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裳赢了。
事实上,蒙裳并未带去虞战,大晏也并没有带着太后前去。
虞家老爷子派他身边的敖统领,郭元帅布下陷阱,等着蒙裳带着假虞战前去,要将大策派去交换人质的将领一网打尽。虞家老爷子早就猜到虞战并不在李熠手中了。
但他低估了一件事,那就是蒙裳对他的仇恨。
孤军作战的蒙裳,潜入虞家的陷阱,四百人对抗三千人,不讲将这三千人尽数剿灭,反而还亲手杀了郭元帅,活捉敖统领。虞家老爷子身前一下子就折了两员大将。
“陛下!”凯旋而归的蒙裳跪在李熠面前,有些激动。
他的情形还好,看起来受了不少伤,但眼下正在激动的关头上,自然也顾不得了。
“好,蒙裳,快起!”李熠大喜,亲自上前扶起蒙裳,“果然虎父无犬子,当真有蒙将军昔日的风采。传寡人旨意,从即日起,蒙裳升为将军,仍然跟在陈元帅手下,受陈元帅调配。”
“臣,谢陛下!”蒙裳连跳数级,立下如此功劳当然值得受此封赏。
“蒙将军,恭喜。”沈青阳揖手与他道贺。
蒙裳回礼,似乎感慨良多。错开目光之时,沈青阳回过头来看了看我,我向他点点头,意在称赞他的豁达。成人之事,必有容人之量,自身若无此本领,那么如果和有此本领的人能够成为情义之交,亦可互补自身不足。况且蒙裳与沈青阳之间,本来就难以成为有所争斗较量的不同势力,若是二人能够成为好友,于沈青阳而言并不是坏事。
我想,他们俩人的脾气那么相似,成为朋友也是时间的问题吧。
桃花一看到沈青阳,脸就红了。
……
三日后,大军逼到绰阳城下,此时距离虞家老爷子自立为大晏国君还不到百日而已。
虞家大势已去,如今,只剩下万余人驻守此一城。
固然死守绰阳城,但终有弹尽粮绝之日。我们不急,慢慢耗……
“……从这几点上我们加大驻兵把守,严防虞家残党死灰复燃,纵然除掉了虞家那位老爷子,但虞家的势力不容小觑。”我在地图上指下了几个点,告诉他们。
“如果这么耗下去,不只是城里的虞家守军撑不住了,城里的百姓也撑不住了。”牧将军说,“绰阳城里的余粮固然有限,又恰好冬日,又冷又饿,城里的百姓耗不住多久的。不如下令攻城……”
“不可。”我制止了他攻城的念头。“要知道,大晏在城中驻军可还有一万多人,要是虞家老爷子死撑到底下令抗击,那么受到威胁的仍然是城里无辜的老百姓。三个月前他们可还是大策的子民,如此攻城,对他们来说伤害才是最大的。”
我相信,虞家老爷子好容易坐上了他心心念念的位置,断然是不会轻易让开的。城里虞家的叛党自然也知道,只要大策的兵冲进绰阳城,他们就当真没有退路了,那时候两军交战对于大策并不算是有利,反而会把伤亡人数扩大到无法收拾。
“那依着王后所见,可有何妙计?”李熠身着战甲,早已做好了带兵冲在最前的打算。
“我们,不能让绰阳城里牺牲任何一个人。”我说,只要有人伤亡,那么这场仗,输的就是大策,这笔买卖可不划算。
“这,这是怎么话说的,虞家叛党死守绰阳城,根本不可能打开城门让我们进去,乖乖处置他们。只要交战,必定有所损伤,只能说,把伤亡人数减到最少罢了。”陈元帅说。
“不行,一个都不能牺牲。”我仍然坚持自己的说法,“只要有人伤亡,后世记载之中必定将此一战记录在册,陛下曾被虞家叛党夺去大半江山的事,会成为一生的败笔,就算是为了堵住攸攸之口,我们都必须不损一人的拿下绰阳城。”
“阿姐,说说你的主意吧。”青阳道。
“我的主意就是,继续锁城,大军在外,对城里的人来说,是一种压力的极限。而他们要面临的第二个难题是,绰阳城即将断粮,届时难免人心惶惶。莫说是百姓了,连城里的叛军都会动摇。而他们只有两个选择,一,一战;二,投降。跟随虞家叛变,他们自然知道大策攻入城内不会给他们留下活路,所以跟随虞家奋力一战才有可能让他们逃过一劫。但是城外十万大军,城内只有万余人,哪怕是三岁的孩子都知道这一战的结果如何。”我说,“所以,我们现在只要做到按兵不动,等着他们自乱阵脚,届时城外传出话进城,说是陛下归城,特赦天下,如若能在此时归顺的叛军,既往不咎。还有,派人运送些粮食过来,等在城外,自然会有人来为我们打开这道大门的。”
众将默然,无不认同我这种作法的。
“王后所言极是,那就照王后的想法去做吧。”李熠下令。
又两日,我们在大帐之中,都能听到绰阳城里的哭嚎声,怕是再撑不住几日了。李熠觉得时候到了,便让人将我的原话传进了城里。很快,绰阳城里蠢蠢欲动,连同往日守在城上的虞家将士都与以往表现不同。
李熠又让人运了一百车粮食,放在城外二十丈之处。
只要城里有人靠近城门,皆可从缝隙之间看到城外的粮食。
清晨放置,未过晌午城里已经有所异动。过了午后,绰阳城里的冲突愈发激烈。
正在我们商量接下来的对策之时。
绰阳城的大门开了一道缝,从绰阳城里出来了一位使者前往大营谈判。“请禀报大策国君,吾乃大晏使者,请求和谈。”
李熠派人将此人请进大帐,他才向李熠欠身鞠了一躬,这恍然之间抬起头看到了我,当时就懵了。李熠问,“你是何人。”
“微臣赵氏,是为大策与大晏的和谈而来,大策国君心怀宽广,不舍伤及绰阳城无辜臣民性命,大晏国君欣赏非常,特让臣送来和书,望以此化解大晏与大策的纷争。”