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重视君臣等级名分的朱椿非常不高兴,决定要整顿一下。
他为刘备整修陵庙时,提出武侯祠逼近“惠陵”,于祀制不合,并以“君臣宜一体”为理由,把成都武候祠拆了,把诸葛亮请进昭烈庙,置于殿东,关羽、张飞置于殿西。
但历史总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朱椿等人改造了武侯祠,他们虽然满意了,四川人民却不满意。
长期以来,虽然大门上仍然高悬着的是“汉昭烈庙”金字横匾,人们却习惯把这座君臣合祀庙笼统称之为“武侯祠”。
对此,民国时代曾有人专门写过一首诗来咏叹这件事,诗曰: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功烈,丞相功高百代思。
武侯祠自魏晋以来,历代名人留下墨迹甚多。
唐朝李商隐、宋朝陆游、明代薛宣、清代王士祯等,都曾来此赋诗题字。
目前保留下来的碑石有60多通,匾30多方,联20余幅。
作为孔明的宿敌之孙,诸葛亮是司马炎一生心念地偶像,便是这个让自己祖父畏之如虎的敌国劲敌。
某种意义上,司马懿的子孙征服了天下,却又在精神上敬服于诸葛孔明。
有一年,三国时期蜀汉大臣樊建来到洛阳,被司马炎任命为给事中。
樊建是诸葛亮的部下,曾经跟随诸葛亮北伐,很熟悉他的治国策略。
樊建毫不犹豫地告诉司马炎:“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
”司马炎感叹说:“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意思是说,我如果得到诸葛亮的辅佐,还像今天这样辛苦吗?樊建当着司马炎的面表扬老上司,司马炎竟然不生气,还跟着说“真厉害”,由此足见司马家对诸葛亮的态度。
诸葛亮之孙诸葛京,因其祖父之名,授东宫舍人,累官至江州刺史高位。
终晋一朝,琅琊诸葛氏皆是士林敬重的高门大姓,代代簪缨。
再者,司马炎之后的晋朝同样秉承了开国君主的态度。
东晋一朝每当幼主即位,托孤权臣,无不说「如诸葛武侯、王丞相(王导)故事」,将孔明更置于东晋政权的实际奠基人王导之前。
东晋还特意追封孔明为武兴王,亦是史上首次追封孔明王爵。
王羲之也评价诸葛亮之才是真正的命世大才,以天下为心者,处世面面俱到。
三、政治刘备死后,四十三岁的诸葛亮,成为为蜀汉实际的统治者。
他所做的事儿:抚慰百姓,规定礼仪,确立官职,制订制度;开诚布公。
实事求是,不搞虚的。
结果是整个蜀汉对诸葛亮,是“畏而爱之”。
又怕他,又爱他。
为什么?
因为,诸葛亮的治政风格,不是滥好人和稀泥,而是严刑峻法,行事狠辣。
为什么没有抱怨呢?
因为他老人家处事太公平了,没人能抱怨。
诸葛亮身为丞相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
”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在执法上,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
诸葛亮一再告诫、反复强调法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性“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了不以法治国的严重后果“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莱纷之类也。
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攘直之类也。
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
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
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
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
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
”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
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
五、军事发明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
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
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着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
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
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吴国大鸿胪张俨也这样评论诸葛亮:诸葛亮用一州的土地,跟曹魏比起来,也就是九分之一的实力对比,结果因为耕战安排得当,刑法整齐,反客为主,几万步卒,居然有气吞天下之势;司马懿占据十倍的实力,手握精锐,居然没有擒诸葛亮的意思,只是忙于自我保全,让诸葛亮自来自去。
假设诸葛亮不死,那么魏国从西北到中部,无法解甲释鞍。
到这地步,胜负也很明显了。
别忘了,曹操出征时,后方主持日常工作的荀彧,有专门负责出谋的戏志才,有问啥意见都懂的贾诩,有给他下决定的郭嘉,有荀彧、刘晔、蒋济、司马懿们。
而诸葛亮,在刘备出征汉中时负责日常工作,在与刘备初遇时给他规划未来行程,给刘备下决定,最后自己亲自负责规划国家、制定法度、选拔官吏、训练、整饬、日理万机之余,还能搞搞小发明。
诸葛亮并不是罗贯中笔下全知全能的妖道,而是一个得吃饭喝水,会紧张会惊惧,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品格来应对乱世的普通人。
……
言归正传,自虎牢关之战后。
曹操身死,袁熙雄踞此地,自此一直占据天下诸侯主位的曹操,由世间落马,天下再一次的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乱世风云再起,风雨飘摇的汉室天下,再一次显得混沌不明了。
袁熙的帅帐之内,袁熙本人正在一个个的审核着曹军的一众高官俘虏。
这第一个审讯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一个令所有袁氏中人全都恨得牙牙痒的罪魁祸首!
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的荀彧!
看着一脸漠然不屑,昂首站立在帅帐当间的,好像他不是这里的阶下囚,而是这里的主人一样,一身傲骨风姿卓着,丝毫不减当年。
“荀彧。”
袁熙紧紧地盯了他半晌,终于缓缓地开口言道:“我想你应该明白,落到我的手里,你是不可能活命的,这一点,你应该比任何人都应该更清楚吧?”
荀彧闻言,哈哈一笑,摇头道:“你父袁绍,当年死在老夫之手,你要杀我替父报仇,乃是天经地义之举,何必多言?”
袁熙点了点头,郑重其事地道:“你当年之举,乃是各为其主,我并不怪你,但父仇却不可不报,你放心,一码归一码,你死之后,日后攻下许昌,我袁熙绝会不将仇恨牵扯到你的家人和后人身上,这一点你尽管放心。”
荀彧闻言哈哈一笑,摇头道:“袁熙,你不过是打下了虎牢关而已,切勿太过猖獗,我军虽然在虎牢关遭到惨败,折了张辽,许褚,曹纯等诸多将领,但中原实力犹存,夏侯惇,曹仁等辈尚在,程昱、郭嘉、司马懿人辅佐明公之后坐镇许昌,想要一鼓作气的打下他们,你未必能够如愿以偿。”
袁熙闻言笑了,笑的很深邃,很惬意。
“打不打得下,从今以后便是我的事了,与你这即将作古之人无碍,你不要惦念那么多,好生上路,走你自己的鬼门关,才是正道…….来人啊,待下去,斩!”
刀斧手随即上前,按照袁熙的吩咐将荀彧领了下去,至此,曹军中的一代名臣亦是与世长辞。
将荀彧拖下去之后,却有另一重臣谋士戏志才被带了上来。
戏志才对曹操也是忠心耿耿,任凭袁熙如何说,也是坚决的不肯归顺,但戏氏乃是颍川大族,非寻常人可比,若是任意屠戮,袁熙唯恐会令中南的读书之人震动,因此权衡再三,随即决定将戏志才暂且扣押,不与处置。
“曹军将领和降卒都处置完毕了?”
审配点了点头,道:“都处置完毕了,除了曹洪,徐晃等个别勇将舍命保护曹彰冲突出阵之外,其他的基本都是死的死,降的降,曹军此番算是元气大伤了!”
袁熙点了点头,道:“恩,既然如此,命令三军,即可准备,回兵洛阳,暂时养精蓄锐,以待良机。”
审配闻言,顿时有些发懵,道:“回兵洛阳?如今曹操已死,兵马四散,这个时候不尽举大军攻杀中原,夺下许昌,还休息什么?高干和蹋顿还在徐州奋战,你好不容易得到了虎牢关,还不立刻领兵去增援他们?”
袁熙闻言面色不变,道:“你要是不说,我还差点忘了,即刻派人通知高干和蹋顿,令他们暂时回兵,不要继续强攻,给曹军一个喘息之机,让他们好好的歇息歇息。”
审配皱了皱眉,道:“什么?主公,你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袁熙微微一笑,道:“天机不可泄露,你日后自然便知。”
……
许都,司空府。
曹军大败,曹操本人被刘备诛杀的消息,很快就通过荆州的探子传回了许都,事情刚在天下散播,刘备立刻声名大噪,令人如雷贯耳,但同时,也被许都的曹氏诸将将他连同袁熙一并恨到了骨子里头。
“刘备!袁熙!我一定要你们血债血偿!”
司空府的正厅之内,一个阴霾的声音声嘶力竭的放声怒吼,其中还夹杂着悲切的呼鸣。
哭喊的人,是一个长相颇为俊朗的年轻人,眼眉之间很有几分曹操的形象和气质,不过更多的却是一种说不出的阴霾之感。
这个人叫做曹丕,是继死去的曹昂之后,曹操诸子当中最大的一个孩子。
曹丕身边,还矗立着几个其他的曹家已经成年的孩子,另外还有程昱和司马懿两位,郭嘉身体欠安,故而在这种时候并没有能够到场。
“二公子勿要过于悲切,当务之急,还是想办法应付袁熙的兵将,如今明公已经归天,西北之面再无阻隔,需要赶快纠结兵马,前往阻挡,以免袁熙大兵东进,则中原危矣!”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曹操生前最信以为臂膀的副手,卫尉程昱。
曹丕闻言急忙站起了身,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点着头对程昱言道:“程公说的是,丕适才情绪过于悲愤,是有些失态了……只是许都兵马目前自保尚且不足,如何抽调大军前往应付袁熙之流?”
程昱想了想,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