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朴出面,以商议军机之名,召集郡司马薛子都和其余四名校尉。
官拜校尉的周盛,自然也在召集之列。
实际上,除了围城首日陈朴曾登城观战,此后他便当起了甩手掌柜,一概不理防务。
当时,他已然决心通虏,自然不会留心防务。
或者说,是有意疏忽防务,更为恰当。
身为主官的他,不统筹全局。
薛子都及以下诸将,又没有这个权力,且无令不得分兵互救。
故睢陵防务缺乏整体布局,形同一盘散沙。
一旦北军攻城,各营人马便只能各自为战,自求多福。
结局大概就是,梁军被各个击破,睢陵陷入虏手。
如此,方便于陈朴与北军里应外合,一举剿灭忠于南梁的守军。
故自郡司马薛子都以下诸将,凡不知情者,皆对陈朴有所怨言、对战局有所忧虑。
他们正想借此军议之机,好好劝谏陈朴。
毕竟军国大事,可是容不得半点胡闹的。
在他们看来,陈朴不懂军事,根本不是问题。
他完全可以授权精于军旅者,代为指挥。
其中,薛子都就是济阴诸将中最合适的人选。
论军职,他冠于济阴诸将。
论能力,他熟悉匈奴战法,且沙场经验丰富。
故济阴诸将,确实无出其右者。
很快,诸将到齐,分列郡衙大堂左右。
“呈上来!”
陈朴面色严肃,当先发话。
诸将皆不明其意,不知到底要呈上何物。
闻言,堂外候命的五名差役,手捧木质托盘鱼贯而入。
托盘之上,赫然是血淋淋的人头。
“这......”
诸将自然识得齐皓五人,更知道他们与陈朴多有走动、关系暧昧。
正是因此,诸将皆猜不透陈朴究竟要干什么。
“诸位,请过目。”
陈朴一边说着,一边朝随堂文吏使了一个眼色。
随堂文吏遂将五份降表分发诸将。
当然,这里面是没有陈朴那份的。
“降表?!”
匆匆一眼,诸将皆一时情绪复杂。
有诧异,更有愤怒。
若是齐皓五人通虏得逞,他们可就要死得稀里糊涂、不明不白了。
恐惧让他们齐刷刷地看向陈朴,他们需要一个解释。
“齐皓五人通虏一事,罪证确凿。
本官斩之乃依律而行,诸位无须多虑。”
陈朴所言乃萧绍瑜的授意,他接着说道:
“本官数日不理军务,非不愿,实不谙也。
为保睢陵不失,本官决意将节制城中兵马之权,让贤九殿下!”
听了他的前半句,诸将皆赞其尚有自知之明。
同时认为,他是要将兵权交给薛子都呢。
毕竟后者乃沙场猛将,且位次之。
当听到是让贤于萧绍瑜,诸将心中皆五味杂陈、各有不同。
因为范雍的缘故,周盛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他意识到,自己要时来运转了。
其余四将的心中,则更多的是对睢陵命运及个人安危的担忧。
即使薛子都颇为欣赏,萧绍瑜的为人与勇敢。
然两国交战并非儿戏,他不认为年轻的萧绍瑜能比陈朴强上多少。
跃马疆场,勇则足矣。
然调度大军,却须谙熟兵法。
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想法很多,偏偏无法反驳,也不能明着去争。
萧绍瑜的身份摆在那里,就注定了他们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尤其是身份敏感的薛子都,他甚至连不满的情绪都不能流露。
若是因此惹恼了萧绍瑜,将其以莫须有之罪斩杀,都是有可能的。
单论其降将的身份,南梁朝中便不会有人为其鸣冤的。
这就是降将的无奈与悲哀之处。
事实上,萧绍瑜并不是这么想的。
只是他的想法,薛子都不可能知道。
堂内顿陷鸦雀无声,诸将默契地选择了沉默。
这时,萧绍瑜撩帘而入,主动现身。
时机已然成熟,他应该与济阴诸将正式见面了。
“九殿下,请上座。”
陈朴殷勤道。
他很识趣地将主位让出,自觉到堂下站立。
“标下参见九殿下。”
诸将避无可避,只能依礼参拜。
除了周盛,余者心中多有不服。
短于军旅的萧绍瑜,并非他们心中所期望的主将人选。
陪同而入的李东阳,站于萧绍瑜身侧,诸将未现异色。
然而,当范雍入堂时,诸将皆瞬间变色。
飞将军之名,谁人不曾闻。
包括薛子都在内,诸将的眼睛全亮了,心中似有所悟。
“若由范将军统军,睢陵或许可保。”
显然,他比薛子都更适合主将之位。
何况其麾下劲旅追云骑,可是非其不可调动的。
只因囿于朝廷的禁忌,诸将不便谏言范雍统军。
他们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范雍与萧绍瑜的甥舅关系上。
萧绍瑜自然不会让他们失望,因为他亦作如是想。
环视诸将,挺胸凝聚正气,他朗声道: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本王当仁不让,承陈郡丞让贤之情,即刻接管兵权。
宁远将军范雍,昔年久战北虏,多有胜绩,于我梁军素有威望。
故本王拜将以贤,授命范宁远节制诸营,以御北虏。
望诸将,尊其将令。
违者,本王必斩之,勿谓言之不预也!”
萧绍瑜的态度,是明确的,也是坦诚的。
举贤不避亲,甘冒大不韪,顾城不顾己,谋国不谋身。
这是何等的王者气度!
顷刻间,诸将皆折服于,他无形中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
“标下谨遵王命!”
诸将心疑尽去,皆欣然领命。
整齐而洪亮的应和声,昭示着他们对守住睢陵,信心大增。
最为激动者,自非周盛莫属。
“我终于又在将军麾下效力了!”
他渴望这一刻,已历十年。
思绪穿梭时光,他不禁想起了在范雍麾下的那些日子。
纵横江淮,屡战北虏,令其止步,望江兴叹,曰南梁不可灭。
南国男儿,当如是!
“尔等皆忠勇之将,本王深信不疑。
凡于此战建立功勋者,本王必具表奉于阙下,不寒将士之心。
此誓!”
萧绍瑜指天发誓,誓言有功必赏。
“谨奉王命,效命疆场!”
诸将再次回应,心悦诚服。
至此,军中上层搞定,危险叛将已除。
萧绍瑜相信,兵权过渡再无阻力。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掌兵权,拜将范公雍,誓言赏罚分明,诸将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