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个有才华、有见识、有眼光的帝王。
一般的皇帝到了这个时候,差不多就要考虑回宫了。
毕竟,魏石更弹劾的事情,显然是子虚乌有。
但是看到了“张氏纺纱机”之后,朱棣对这个作坊的兴趣倒是提了起来。
“御史本身就有风闻奏事之权,人家担心的那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所以今天朕亲自过来看一看,瞻墉你不用介意,老二老三你们也不用啰里啰嗦的了。”
朱棣这么一说,不管是谁都不好再反驳什么。
朱瞻墉也见好就收,带着朱棣参观起了这座作坊。
至于参观之后,这里的技术会不会被人学走,他倒不是很担心。
就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水平,看一眼就能制作出“张氏纺纱机”,根本就是在做梦。
他又不是木匠皇帝朱由校。
“爷爷,刚刚我们看的是纺纱工场,旁边的事棉布纺织工厂,利用新式的纺织机,将棉线纺织成棉布。”
朱瞻墉一边带着朱棣往前走,一边介绍着作坊的情况。
很快的,他们就来到了棉布工厂。
“这新式的棉布纺织机,也是你搞出来的?”
朱棣一眼就看出来眼前的棉布纺织跟自己以前看到的区别太大。
一段段的棉布快速的从纺织机中出来,那速度完全超出了朱棣的想象。
“二哥,我要是没有记错,南京城最大的棉布作坊就是你府上的吧?”
朱高燧这话一出口,朱高煦的脸色立马就变了。
只见他心虚的看了一眼朱棣,然后快速的反驳,“老三,你别乱说,没有这回事!我的王府怎么会去经商呢。”
“那韦福不是汉王妃的父亲吗?”
朱高燧装出一副“无知”的表情,让朱高煦恨得牙痒痒。
这个老三,没带脑子吗?
在皇上面前提这个事情,那不是要让自己不自在?
“一是一,二是二,你不要扯在一起。”朱高煦快速的回了一嘴,然后说:“瞻墉这个作坊很了不起,我们好好的看一看吧。”
朱高煦拼命的想要转移话题,但是朱高燧却是一直在那里拉后腿。
只见他又一句话捅在了朱高煦的心上,“二哥,瞻墉这个作坊的棉布生产的那么快,售价肯定可以做到比市面上的低很多,到时候汉王妃娘家作坊的棉布会不会卖不出去啊?”
“老三,你再啰嗦,我就把你的人从五城兵马司里头全部踢出去!”
朱高煦附在朱高燧耳边,直接发言恐吓。
这老三,到底是不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啊!
“爷爷,这些棉布纺织机,我只是出了亿点点主意,其他都是匠人们的功劳。”
朱瞻墉当作没有听到两个叔叔的窃窃私语,站在旁边认真的给朱棣介绍着四周的情况。
“好!很好!有了这些东西,以后我大明就可以生产更多的棉布了。”
“爷爷,这使用了新式的机器之后,棉布的生产速度快了很多,对于棉花的需求也增加了不少。朝廷明年是不是可以鼓励百姓多种植一些棉花?”
朱瞻墉准备把纺织业当成是大明重点发展的一个行业。
这种人力密集型的产业,非常适合这个年代的大明。
“棉花固然是个好东西,但是大量的种植棉花,会导致粮食产量不足啊。”
不管是什么时候,粮食问题永远是最重要的。
如果饭都吃不饱了,那么世界就乱了。
朱棣对此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
“爷爷圣明,着实如此!不过,孙儿听说哈密卫那边其实非常适合种植棉布,那里地广人稀,除了一些卫所之外,普通百姓非常的少。
如果朝廷鼓励百姓前往哈密卫种植棉花,并且给移民的百姓在哈密卫分配土地,那么棉花的产量很快就可以翻一番。”
后世的新疆可是产棉花的大省。
哪怕是放在世界上,产量也是顶呱呱的。
如今大明的哈密卫,其实就是后世哈密市所在区域,属于丝绸之路的咽喉部位。
不管是军事意义还是经济意义,都是非同一般的。
要不然朱棣也不会专门建立哈密卫了。
但是,哈密卫虽然建立了,可那边却是一直都比较荒凉。
这也算是朱棣的一个心病了。
如今朱瞻墉这么一说,朱棣立马就兴趣大增。
“你说哈密卫适合种植棉花?你听谁说的?”
“爷爷,棉花本来就是西域那边传过来的,哈密卫种植棉花的历史可是有好几百年了。只不过规模一直都不大,如果朝廷出面在哈密卫大力推广棉花种植,不仅可以解决当地边疆不稳的问题,还可以让大明对西域的影响力上升一个台阶。”
眼看着朱瞻墉在朱棣面前说的头头是道,朱高煦很着急啊。
大哥朱高炽已经有一个好圣孙了,这要是再来一个,自己还有希望争夺太子之位吗?
“皇上,这哈密卫距离南京城太远了,中原百姓没有人会愿意去的吧。瞻墉这个主意,听起来很不错,实际上却是纸上谈兵。对,就是纸上谈兵。”
朱高煦拼命的想要拉后腿。
奈何朱棣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老二,打仗的本事,你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布局问题,你还不如瞻墉啊。”
朱棣这么一说,朱高煦的脸色立马变得通红。
不过,他今天做事不地道,哪怕是受了委屈,也难得的咽下去了。
“爷爷,那亦力把里如今虽然臣服于我大明,但是这帮蒙古人其实永远不会老实的。我们在哈密卫发展壮大之后,将来可以顺势的进入到亦力把里,那里可是有西域最肥沃的土地和草场。”
朱瞻墉对伊犁地区是很感兴趣的。
只要占据了这一片区域,就可以解决西域的粮食问题。
哪怕是人口有几百万,都不用担心吃饭问题。
“瞻墉,这些主意都是你想到的吗?”
“爷爷,说来惭愧,这些大部分都是我爹的想法呢,孙儿倒也不敢居功。”
朱瞻墉现在不需要那么多的功劳,倒不如把这些东西算在朱高炽头上。
看看能不能让朱棣更早的接触禁足令。
不过,这一次朱瞻墉失望了。
朱棣啥也没有多说,继续参观了一下之后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