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后勤
别人不知道,小六这个精于此道的人还能不知道吗?
钱庄明面上看起来都是民间的,是那些大商户们联合弄出来的,但实际上,却是牢牢掌握在皇帝手里。
如果瑾娘真的是拿着钱庄出具的银票,按照皇帝现在对他的怀疑程度,他们这些钱,只怕是拿不回来了。如果是小额的或许还有机会,但是大额的银票,要兑换出来就更不容易了。
实际上,这些年来小六一直都有这样的担心,因此,他虽然赚钱多,然而,他手里大部分的钱都是真金白银的存起来,至于银票,不过只有所有钱的两成而已。
就算是这两成,在这一段时间,小六也已经逐渐的都兑换成了真金白银。
而这些真金白银这会子都已经存在了宁王府的私库里。
宁王府的私库,自然不在京城,甚至都不在兴城的宁王府里,小六从来都是一个谨慎的人。
所以,他这么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自己心安。
“我们的银子现在不够,不过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解决。”瑾娘想了想,又说道。
只是十几万两银子,如果要将兴城的问题都解决,那是完全不可能的,瑾娘的打算就是,将这些银子当做基础,筹措更多的资金。
小六不明白瑾娘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但见瑾娘说的慎重,不由也凝重了一些。
只是,被瑾娘躺在怀里撩拨了这么长的时间,他就算是圣人也受不了啊。
“瑾娘!”小六忍不住轻声低语,那声音里带着魅惑。
瑾娘一愣,并不知道小六这是怎么了,但是,当她的手被小六的手抓住放在某处的时候,她的脸腾的一下红了。
这个男人,一大早的,又是这样,昨天晚上不是才放纵了两回,怎么这会子又是不分场合的这样?
他们这会子可是在说正事儿呢!
昏君,昏君!
不等瑾娘想明白,可怜的瑾娘又被小六吃干抹净了。
这种时候,还能有这种闲情逸致,是应该说小六淡定呢,还是该说小六粗心大意呢?
一直到完事儿为止,瑾娘都没想明白这个问题。
不过,想不明白就不想了,瑾娘也不是那等钻牛角尖的人。
等二人吃完早饭的时候,瑾娘才总算将自己早上灵光一闪想到的对小六说清楚了。
小六很意外,瑾娘居然有这样的想法,不过,这想法如果能执行下去的话,会很好,尤其是对现在的兴城发展,非常的好。
“你这个想法不错,不过十几万的银子有点少了,正好,我这里还有三十万两可动的资金,都交给你运作。”小六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瑾娘的支持。
这是一个大工程,之所以大的主要原因是需要树立人们对纸币的信心,十几万两的银子,听起来很多,但是真正投入的时候,就真的不够看了。
不知道为什么小六对瑾娘这个想法很有信心,他觉得,瑾娘这个想法到了最后肯定能做成。
小六此时浑然忘记了,如果将这些钱都交给瑾娘,万一瑾娘失败了之后,所有的问题都会更加复杂,毕竟,他们现在这种情况,如果没有银子做支持,那就是我为鱼肉人为刀俎了。
瑾娘愕然,半晌才说道:“这可是很有风险的,虽然我觉得,有六成以上的可能能成功,可是万一呢?”
他们现在可经不起折腾,这十几万因为并不是从小六这处获得的,瑾娘还敢拿出去冒险,但对小六手里的银子,瑾娘可不敢。
“没事,我相信你。”语气是那样的坚定。
只有小六自己知道,之所以这样,固然是因为相信瑾娘,但是有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因为他希望瑾娘能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即便是这件事可能有风险,但是,他会想办法化险为夷。
瑾娘郑重的考虑了片刻,这件事在兴城开始执行的话,其实还是挺容易做的,毕竟,兴城现在算是百废待兴,不管是那些工程也好,还是城里大部分的商铺也好,基本上都是宁王府的产业,只要他们坚决的推行这件事,虽然困难,但最后总能取得效果。
至于效果到底会如何,就是瑾娘自己也没有把握。
“我还是先拿着这些银子操作吧,万一不够的话,我再找你。”
虽然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瑾娘还是决定,不能拿小六的一切做赌注,她要做的事是为了帮助小六,而不是让小六陷入困境。
见瑾娘说的坚决,小六还是点头了。
可是小六的心里却有了更多不是滋味,他当初娶瑾娘进门,为的是能够让瑾娘过上好日子,但现在看来,事与愿违,竟然是让瑾娘跟着自己受苦了。
这虽然不是他所愿,可是走到这一步却也是事实。
“瑾娘,我以后一定不会让你受委屈的,一定!”走出门的时候,小六捏紧了拳头说道。
小六离开王府去忙了,兴城有许多事情需要小六具体操心,小六每天都绷着神经,根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至于瑾娘也没闲着,虽然建设银行的事情很重要,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她很明白,现在更加迫在眉睫的是需要抓紧春耕生产工作。
为了让兴城获得前所未有的大丰收,瑾娘让人找了懂得水利的工匠来。
兴城定的水利的工匠并没有很多,不过四个人而已,这四个人除了一个叫做吴江的师傅略微年轻一些,大概四十岁之外,其他的都已经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对于这样一个组合,瑾娘其实是很担心的,毕竟,这样的年龄负责这样一项大工程的话,只怕是力有未逮。
然而,这却是兴城能找到的最得用的人了,瑾娘对此别无选择。
至于她自己,却也是只有想法而已,她现在可以说,就是一个正宗的嘴炮,这些事,她能想到,也能说出来,可如果要自己动手的话,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她这一切都是来源于理论,而这些工匠们要做的就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既然别无选择,瑾娘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对这几个工匠将自己的想法说了。
还真别说,人常说的高手在民间,这话可真是不假!
饶是对这几个人并不是很相信,然而,瑾娘在将自己的理论说清楚之后,却惊讶的发现,这还真是几个人才啊!
就兴城这样的小地方,也让她找到了真正的高人。
这几个人不光能理解她的想法,而且,还能举一反三的将她的意思运用于不同的环境里,这可以说是十分值得喜出望外的事了。
几个人越说越激动,在不知不觉中,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一直到了天色将晚的时候,几个人还说的起劲。
其中一位老人越说越是激动,忍不住说道:“王妃这样的想法,果然是极好,兴城有您,真是我兴城百姓的福气啊!”
老人这幅模样,让瑾娘觉得不好意思了,她其实都没做什么,却得到这样高的评价,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好意思啊!
不过是新修水利罢了,可以算是利国利民的做法,但也不算什么太大的事吧?
一个国家要发展起来,尤其是农业要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十分重要。作为统治者,难道不应该早早就想到这个问题?
即便是小六没有明确的说自己想做什么,瑾娘却已经明白了他的想法。
因此,现在新修水利工程,基本上可以说,就是瑾娘在做后勤工作。
不管什么时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如果他们真的要站在朝廷的对立面,那么发展农业和商业,以至于是工业都是必须的,如果这些都赶不上,那就只能被动挨打。
也因此,才坚定了瑾娘必须要走这一步的决心,她不光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
就目前来说,她要做的就是兴城这一个地方,但是等到了未来,却绝对不仅仅是局限在兴城。
瑾娘忘了,后世的水利工程做的好,那是在几千年的基础上才发展起来的,而这个时代,要新修水利工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别的不说,就当前,不管是兴城还是其他的地方,都没有新修过水利工程。
虽然有些人早已经想到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发展农业,可是,上面没有人重视,也就意味着没有资金的支持。
偏偏,新修水利工程是一件耗资巨大的项目,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就算再怎么有想法,也没用。
皇帝对此没有一点的兴趣,又怎么可能将白花花的银子投入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上去?
如果说瑾娘的高产粮食让皇帝看到了希望的话,水利工程的见效就实在是太慢了,慢的皇帝对此根本没有兴趣。
“谬赞了,这不过是我的一个想法,难为你们能明白我的意思。”瑾娘十分客气的说道。
“王妃有这样的想法,就证明王妃您是真的为万千黎民考虑了。”那老人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对着瑾娘就连续的磕了好几个头。
如果是前两年,瑾娘肯定会因此被吓一跳,可是现在,瑾娘却不会了,这不过是这些人想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罢了。
随着老人跪下来,其他的三个人也跪下来对瑾娘磕头。
瑾娘忙就让人将几个人都扶起来,这才说道:“既然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你们好好的做这件事,便是报答我的恩德了。”
听到瑾娘居然用了我们两个字,这几个人更是激动的不得了,当下就纷纷表示,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瑾娘失笑,这便是士为知己者死?
不过不管怎么样,能找到这么几个得用的人,那就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你们回头给我一个详细的图纸,顺便粗略的估计一下需要多少钱。”瑾娘等几个人的心情平复之后才说。
她之前觉得自己挺有钱的,可是现在却发现,她根本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穷人。
忽然,瑾娘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她要将自己的钱财都投入在兴城,这么多的钱,贴到兴城,最终都要打水漂了。
可是,就瑾娘的这个问题,却让几个人都沉默了,原因无他,他们能说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可是却没有办法画出图纸,甚至是用文字表述出来,因为他们都不识字。
至于估算需要的银子,那就更是不可能了,他们只是有这样粗浅的想法,觉得如果能将水利搞起来,让更多的农田得到灌溉的话,会提高粮食生产,可是却没算过。
瑾娘看着这几个方才还十分亢奋的人忽然之间偃旗息鼓了,不明所以的看着他们。
“王妃,我们几个人都不识字,如果只是画草图,倒是可以,但其他的……”吴江说道。
话没有说完,可是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明白了,瑾娘也懂了。
她不由扶额,随即说道:“就是因为我们读书识字的人太少了,许多事情便是心里有想法也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我与王爷也没有那样多的时间与所有的人交流,王爷与我才在兴城修建了书院。”
停顿了一下,瑾娘又说道:“原本想着,能有多一些的人去书院里读书,三五年时间之后,兴城的许多人就都算是读书识字了,虽然未必能到考科举的水平,但总比其他的人强一些。”
说出这话的时候,瑾娘还是十分遗憾的,能不遗憾吗?
原本觉得天大的好事,到了最后,居然没有能做好,这让瑾娘十分挫败。
这一次,也是个好机会,正好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虽然只是区区四个人,未必能有多广泛的传播,但聊胜于无。
几个人面面相觑,他们当然知道,兴城修建了一个书院,而且,只要是适龄的孩子都是免费去读书。
但是,对于他们这些穷人来说,就算是免费,也未必就能去读书,毕竟,要供应一个孩子的笔墨纸砚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
除非是家里有些闲钱的,才会让孩子去读书,不过这其中大部分的人也不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去考科举,只是因为听说读书识字的孩子以后会找到更好的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