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家宴时,太后、顺康帝、水溶和黛玉围坐在宁馨宫里用饭。
去年不是有杜月晚就是有皓月,现在就他们四人,确实稍显冷清。
顺康帝貌似心情不郁,一晚上也没怎么说话,全靠水溶一个人没话找话努力撑场子。
太后知道他的用意,笑着说道:“你二人早日生个小世子出来,哀家这里就又热闹了。”
水溶笑道:“娘娘,我可不想那么早当爹,我和玉儿两个人的日子还没过够呢。”
太后嗔道:“说得这是什么傻话,哪有人只顾着两个人潇洒而不生孩子的呢!
就是贪玩也要有个度啊。
你看怀远将军家的若兰,比你成亲还晚几个月,但是前阵子听怀远将军夫人说儿媳妇年底诊出来有喜了,这个年过得无比欢喜。
今年我已经赶不上了,明年过年时你也让我欢喜欢喜。”
水溶指着顺康帝道:“皇兄去年不是才新得了一个儿子嘛,娘娘还不够欢喜啊?
若是不够,让皇兄今年加把力,再生他两个三个的,让娘娘好好开心开心!”
顺康帝蹙眉道:“你少拉扯朕,什么两个三个的,朕都有两个儿子了,你还一个没有呢。”
水溶道:“您可是皇上啊,两个儿子如何能够,后宫那么多位娘娘呢,至少不得一人再生一个啊。”
顺康帝脱口而出,“朕只想让晚儿再生一个。”
此话一出,全场寂静。
水溶和黛玉相视一眼,一言不发。
太后说道:“顺嫔的湛儿才刚满一岁,想必她就是再生也没精力带。
哀家看着和她一年来的杨御女资质也很是不错,你不如考虑考虑。”
顺康帝有些不耐,但又不好直接顶撞太后,只得说道:“不是在说水溶嘛,怎么又扯到朕这里来了。
朕孩子生的再多与他也没有关系啊,母后还是多劝劝他的好。”
太后笑道:“对对对,差点让这个家伙把我带到沟里去,明明是在说他的事情。”
水溶也笑着插科打诨了几句,总算是把太后劝生这个话题扯开了。
饭后黛玉陪着太后下五子棋,水溶和顺康帝站在院子里看宫人们挂花灯。
顺康帝看到一盏芍药花灯时笑道:“这盏花灯做得惟妙惟肖,顺嫔最爱芍药花,一会让人给她送去。”
水溶不动声色地说道:“皇兄确实厚爱顺嫔啊。”
顺康帝轻哼了一声,“厚爱有什么用,人家还不是不领情。”
水溶笑道:“您如何知道她不领情?”
“朕……”顺康帝一时愣住,是啊,如何说顺嫔不领情呢,每次翻她牌子她也都是笑脸相迎,只是为什么自己总觉得与她之间隔了层什么。
水溶认真地问道:“皇兄对顺嫔到底是什么心意,自己可曾想明白了?”
顺康帝不语。
水溶又说道:“臣弟说一句僭越的话,如果您一直放不下一些心结,可能会错过眼前的风景。”
说完,水溶转身进屋,准备带黛玉回府了,只留下顺康帝站在原地,久久地看着挂在枝丫上的芍药灯。
回府的马车上,黛玉迫不及待的把今天听到的那些话说给水溶听。
水溶思忖了一下说道:“以前也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事情,将朝中大臣家适龄的女儿封个公主便送去和亲了。
只是南疆地处荒蛮,开化的较晚,父子兄弟共用一妻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这次皇室宗亲们才格外不想自己的女儿嫁过去。”
黛玉一听这话,更急了,“那可如何是好,如果探春嫁过去遇到这种事情,想必只会一心求死。”
黛玉一想到像探春那样灿如春花的少女居然要嫁到那种地方,心中止不住地难过,“王爷,我们真的就没办法可以帮帮三妹妹了吗?”
水溶知道黛玉在大观园的时候和探春感情最深,毕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如何忍心看她羊入虎口。
水溶将黛玉揽入怀里,“你让我想一想,想一想……”
就在马车快要到家的时候,水溶方开口道:“也许还真有一个法子。”
黛玉眼睛一亮,问道:“什么法子?快说来听听?”
水溶笑道:“马上到家了,咱们进了屋慢慢说。”
两人携手进屋后,早有丫鬟将泡好的茶送了进来。
水溶给黛玉倒了一盏,让她暖和暖和,自己也饮了一杯,这才说道:“如果三妹妹把亲事定下来,岂不是就不用去和亲了?
即使是皇家,也不可能把人家婚事给毁了。”
黛玉放下手中的茶盏,“理是没错,只是你也说了,这是二舅舅主动找南安王提的事情,他心意已定,如何能劝说他再给三妹妹说亲呢。
更何况,我今天在太后那里听闻和亲之事怕是端阳节之前就要定下来呢,这也没几个月了,可又上哪里去找一门合适的亲事呢?
总不能怕送去和亲,就随随便便找户人家吧,万一不好,岂不成了刚出虎穴又入狼口了。”
水溶笑道:“我自是有了合适的人家才会和你提及此事的。
你可还记得梅翰林,他年前也升了一级,现在已经是翰林院从五品的侍讲学士了。
他的儿子梅清之还迟迟没有定亲呢。
无论是家世还是他本人,都足以与三妹妹相配了。”
黛玉问道:“梅家?那不就是……”
“对,就是被荣国府二房宝二奶奶退亲的那位。”水溶答道。
宝琴如愿在去年生下了儿子,贾母虽然并不十分情愿,但是既然已经放出话去了,也就咬着牙让她当了宝玉的正妻,所以现在大家都知道宝琴已经是宝二奶奶了。
黛玉愣怔了一会儿,这到底是什么缘分啊……
“就算如你所说,二人相配,但是梅家未必愿意与二舅舅家定亲啊。”
水溶说道:“你可知梅清之满腹诗书、一表人才,为何到现在都没有定亲?”
黛玉问道:“难道是因为宝琴退亲?”
水溶点头道:“正是如此。
虽然我们都知道宝琴退亲是因何缘故,但是传到外人耳朵中可不是那么回事。
我就听人说过,这薛家的小姐情愿去荣国府当贵妾都不肯嫁给梅家少爷,保不齐这位少爷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疾呢。
你也知道,三人成虎,但凡有了几个人这么说,京中有女儿的人家定是不敢贸然拿自己女儿的婚事做赌注的。
而且如果嫁过去,说不定还有人说他们捡了薛家不要的人呢。
所以这都两年了,梅清之一直没有说到合适的亲事。”
黛玉不知宝琴退婚后居然给梅家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不禁也有些唏嘘。
水溶继续说道:“我和梅翰林也算有几分交情,知道他家这位公子确实是个好的,所以才愿意将他推荐给三妹妹。”
“可是……”黛玉疑迟道,“正如我刚才说的,就算梅家愿意,二舅舅也未必愿意啊。”
水溶笑道:“那就只能先斩后奏了。
府里不是还有老太太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