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繁国盛传,新皇要在旧王府邸册封新后。本是国之大喜,繁国百姓却觉恐慌:只因新后——是个死人。
成素心中一直有一人,那年繁城灯会,莲花池旁,一见钟情。那人长发乌青,竖瞳澄澈,身着胭脂虫色百花绣纹罗裳,笑意缠绵,眸间尽显凌厉清艳之气。成素见到她时,她正从湖里捞一孩子,细长的手指一抓,便将那孩子从湖中提起。
成素觉得有趣——不过女子之躯,力气却不小。
“你这小孩儿,爹娘呢,怎么一个人乱跑?”成素见她这般模样倒有些不知所措,怎的明明救了人却这样凶。
只听那女子又大声斥责起周围行人:“喂!你们放灯便放灯,做什么挤成这样?孩子都让你们挤下水了,真闹出人命,看你们还逛什么灯会!”那些人也自知有错,羞愧不争辩,都自觉散开来,没一会儿那女子身旁就空了好大一块。
“小孩儿,你可能找到你爹娘?”女子蹲下身子,与那孩子高度持平,语气也缓和下来。
正说着,一妇人急匆匆赶来抱住孩子,女子确认是孩子的娘亲后,才让她快些带孩子回家,别着了凉,妇人连连点头道谢,又匆匆抱着孩子去了。
而那女子也很快又被人群挤出成素的视线。
此后日日,成素总会想起那日灯会之人,成素知道,自己已然深陷。他一直派人寻找那女子,却久寻无果。
直至在皇帝突然决定要举办的国宴之上,成素终于又见到了那名女子。
成素心中烦闷,从宫宴上退避出来正在散心,只听身后传来女子的声音,这声音有些熟悉。
“攸归参见王爷。\\\"
成素掩住心中的紧张,回过身去,果然是沈攸归,他假装淡定道:“是沈小姐,何事?”
“攸归方才拾到一枚玉佩,一路寻过来,只见王爷,不知可是王爷之物?”
成素一听立即向腰间查看,确实丢了。
“是吾的,多谢沈小姐。”
只见对面那人不动声色:“敢问王爷,那玉佩上刻的什么兽纹?”
成素疑惑,神情立即又紧张起来:“兽纹?吾的玉佩上不曾有什么兽纹,只有一祥云纹,上嵌一颗紫珠。”接着眼神又黯淡下去,“看来姑娘拾到的玉佩并不是吾的。”
却见沈攸归掩面一笑,拿出那玉佩,正是一枚紫珠玉佩,上刻祥云纹。
成素疑惑之余,又听她解释道:“王爷恕罪,宫中人多眼杂,丢失之物若是被有心之人拿来做文章,有口也难辨,因而谨慎了些,还请王爷莫怪。”
她的声音,竟不似那日荷花池旁那般凌厉,温声细语。
“无妨,无妨。”成素连连摆手。顿了一会儿,才意识到什么,“沈小姐考虑得周到,成素多谢沈小姐。”说完才接过她递来的玉佩。
“王爷言重了,攸归见王爷如此紧张这玉佩,想必这枚玉佩对王爷来说十分重要吧?以后可要当心些,不是人人都如攸归这般拾金不昧呢。”沈攸归戏笑道。
成素也被她逗笑,接而又垂眸沉思了一会儿,开口道:“此玉佩乃亡母遗物,是母妃留下的唯一的念想,若真是丢了,九泉之下,难见母亲。”他又想到,宴席上这玉佩本和往日一样揣在怀中,从席上出来被一宫人撞了满身茶水,又被领着更了衣,走时那宫人为他将玉佩系在腰间,不曾想系得这样松,看来还是揣在怀里保险些。
“还好,被沈小姐拾到了。”说着他慢慢将玉佩上的穗子整理好,小心翼翼地揣回怀里。
沈攸归见他这般模样,觉得有趣,笑吟吟道:“原来如此。世人都道成阳王性子温润,如今见来,只是皇家子弟多情愁罢了。比起其他两位王爷,您倒很是亲切。”
“沈小姐说笑了,吾怎能与两位兄长相比呢?”虽然在沈攸归面前这般自嘲,但成素心中很高兴她对自己的赞许,毕竟夸他的,乃心上人。
沈攸归望着他,还想说些什么,却被寻来的丫鬟告知,说是国宴结束,夜已幽深,沈相夫妇正前往宫门口等她。沈攸归不得不与成素拜别,在丫鬟和宫人的陪同下向宫门口走去。
成素望着她离去的身影,直到一行人消失在宫墙转角处,他才撇开视线。
回到王府,成素又每日里将那枚紫珠玉佩握在手中摩挲,想起那日莲花池景,他对她一见钟情,当时觉得若是能再与此女见上一面此生便无憾了。他也从未想过要与她表明心意,即便她是富家千金,凭借自己王爷的身份,断然不会委屈人家,可自己终究拖着病体,怎能耽误了人家。但他心下仍有一丝期愿,若他日碰上机缘,病也能好,那样的话——娶她也是有希望的。
这仅存的一丝期许,自在国宴上重新见到她的那一刻,便被打破了。
沈相之女沈攸归,出生之时天生异象,那日有一强光划破长空,使暗夜中的繁国四方骤明。钦天监言,此女关乎繁国国运,乃未来帝后。于是皇帝赐名攸归,取众望所归之意。
这便意味着,沈攸归,是注定要当皇后的人。而他成阳王,却登不上那个能与她并肩的位置。
皇帝龙体每况愈下,都城中皆传,皇位最可能的人选是景王成影,厉王成笙和成阳王成素,其他皇子要么尚且年幼,要么都是不成器的。成阳王的可能性其实也很微小,他虽有谋才,却天生病体,性子柔弱,更无帝王之志,皇帝纵然对他仙逝的母妃十分宠爱,但要将治国之位交给这样一个无心朝野的病弱之躯,还需再三斟酌。厉王好武,虽性子急躁了些,却不乏武将之才,他多次平定繁国内乱,被朝中许多大臣都看好。要说最合适的人选,必然是景王,他文武双全,武艺虽比不得弟弟厉王,却也是众皇子中极为出众的了,且他对治国之道很有一番见解,文武百官提起他,多是赞许之词。
但皇帝明面上却对三个儿子不偏不倚,都很宠爱,因此,帝位最终花落谁家,谁也不知。
而这场国宴的意思,便是让沈相女与皇子们相看一番,其他随天定。换句话说,谁能娶了沈攸归,谁便是未来新帝。可怎么个娶法呢?总不能让几位王爷都拥至沈府提亲吧?皇帝自是不能主动开口赐婚的,这与直接立储有何区别?
沈攸归自被赋予天体之命后,皇帝下令,不至成年不可进宫。除了自己及笄那年,这也是沈攸归第一次见到诸位皇子。她从小就明白自己担负着怎样的命运,婚姻大事不容己,也明白,国宴之后,兴许很快,自己便要着那身凤冠霞帔了。
那些欲掌皇权的人更明白,是时候了——争沈家女,承大统。
自然,皇帝看好的是三位王爷,可垂涎帝位的还有其他人,不成器的皇子也好,欲凭幼子垂帘听政的嫔妃也罢,甚至乱臣贼子——他们每一个人,都认为只要沈攸归在手,便有机会登上那至尊宝座。一时间国势蠢蠢欲动。
而这一切,都在皇帝的意料之中,他就是要让这些人去争,让他们去抢,他才能看得更清楚——谁,才是真正可以交付之人。
但成阳王,并不会去争抢这冷冰冰的皇位。母妃在世时常对他说,帝王家最是无情,尤其是那个位置上的人,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繁国最无情的人,变成治国的工具,便要他起誓,永远不要去争那帝位,否则她将死不瞑目。
即便是沈攸归,也不能让他违背母妃的遗愿,且他区区病身,说不定哪日便魂归西去,怎有资格配得上她千金之躯?自己是皇子又如何,在她面前,他不过是小小燕雀,凡事只能束手束脚,而她,才是天命所归,如那登高飞远的鸿鹄。
自国宴后,常有皇子前来沈府邀沈攸归游玩,拒绝一个,便须得个个拒绝,麻烦得很。
景王自是稳重。厉王虽是急性子,这件事上倒也沉得住气。
至于成阳王,就更是有心无力了。
“小姐,厉王来请。”终究最先按捺不住的还是厉王。
沈攸归勾唇一笑,好似早就知道厉王要来邀约。
“何时何地?”
“明日晌午,倾城楼。”丫鬟回。
“你去回话,明日我自会赴约。”
厉王派来的小厮刚出沈府,繁城百姓便已人人知晓。相府门槛都被踏破了,那天命之女偏偏只答应了厉王的邀约,难不成厉王才是真命之主?
第二日,沈攸归如约来到倾城楼。
倾城楼,繁国最大的酒楼,楼中酒皆上品,尤其桃花酿,更是镇楼之宝。来此之人上至达官贵人,名门望族,下至黎民百姓,三教九流,江湖客商。达官贵人得罪不得,黎民百姓亦有贫苦之人,三教九流,江湖中人,更是有血性者居多。这些人,或是真心来喝酒,或在此贩卖货物,又或是传递消息,可谓鱼龙混杂。也正因为此楼不分贵贱,不论来意,又是繁国最大的酒楼,生意自然也是最兴旺的。传闻楼主宋倾城更是人如其名,具倾城之姿,虽已过了花信年华,容貌却能保持得如豆蔻少女一般,坊中皆叹息如此佳人如今仍未婚配。
“从来只听说过,却从未见过,果真不同凡响。”沈攸归站在倾城楼大门前淡淡道。
刚入楼中,便有小厮迎上来领着沈攸归往四楼上去。
虽然倾城楼接客不分贵贱,每层楼却还是有些区别,只因以往同在一层楼时,一些富贵人家和三教九流互相看不上,总是争吵斗殴,好几次还险些砸了楼中用具,影响了生意。宋倾城便立下规矩,一派一层楼。那富人自是认为越高的位置越好,而那些九流中人和百姓倒也不在意这些,甚至觉得多爬一层楼还费劲。如是便形成了当今的局面:一楼接九流,二楼接百姓和客商,三楼接富人,四楼接达官显贵。至于顶楼嘛,只接宋倾城感佩之人,她给此层取名敬月台,不过一直以来,都未有人登上过那敬月台。
沈攸归自出相府大门,一路行来,早已被无数双眼睛盯上,这酒楼之内,更是耳目众多,都在等着看沈攸归将会作何选择。
沈攸归刚上四楼,便见此层如其他几层一样,一眼望去,座无虚席,喧闹非凡。
厉王已坐在窗边,沈攸归过去行礼,厉王点头一笑,伸手做出“请”的动作,沈攸归便至他对面坐下。
厉王一言不发,望着窗外。
沈攸归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厉王的选的位置倒是不错,一眼便见都城盛景。近看街道熙来攘往,人声鼎沸,小摊贩们极尽全力买卖吆喝,正值晌午,酒肆菜馆门前往来的宾客络绎不绝。远眺城楼房宇鳞次栉比,红墙绿瓦,飞檐横出,枝头鸟立,酒旗风吹。
“不知沈小姐觉得这番景象如何?”厉王终于开口。
闻言沈攸归收回视线,转而对厉王笑道:“此处风景不错,王爷选了个好位置。”
“就只是“不错”吗?”
“王爷是请妾来吃饭的,若论风景,想必这里的夜景应该更盛吧?”说着沈攸归指向远处的一方湖,“王爷您瞧,那湖这样看是不是也挺普通的?可若是到了晚上,四面八方的灯笼一亮,各式各样的彩舟泛于湖上,人群皆会拥至那处观景,万家灯火,流光溢彩,岂不更显生机?”
“哼,”厉王大笑,“原来沈小姐喜欢热闹,只要你愿意,本王许你天天能看见这般热闹。”
“好啊,”沈攸归一笑,意味深长,“那不如王爷今晚便带妾去瞧这热闹?”
厉王一顿,道:“今晚不行,今晚本王……”
“那便明晚。”不等厉王说完,沈攸归又道。
谁人不知,那厉王最重孝道,日日要入皇宫为病重的母妃诵经。
说起厉王那位母妃,倒并非他的亲生母亲,却对他有养育之恩。厉王的亲生母亲也就是皇帝的第一任皇后,生他之时难产仙去,皇帝便将他交给当时正得圣宠的言妃抚养,言妃本就得了不育之症,更把厉王当作亲骨肉般疼爱。那时皇帝还未立新后,朝中皆传后位非言妃莫属。
实则皇帝也确实已经拟好了立言妃为后的圣旨。却在颁旨前日,言妃一病不起,如同活死人一般,宫中御医皆束手无策。一日国中来了一谪仙,那谪仙道言妃已是活死人身,他有一法,虽不能使她活,却也能保她不死。若有真心之人夜夜为其诵经,并以血焚入香灰之中,令香烟旺盛,他日或能等到一线生机。
此事自然只能厉王来做。那厉王虽性格粗糙,倒颇有孝心,诵经焚香之事一坚持,便是五年之久。五年里,哪怕风雪交加之夜,他都不曾懈怠。此事也使都城乃至整个繁国人人传颂。
“明晚……也不行……”厉王为难道,“后面也不行,若本王能坐上那个位置……”
“若王爷能坐上那个位置,便可夜夜陪妾看这都城盛景了?”沈攸归早已拿捏了厉王的软处。
“王爷,只怕是王爷即便坐上了那个位置,也不能遂妾心愿。”
“想必你应该知道,我母妃的事。”厉王的眸光渐渐暗了下去。
“是,妾知道,王爷很有孝心。”
“那你,可否为着这份孝心助本王一臂之力。”说罢他竟觉得自己有些愚蠢,好似在求对面那人似的。
“王爷,这孝心是你的,不是妾的。”
厉王闻言苦笑,心想沈攸归说话竟如此直白,果然是天命之人,与以往自己见过的那些日日装出一副羞怯模样的女子都不同。
“王爷,你真的很想坐那个位置吗?”
厉王满脸不可思议,这大庭广众之下,她竟这样耿直地问自己,也不怕被人听了去么?
况且她想他怎么回答呢?说自己想?那传到皇帝耳朵里还得了?说自己不想?都把人约出来了,谁信哪?
他抬头望去,此时沈攸归已站起身来,贴着栏杆直面远处风景。
他正思考该如何回答她,只见她又转过头来,认真地问道:“敢问王爷,因何想要那个位置?”
“啊?”厉王一时懵了,因他从小到大都被身边的人灌输了帝位终会在他和另两位兄弟之间产生。他们说,他得争,他们说,他也是有资格坐上那个位置的,甚至比兄长景王更有资格,因为他的亲生母亲是先皇后,养母也是差一点就登上后位的人。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沈攸归问的问题,他因何想要这帝位。
正遐想时,只听沈攸归又出声:“是为了权力?还是为了那声万人之上的称谓?”
“本王……不知。”厉王无奈答道,来此之前,他从没有预想过自己会被这样一个娇养的女子难住,即便她是相国之女,自己更是天之骄子啊。
“不知?”沈攸归有些诧异,“这可就奇怪了,人活着做什么事,竟会没有目的?”
见厉王微微低头,沉默不语,她再次开口:“王爷,那个位置上的人,日理万机,王爷可是下定了决心要抛弃您那份人人称道的孝心?”
厉王听见这话更加疑惑了,又抬眼望向沈攸归。此时沈攸归的表情已经转回了从容,为他解惑:“王爷夜夜都要为言妃诵经,换了身份,难道就不需要了么?”
厉王猛然惊醒,方明白她的意思。
“只怕得了高位,别说陪妾逛夜景了,更无暇去做那等孝子了,且龙体关乎着国运,即便您不介意,您觉得文武百官还会任您割血祭香而不管吗?”
厉王盯着沈攸归,一时不知是何心境。他一面觉得此女心机不似面容所表现的那般,深不可测,谋略之才,亦不输弟弟成阳王,一面又惊觉,自己好像已经被她说服,且觉得她说得,十分在理,无从反驳。原来这便是命定的帝后吗——简简单单一番话,竟让自己进退两难。
厉王断然不会舍弃养母恩情,可若如此,就意味着,他只能退出皇位之争。
许久,厉王长吁了一口气,笑出声来,对沈攸归道:“沈小姐一席话,令本王豁然开朗。小姐若不是那天命之女便好了,或许本王……”说着他又自嘲道,“今日得见小姐,方知天命之女,当如是。”
他郑重地向沈攸归鞠了一躬,道:“成笙多谢沈小姐!”
满目宾客见其状,俱怔愣,从来高高在上的厉王竟会如此恭敬。
待二人皆出倾城楼。此事立刻便人尽皆知,道那天命女不知如何厮磨了厉王的耳鬓,王爷竟对她恭顺得很。传言储君之位定是那厉王无疑了。
沈府千金书房,沈攸归正习书法。丫鬟来报:厉王府传出消息,厉王犯了心疾,不宜忧思过度,连都城的兵权也交还朝堂了。不日便要搬去言妃宫中,除了每夜依旧诵经焚香,不再出宫。
沈攸归弯眉浅笑,持笔在那写着“厉”字的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然后又将其焚烧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