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十块钱成交,我也不亏,李文笑着道。
“真是感谢你了,阿文以后有啥事随时来饭店里找叔,叔绝对不皱眉头,”大光头吴叔笑着道。
“来,这是十块钱,还有两张工业区劵,叔也一起送给你,”老吴掏出十块钱,顺便拿出两张工业区劵笑道。
“那感情好,谢谢叔,我正缺各种票据呢,”李文赶忙双手接过。
“来,叔顺便看看我这老鳖,”李文拉着老吴朝背篓里看去。
“居然弄来四只老鳖,这玩意可是大补啊,男人的滋补佳品,今天刚好县领导视察,这下有压轴的大菜了,”老吴哈哈一笑。
“你小子可真是我的福星啊,留着,留着,一斤给你算二块钱,一会去前台让你婶结账。我先走了,我得托人赶紧给我宝贝孙子把奶粉送回去,今天还有宴席。”老吴和李文聊了几句急匆匆走了。
“这老吴,一天风风火火的,这么着急干嘛,”张霞看着老吴匆匆而去翻了个白眼道。
“婶,今天可谢谢您了,让我这些东西都卖了个好价钱,我也不知道怎么感谢您,送您一瓶这个。”
李文说着从背篓里掏出一瓶蜂蜜递给张霞。
“蜂蜜!呦,还是塑料瓶的,”张霞拿着瓶子惊讶道。
这个时候国家已经拥有塑料产业了,从五七年开始塑料产业蓬勃发展,产量已经大大提升,尤其以上海为首的化工产品,化妆品很多已经用上了塑料包装。
“嗯,玻璃瓶不利于运输,所以现在很多贵重物品都避免使用玻璃瓶,铁罐子又会导致蜂蜜受到污染,用塑料瓶装蜂蜜可以得到很好的保存。”
“张婶,这个蜂蜜尤其适合你们女人,每天早上喝一杯蜂蜜可以很好的调理肠胃,补脾润肺,对肤色也有一定的好处,这是我今天特意为您准备的,”李文笑着道。
“那婶子,就不客气了,”张霞小心的把半斤装的一小瓶蜂蜜装进了兜里。
“这蜂蜜可是稀罕货呀,这可比白糖好多了,走亲访友,招待客人很有面子,”张霞笑着道。
“婶子你放心用,用完了,我再帮你搞一些,”李文笑着附和道。
李文前世进了五六箱土蜂蜜,本以为市面比较少见,这东西应该很好卖,没想到进回来小半年了,就卖了不到两箱,李文也就不再上心了,扔在角落里落灰,慢慢清库存。
经张霞这一提醒,才想到这个年代养蜂业不发达,蜂蜜可不就是个稀罕物。
李文心里盘算着,怎么把这些蜂蜜发挥到最大价值。
“阿文,你小小年纪可真是神通广大呀,比我家那口子,你张叔可有本事多了。”
“你张叔虽然在县供销社当后勤主任,但是很多东西都有数,他也只能干看着,平时最多搞点残次品,和计划外的东西,也就是外人羡慕罢了,张霞佩服的看着李文酸溜溜的说着。”
“婶子您这就不对了,您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你们城里的工人可比我们农村人幸福多了。”
“每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领上,吃的是商品粮,还不时有着单位发的各种票据和节日福利。”
“我们农村人,一大家子,一年挣得工分也就几十块钱。甚至有的家里劳力少,忙活一年还倒欠生产队的!”
“我也就是认识了几位贵人才能倒腾到这些好东西,再说您不也是我的贵人吗,没有您,我这东西也卖不了这么好的价格啊!”李文笑嘻嘻道。
张霞看李文穿的破旧以为是伪装的,李文从气质上看肯定是个城里人,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好东西,没想到李文居然是个农村的,心里顿时平衡了下来。
这个年月农村户口和城里户口真的是天差地别,所以大部分城里人天然的有一股子优越感。
尤其是这几年,自然灾害,灾荒年月,农村人粮食不够吃,即使有钱都买不到粮食,只能碰运气买返销粮或者去黑市。但是人家城市户口有着粮本,每月定时供应平价粮,这一点就直观的体现了两者的差距,更不用说医疗,社保之类的差距了。
“你小子真不像农村孩子,说起话来成熟稳重,城里的孩子都比不了,”张霞看着李文笑了笑说道。
“不但能说会道,本事不小,婴儿奶粉,蜂蜜这些稀罕物件都能搞到,以后成为城里户口还不是小菜一碟,好了,咱们给你去前面称一下老鳖,”张霞笑着说。
四只老鳖一共十一斤多一点,几条鲤鱼一共二十一斤,张霞总共给了李文三十块钱,还额外给了三斤肉票,和五斤粮票,喜得李文不停的感谢。
“张婶,这也到中午了,我就在你们饭店吃了,您帮我要一碗肉臊子面,李文坐在前堂的桌子上说道。”
“坐着,婶给你去后厨交代一下,”张霞笑着朝后厨走了过去。
十几分钟过去了,张霞端着一个盘子走了过来。
“来,阿文,肉臊子面,还有一个肉夹馍,趁热吃,你吴叔今天请客,”张霞指了指盘子里的饭和肉夹馍笑道。
“啊!这也太不好意思了,那我就不客气了,李文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笑道。”
“赶紧吃,客气啥,都是自己人,前面来人了,婶要去忙了,”张霞笑着看到前台有结账的,回到了前台收银处。
一碗肉臊子面,再来一个肉夹馍,李文吃的满嘴流油,这饭店里的厨师手艺就是比家里的好,李文抹了抹嘴。
其实平常人吃饭哪有李文这么好,都是少油少肉的,也就是李文和饭店的关系人家才这么舍得放料。
“婶子,那您先忙,我走了,”李文看着不停收账算账的张霞摆了摆手。
“那行,阿文你慢走,有空来饭店啊!”张霞抬头看了看走出门口的李文招呼笑道。
走出国营饭店,这时路上人流增加了不少,不过行走的步伐都比较快。应该已经下班了,都急匆匆的回家吃饭。
李文来到邮局门口,把写好的信封投到邮筒里,然后又去了供销商店打了两斤猪肉,又买了两副猪下水急匆匆的往家里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