝黑的面膛,此刻更是阴沉的能滴出水来,显然皇帝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

殿中侍立的宦官宫女唯恐被暴躁的皇帝迁怒,全都一点动静不敢出,整个大殿就只有朱棣的来回踱步声,气氛十分瘆人。直到张辅的脚步声响起,朱棣才站住脚,头也不回道:“文弼,你来了。”这大明朝特许不经通传便可上殿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姚广孝那个老和尚,另一个就是英国公张辅。这件事还不至于惊动老和尚,自然就只有皇帝让人去请的英国公了。

“是,陛下。”张辅点点头,轻声应道。

“唉,”见了张辅,朱棣的心情才稍好些,不过眉头依然紧锁道:“快坐吧。”

只要不是朝参,张辅在御前都是有座位的,虽然皇帝也会给一些七老八十的老臣设坐,但张辅今年才四十岁,又不像太子那样腿有残疾,却依然被皇帝赐坐,这也是朱棣给他的殊荣。

小太监搬来一个绣墩,张辅躬身谢过皇上,便端坐其上,等皇帝开口。

朱棣也坐回了宝座上,对张辅道:“汉王遇刺的消息,你zhidào了吧?”

“臣来时听传旨的公公提过。”张辅沉声道:“不过皇上放心,汉王殿下是从刀山火海走出来的,岂会被小小刺客坏了性命?”

“嗯……”朱棣的脸色更平静了些,他是皇帝不假,但也一个父亲,听到儿子遇袭昏迷,生死不知,满怀的勾心斗角都抛到一边,心里只剩下对儿子安危的担心。然而当时伴驾的胡广等人,竟然不问汉王的伤势如何,却旁敲侧击的讲起什么所谓的疑点来,让心忧如焚的皇帝火冒三丈,强压着火气把胡广几个都撵了出去。

这会儿见张辅一开口,是汉王的安危,皇帝的心情才好受点,道:“朕已经派了太医迎出去,这会儿车驾应该已经回京城了吧。”

“皇上,臣府中有位大夫,是臣从安南带回来的,尤擅刀剑创伤,臣已经把他带到宫外了……”张辅道。

“你有心了,待会儿汉王到了,把他一并宣进来,说不定就能帮上忙。”朱棣道:“朕也把太子叫过来了,待会儿你帮朕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表情!”

“怎么?”张辅悚然道:“难道皇上怀疑……”

“你多心了,太子最会假仁假义,这种事情他不敢做,也做不来。”朱棣有些轻蔑的哼一声道:“朕是让你看看,太子平素的温厚友爱,到底是不是装出来的!”

“是……”张辅这才应下,心下不禁有些黯然,原来天家父子相猜相忌若斯,真的不是传言。

唉,真想念在安南的日子啊……

趣趣阁推荐阅读:风起刈羽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行走在元朝末年红楼襄王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太岁官婿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唐宫少年行大秦公子复仇记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太岁官婿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唐宫少年行大秦公子复仇记封疆大吏皇上:我真的只想做平民百姓三国重生廖化助刘备兴复汉室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
趣趣阁最新小说: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什么!越娶妻越强穿越三国做将军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红楼:玩主天下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大明之超级帝王系统三国:家父潘凤笑傲天下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穿越白虎之洪荒弃婿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