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诸侯夫人的尸体不腐以外,在她的尸体周围,还堆满着许许多多琳琅满目的陪葬品。
入眼可观的就有成套的五鼎四簋,分别井然有序的排列在诸侯夫人尸骨的头部旁边。
除此之外,在棺椁的内部棺液中,还漂浮着精美的丝绸纺织物。
无数奢华的陪葬品,也在诸侯夫人的棺椁里陆陆续续的出土。
有金器,玉器,小件的有玉小饰物,更为难得的是,还有价值连城的漆木盒和漆木器,出土于棺内诸侯夫人的尸骨周围。
如此之多的奢华漆木器,作为陪葬品,跟随墓主人埋葬在棺内上千年。依旧没有腐烂,出土时还散发出极其富有色彩的光芒。
要知道,漆木器是木质材料,极其难以保存下来,尤其是放置在潮湿的棺材里,更容易腐烂。
更别说历经两千多年依旧不腐,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却发生在这具诸侯夫人的棺椁里!
这具诸侯夫人棺内出土的漆木器,不仅数量多,而且保存完好,出土时,色彩夺目,犹如刚刚下葬一般。
密密麻麻的搁浅在淤泥之中,散落在诸侯夫人的尸体周围,本来这具汉白玉棺椁就十分庞大,能够容纳很多上等的漆木器摆放。
其中出现的就有耳杯,盒,盂,扁壶,樽,璧,漆木甬等。
如此之多的漆木器出现在诸侯夫人的棺椁里,祖父不难看出,这位诸侯夫人在生前的地位非常高。
有可能要比他的丈夫还要尊贵。
要不然的话,她棺内出土的陪葬品不可能可以跟他的丈夫媲美。
已知青铜棺,原本属于诸侯王随葬器物就如此奢华,而且祖父之前也看过诸侯王棺内出土的陪葬品。
虽然青铜器,金玉器物出土很多,但是却没有一件漆木器。
而原本属于诸侯夫人的汉白玉棺椁内,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金器,玉器。
甚至要比青铜器还要珍贵的漆木器都出土了很多件。
从已知出土的这些漆木器的珍贵程度来看,毫无疑问,诸侯夫人的身份,应该要比诸侯王还要尊贵。
要不然的话,诸侯夫人的棺椁里出土的器物,是没有诸侯王棺椁里出土的器物那样珍贵的。
很显然,这位了不起的诸侯夫人在生前的地位非同凡响。
祖父当时没有猜错的话,这位诸侯夫人在生前的地位应该是王室家族的子女。
为了确认这两位诸侯夫妇的身份,祖父在两具棺内的淤泥中,找到了墓主人生前下葬的墓志。
通过墓志上面记载的信息,祖父最终的猜测果然没有错。
这两位墓主人在生前果然是一对诸侯夫妇。
其中诸侯王本人是曾国的一位国君,而且还是西周晚期,第十一代周王,即周宣王册封在北方的一个姬姓封国。
这位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诸侯王名叫曾文公,是曾国第二代君主。
生前共计在位有二十八年,从公元前八百二十年继位,到公元前七百九十二年病死,终年四十八岁。
他的夫人,即诸侯夫人之所以能够在死后享有比他更奢华的陪葬品,那是因为他的夫人在生前是周天子的女儿。
即王室的公主。
正因为诸侯夫人在生前是王室的公主,所以这位名义上是王室的公主,在死后,自然沾了王室家族的荣光。
死后享有的陪葬品,比自己的丈夫,即诸侯王本人还要奢华。
因此,这位诸侯夫人死后,棺内的随葬品自然而然会比她的丈夫还要多。
据出土的墓志铭上面的信息记载,公元前八百二十年,执掌八年的第一代开国君主曾武公病死。
曾国在这一年发生了内乱,以诸侯下移至的公卿大夫荀子等恶势力集团,趁机发动叛乱,想要夺取政权。
曾国的一帮老臣,为了扶持政权不被公卿大夫荀子夺取,于是在乌烟瘴气的朝廷之中诛杀荀子,最终荀子一死,曾国的**彻底停止了。
但随着曾武公死后,曾武公在死前并没有交代遗嘱,由哪位子嗣来继承曾国国君宝座的事宜。
当时这一年,即公元前八百二十年,曾武公因为听信小人谗言,肆意残害忠良,对曾国的百姓十分苛刻,为了一己自私,他对外横征暴敛,迫使百姓怨声载道。
怨民四起,臣下进谏,却遭到武公的肆意杀戮。
由于武公的做法,致使曾国内部矛盾重重。
武公晚年,即公元前八百二十年,武公八年,他日益独断行,不纳忠谏,一意孤行。
对自己的儿子,猜疑心比较重。
认为自己的儿子,唯恐自己在晚年,篡夺自己的君位。于是他听信小人的谗言,对自己的儿子展开杀戮之心。
最终,由于武公的这种丧尽天良的做法,导致了他的儿子们,为了躲避他的残害,辗转在外流亡。
武公为了彻底斩草除根,以绝后患,自己的儿子们在外流亡,还不惜派刺客追杀。
曾文公是他的第七个儿子,从小机警睿智,但不幸也成为了这场闹剧的逮捕对象。
曾文公为了躲避父亲派来的刺客追杀,他先后辗转多个国家,最后在江国[即今天的河南省一带]自己母亲的父亲江国国君庇护下,这才苟延残喘的活了下来。
武公死后,曾国的叛乱主导者荀子被老臣们诛杀。
由于武公在生前没有立下遗嘱,故此曾国没有继承君位者。
为了找到一个贤明的君主继承国君之位,曾国的一帮老臣贵族,把目光放到了曾武公第七子文公的身上。
当时文公和他的母亲为了躲避父亲的追杀,逃到了江国的国土上避难。
而江国的国君江公是母亲的父亲,文公凭借外甥的这个身份,得到了江国国君的庇护。
他和母亲在江国才得已母凭子贵。
在江国国君的阻拦之下,才没有被父亲派来的刺客暗杀。
武公曾国的一帮老臣和贵族,都知道文公年轻有为,又是武公的嫡七子,是继承君位的不二人选。
本来按照周朝的宗法礼制,国君死后,君位只能由国君的嫡长子来继承。
嫡七子是没有这个权利继承的。
但是由于武公晚年昏庸无道,残暴不仁,听信小人的谗言,猜忌自己的儿子们会在他晚年篡夺君位。
不惜骨肉之情,派兵对自己的儿子们展开杀戮。
为此,他的儿子们为了躲避他的杀戮,辗转在外流亡。
武公并不死心,又派刺客诛杀逃亡的儿子们。
武公的嫡长子,前嫡六子们全部受到武公的残害,最后嫡七子幸免于难。
而嫡七子文公是武公所有儿子中,才能最高的一位。
因此,武公死后,曾国因为内乱一直没有继承君位者。
曾国的一帮老臣为了曾国社稷,不得已将流亡在外的嫡七子文公从江国迎来。
就这样,文公在众多曾国的大臣和贵族一致拥戴之下,登上了曾国国君的宝座,成为了曾国的第二代君主,史称曾文公。
曾文公在位时长二十八年,由于他在少年时,经历过战争的动乱,和流亡时积累了一定的执政经验。
在他登上曾国国君的宝座以后,决心要以自己父亲在位时的下场为戒。
即位后,他虚心谨慎,勤理国政!
对内修明政治,富国强兵,对外又遵从王室,这使得曾国在内乱后的短短几年。
国力突飞猛进,一跃成为当时北方一带首屈一指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