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一生一共有过三次垂帘听政,共计四十七年。
第一次是丈夫同治帝期间;第二次是同治帝时期;第三次是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皇权,慈禧再次临朝十年,称为“慈恩训政”,直至去世为止。】
【在她掌控清朝实际权力的这段期间,客观的讲,她有过但也有功。
只是她的过错对华夏民族造成了莫大的灾难和悲剧,完全掩盖了她为华夏做出的那为数不多的功绩。】
【先来看看她的功绩。】
【慈禧一生曾发起了两次改革。
第一次是推行洋务运动,虽然在甲午战争到来下破产,但也算是开辟了华夏近代化的道路。
第二次是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
同时她也知人善用,提拔了像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一批能人。】
【慈禧还有一个最大的功绩,就是听从了左宗棠的提议,收复新疆。
不管背后原因是什么,左宗棠最终得以出征新疆。
左宗棠他自筹军费,抬棺西征,在富商胡雪岩的帮助下,离开兰州,挥师西进,全歼了盘踞新疆的阿古柏,并从沙俄手里夺回了伊犁,保住了华夏一百六十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个左宗棠不错!”
“果然我大清朝还是有能人的!”
“勇士抬棺西征,收复国土,壮哉!!”
【虽然慈禧有着收复新疆这样的大功绩,可比起这一功绩,她一生犯下的过错却足以让她遗臭万年!】
【慈禧本质上只是一个贪图享乐的精明女人,她的一生过得极为奢靡。
除了爱享受、生活极其奢侈外,慈禧的权欲还很重。
她考虑事情总是以自己的权利为出发点,即便在国家面临四面楚歌之时,她的注意力依然只集中在个人的享乐,以及建造园林等事情上。
在她眼里,个人的权利和享受远比国家更加重要,被这样的人掌控国家大权,这个国家如何能够长治久安?】
【在八国联军公然开始侵华战争时,她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勇气,不但不主持大局,反而落荒而逃。】
【在国家危机四伏,面临战争的时候,她竟然还有心情大办寿宴。
为了修建颐和园,她挪用了北洋水师的军费,致使北洋水师近十年都没有再添置过一艘新军舰。
最终,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被倭人水军全歼,大清彻底输掉了这场堪称国运之战的战争!】看书溂
【她独断专行,干预朝政,过于迷恋权利,她的每一个自私自利的决定加速了晚清的覆灭。】
“跟倭人战斗都输了?还是国运之战?!”朱棣脸上全是难以置信的神色,他实在想不通,那些只会干些打家劫舍、偷鸡摸狗勾当的倭寇,怎么会对中原王朝造成如此大的威胁?
“这就是为什么苏上神要俺除恶务尽的原因么?”
“倭寇的危害看来还是远超了我们的想象啊!”
“待镇压三番,收复台湾之后,朕就得考虑如何收拾那些倭人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具体看看慈禧究竟做出了哪些令人深恶痛绝的事情!】
【第一、争权夺利,诛杀辅政八大臣。】
【咸丰帝在热河病逝之时,他在临终前给自己的接班人安排了八个辅政大臣。但他又怕大臣们的实力太大,所以授予了皇后和慈禧权柄,用来互相牵制。
结果慈禧太后为了独断专权,她暗中联合恭亲王诛杀了先帝临终托孤的大臣,最终独揽朝堂大权!
如果大清朝是由那八位大臣治国的话,至少要比慈禧一人治国强得多。
作为八大臣之一的肃顺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他主张的是亲近汉人那一套,结果壮志未酬就这么被慈禧给杀了。】
【慈禧太后还曾经两次成功地发动了宫廷政变,三次垂帘听政,于同治、光绪两朝进行强势干政,独断乾纲。
两个小皇帝在慈禧她老人家手中被随意的拿捏,大臣中的精英也都被她把玩在股掌之间,这样的权势掌控者比以往的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二、文化对立,闭关锁国。】
【慈禧太后执政时期,当时的世界形势已经早就走出了传统的封建时代。
一个落后于天下几乎一个时代,被慈禧压制成了一潭死水的文明古国,与经历过工业革命之后生气勃勃的西方世界之间,出现了极为巨大的实力和文化反差。
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讲,那就是在西方文化和实力强势崛起的时候,清朝却依然沉浸在华夏文明过往的辉煌和荣耀之中,丝毫没有去主动适应这世界的巨大变化。】
【可笑的是,在出现如今巨大差距的时候,决定华夏命运的却是一位精通统治于权术,而昧于世界大势的老妇人,实在是可笑可悲。】
【当世界处于工业大踏步前进的时代洪流之中时,慈禧与当时的大臣们在许多问题上表现了出惊人的无知。
他们既没有主动吸纳新知识新事物的愿望与魄力,更没有对洋务运动的通盘考虑与目标规划,乃至于还用出各种手段来打压锐意改革的恭亲王,同意中止派遣留美幼童、阻碍铁路诸工程的建设……】
【虽然在形势的逼迫下,慈禧也多少做了一些支持洋务派、改良派的事情,使得社会似乎有所进步。
但她支持洋务运动的目标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而非提高国民素质、富裕民众。】
【第三、铺张浪费,生活极为奢华。】
【慈禧贪图安乐享受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她为了修建颐和园不惜挪用海军军费,致使海军装备老旧,训练落后,是甲午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
在与倭寇的战争期间,她不顾一切地举办六十大寿庆典,极尽奢华铺张,前后一个月用银五百四十余万两,而前线的战争筹款总共才二百五十万两,还不及庆典费用一半。】
【慈禧有足够的手段去控制国策人事,但她却并没有多少责任感来让她去为国家适应世界前进步伐而考虑。
她只是一个有限支持改良的既得利益者,只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