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墉在广州府的一顿操作,把很多人都看懵了。
看不懂!
这是许多人的第一反应。
不管是让瓦剌人寮人去广西、贵州对付当地土司,还是搞出什么《自然和科学》杂志。
亦或是推出匠人等级制度,大家都有一种感觉。
那就是看不懂!
不是说一点都猜不到原因,只是大家都不确定朱瞻墉最真实的出发点,或者说朱瞻墉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太孙殿下,越王府的管辖范围是广东布政使司,他们派瓦剌人和寮人进入到贵州,这是越权了。”
“我觉得完全可以在朝堂上让御史去弹劾他,绝对可以给越王府找麻烦。”
张辅觉得有点憋屈。
他前段时间安排人去广州捣乱,结果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这让他在朱瞻基面前丢了脸面。
最让他难受的是指挥人员对付他安排去的人马的还是他弟弟。
这就更加让人感到憋屈了。
“贵州那边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可以说山高皇帝远,朝廷对那边的影响力非常的低。”
“哪怕是在镇远设立了据点,实际上也就是镇远城里面属于大明管控,四周的区域,还是属于当地土着。”
“最关键的是这些土着不听话,时不时的就闹出一些乱子。”
“所谓的羁縻州,基本上也都是一个面子上的东西。”
“这些爷爷都是非常清楚,可以说瞻墉这一步棋,虽然有问题,但是属于符合爷爷心意的行为。”
“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去纠结这个事情,那么倒是显得我们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大明的利益。”
“这对我们没有好处。”
朱瞻基还是非常了解朱棣的。
虽然不甘心,但是他也还没有脑子发热。
有些事情不能提的,那就不能随便乱提。
要不然到时候就下不了台了。
“便宜越王府了!”
“要不是广东布政使司就靠着这些地方,他就是想要插手也不合适啊。”
张辅很是不甘心。
但是他也知道朱瞻基说的是有道理的。
得不偿失的事情,不能去做。
这种损人害己的事情,显然也是不能做的。
“英国公,你也不用那么担心。历朝历代花费了那么多心血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你觉得瓦剌人和寮人就能解决吗?”
“那贵州是什么情况?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不说新军过程当中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就是到达了目的地,人家土着熟悉地形,想要打败他们也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指不定到时候就是损兵折将,耗费了无数的钱粮,却是什么好处都没有拿到。”
“顶多就是通过这个过程,把寮人和瓦剌人的冲突给解决了。”
“毕竟,如果瓦剌人和寮人都在贵州等地死光了的话,他们之间的矛盾,自然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朱瞻基这么一说,张辅觉得好像也挺有道理的。
当年他可是在安南待了很多年,很清楚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面临的困难。
如果是新军出发去攻打土司,他觉得还有一些成功的希望。
让瓦剌人和寮人过去,怎么可能成功?
难不成这些蛮夷还能比大明的将士更加厉害?
把以前大明将士搞不定的事情都给搞定了?
“太孙殿下英明,还是您看的通透。”
“不过这一次越王殿下在广州府的动作不断,其他的那些东西,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张辅是一个武将,让他行军作战,他还是可以说出个一二三出来。
但是让他搞这些谋略的东西,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这朱瞻墉,总是搞出一些让人看不懂的东西出来。”
“就说那《自然与科学》杂志,我专门让人快马加鞭的送了一本过来看了一下,里面说的都是奇奇怪怪的东西。”
“他还亲自写了一篇跟什么蒸汽机相关的东西,搞的我还专门去了解了一下蒸汽机是什么东西。”
“结果就像是烧开了的水,蒸汽把水壶盖子推开来,利用这种力量来推动设备。”
“这种力量是多么的微弱,怎么可能用来推动机械呢?”
“哪怕是可以,恐怕还没有牲畜的力量来的大,没有什么意义。”
“偏偏他还长篇大论的说了一大堆,把蒸汽机夸的天花乱坠,好像这东西会彻底的改变大明的格局一样。”
“这些东西,现在让我们判断,我们也不知道要怎么判断啊。”
朱瞻基有点苦恼的说道。
只要是朱瞻墉在做的事情,他都是想要跟风的。
但是这个杂志,他真心觉得没有什么跟风的必要。
但是又担心到时候里面有什么东西是自己没有看明白的。
所以他也是很纠结的。
“确实如此,难怪儒家的那帮人对越王党是深恶痛绝,觉得越王府搞出来的岭南书院,把上千年来的传统都给破坏了。”
“这对大明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是不能接受的。”
张辅本身也是不喜欢儒家的那帮人。
文武之间,就没有几个朝代是很和谐的。
大家的利益出发点就不完全相同。
对于武将来说,不打仗,就没有立功的机会。
而对于文臣来说,最好就是永远都没有战争,武将都听自己的指挥。
不过,张辅虽然不希望文人,但是也一样不喜欢跟文人作对的越王党。
“杂志的事情,我们先不用管了,不过杂志里面提到的一些东西,如果跟越王府的作坊有关系,要稍微留意一下。”
抱怨归抱怨,朱瞻基抱怨完毕之后,该做的决定还是要做的。
要不然下面有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去干活了。
所以别看当老大很威风,其实压力也是很大的。
“嗯,这个没有问题,我们已经向广州府安排了不少的探子,他们有什么大的动作的话,不可能完全瞒得住。”
张辅对自己的部下还是有点信心的。
一些核心的消息可能没有那么容易打听到,但是一些表面上的消息,他还是觉得没有问题的。
“我们要想办法在他们的作坊里头安插一些我们的耳目,也可以从现在他们的匠人里头拉拢一些人。”
“我就不相信那些人全部都那么老老实实的听越王府的话。”
朱瞻基现在也是什么手段都愿意上了。
安插探子这种事情,显然远远没有超出他的底线。
“没问题,这个事情其实我们已经在做了,不过成效还不是非常的理想。”
“一般的作坊,想要安**较容易,但是一些比较特别的作坊,效果就不是很理想。”
“不过,只要我们加大力度,我觉得应该会有变化的。”
张辅自信满满的说道。
朱瞻基对他的依赖程度越高,他以后的收益就越大。
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也是希望看到这样子的局面的。
“那个匠人等级制度,你怎么看?”
朱瞻基又想到了广州府那边发生的另外一个事情。
虽然这个事情很多人都不在意,但是对于天天盯着越王府的太孙党来说,这个事情还是比较扎眼的。
越王府能够有今时今日的局面,那些匠人是做了不少贡献的。
所以朱瞻基现在对于匠人的重视程度也是在提高。
“从目前收到的信息来看,这个等级制度的颁布,对于一部分匠人的激励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我感觉这主要是年轻的匠人有比较大的激励作用,那些年老的匠人,本来工钱就已经不错了。”
“在这种情况下,反倒是有可能反对的。”
“所以最终的效果如何,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觉得需要一点时间去观察。”
张辅现在负责太孙党的情报工作,对于广州府发生的事情也算是比较了解了。
不过,匠人等级制度这种影响深远的东西,他还是有点看不透的。
“你说的也有点道理,但是我觉得这个优缺点瞻墉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是颁布了这个方案,我觉得应该是有一些好处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的。”
朱瞻基心里觉得有点没有把握。
这个东西自己也看不懂。
但是他的直接告诉他朱瞻墉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情。
“实在不行,我们就先找一家作坊试着跟一下,也把匠人等级制度给搞起来。”
“越王府的人不是希望这个等级制度在整个大明的作坊都推广开来吗?”
“我们找一家作坊试着运行,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算是表露了我们的气度。”
“也让皇上看到您跟越王殿下之间,也不是只有争议的。”
张辅这么一说,朱瞻基眼前一亮。
“没问题,就按照你说的来去做。”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朱瞻基就同意了。
试运行嘛。
哪怕是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也就是一个作坊而已。
要是效果好的话,立马推广到其他的作坊,也不迟。
……
文华殿。
朱棣正听着纪纲的汇报。
不过,听的越多,他反倒是越迷湖了。
“按照锦衣卫的分析,瞻墉他搞出这些东西出来,目的是什么?”
自从朱瞻墉回到广州府之后,各种各样的消息就陆陆续续的传到了北京城。
不管是瓦剌人和寮人的冲突,还是之后安排他们各自去贵州等地对付土司。
亦或是《自然与科学》杂志的推出及匠人等级制度的执行,都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
大家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
关键是不管是哪一种看法,都不能完美的解释朱瞻墉为什么这样子做。
“皇上,越王殿下安排瓦剌人和寮人去广西、贵州等地对付当地的土司,虽然流程上不见得很合适,但是对于解决瓦剌人和寮人的矛盾来说,应该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借着这个机会,不仅帮朝廷解决了一些问题,还把不大听话的瓦剌人和寮人给借刀杀人的处理掉了。”
“对方不仅不生气,反而要感激越王府给了立功和挣钱的机会,可谓是一箭双凋。”
“看来越王殿下身边,还是有不少高人的。”
纪纲没有直接一上来就在那里说朱瞻墉的坏话。
他知道这样子的方法并不是什么好方法。
很容易引起朱棣的反感。
虽然他现在是太孙党的人,朱棣也知道他跟朱瞻基走的比较近。
但是如果太过于偏颇的话,很可能锦衣卫指挥司的位置就不是他的了。
“你这么说,应该也是有几分道理。但是接下来的其他事情呢?锦衣卫是怎么看的?”
朱棣对锦衣卫,还是比较信任的。
目前为止,东厂在大明内部的实力也是远远比不上锦衣卫的。
所以很多时候,他还是会听纪纲的意见。
“请皇上恕罪,微臣目前也还看不懂越王殿下其他操作的意思。”
“那《自然与科学》杂志,微臣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认真的研读了一番。”
“但是我感觉看这杂志就像是看《山海经》一样,完全看不懂。”
“也许需要请朝中的饱学之士也好好的看一看,再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纪纲很是直接的甩锅了。
别问我,这不是我的专业。
到时候有什么后果,都跟我没有关系。
虽然他话不是这么说的,但是意思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朝中那帮儒家的人对岭南书院是非常有意见的,指望着他们能够说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出来,显然是不靠谱的。”
“这个事情,我看瞻墉非常的重视,锦衣卫也要多留意一下。”
“就比如那个蒸汽机,以前朕似乎都没有听说过。”
“但是看情况,这个蒸汽机在岭南书院已经研究了挺长时间的了。”
“这些消息,锦衣卫为什么从来都没有汇报过呢?”
朱棣这么一问,纪纲就郁闷了。
锦衣卫倒也不是不知道岭南书院旗下有这么一个蒸汽机研究所。
关键是岭南书院有许多的实验室和研究所,里面研究的好多东西他们都听不懂。
这种情况怎么去汇报?
总不能什么奇奇怪怪的事情都往朱棣这边报告吧?
“皇上说的是,微臣疏忽了。”
“这个蒸汽机,之前我们大家都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从越王殿下在《自然与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来看,这个蒸汽机应该是有着非常特别的用途,对未来的各个作坊会有很大的影响。”
“今后锦衣卫一定会好好的梳理一下岭南书院和越王府旗下其他作坊的情况,单独给皇上做一个汇报。”
纪纲觉得朱棣既然感兴趣,那就把全部东西都汇报一下。
至于汇报之后朱棣有什么反应,那就不管了啊。
反正至少这样子之后,朱棣不会说锦衣卫什么消息都没有把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